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30例女性患者,均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女性AMI患者的临床表现、造影结果、既往疾病史和不良嗜好等。明确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女性AMI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者多见,可达67.8%。糖尿病是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易患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重,糖尿病是导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改变。并探讨其病因。方法:26例40岁以下青年人AMI患者,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分析CAG结果,及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26例患者中5例(19%)CAG正常,21例(81%)共有29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5例,左回旋支病变6例,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67%),双支病变6例(29%),三支病变1例(5%),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危险因素阳性,特别是吸烟(100%),且与受累血管范围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人AMI病因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冠状动脉痉挛次之。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病变为多。吸烟是青年人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同期AMI患者按性别进行临床资料、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病例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病例的对比分析。结果女性AMI组年龄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大。结论年龄大、糖尿病为女性AMI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行PCI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6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占第一位,其次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吸烟是青年患者早年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方法:搜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6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占第一位,其次是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而糖尿病在青年冠心病中不占重要地位;冠脉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吸烟是青年患者早年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尽早戒烟,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两组病变血管分布基本相同(P〉0.05)。糖尿病(DM)组单支病变少于对照组,DM组多支病变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弥漫性病变血管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DM组血管病变程度较对照组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P〈0.01)。DM病程〈1年时,多支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DM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数量及发生多支病变比例高,病变趋于弥漫,血管病变程度普遍严重且左室功能(LVEF)下降。  相似文献   

8.
40岁以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探讨其病因,32例40岁以下年轻人AMI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在发病后4小时~4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发现:8例(25.0%)CAG正常,且见于下壁AMI,24例(5.0%)共有33处冠状动脉病变,左前降支病变16例,左回旋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9例;其中单支病变16例(66.7%),双支病变7例(29.3%),三支病变1例(4.0%)。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存在危险因素,特别是吸烟(100%)。本文提示,年轻人AMI的主要病因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次之,且见于下壁AMI。冠状动脉病变多单支受累,且以左前降支为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经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明确诊断的AMI患者共56例,对比同期40岁以上住院AMI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用药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2.8%)、血脂增高(46.5%)、高血压(21.6%)、糖尿病(5.9%),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多见(81.2%)。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过分疲劳及精神紧张,有利于减少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大量吸烟和血脂异常为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者相对少见,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住院期死亡率低,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将≤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例为青年组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 98例为中老年组 ;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但多发病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 ;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 过量吸烟、劳累、精神紧张 ,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心肌梗死 (MI)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复发MI患者 70例与同期患有AMI、出院后无再梗死的 96例患者对比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与AMI者比较 ,发生再梗死时 ,症状多不典型 (P <0 .0 1) ;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P <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亦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P <0 .0 1)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 :肥胖、脑力劳动、A型性格、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是复发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论 复发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因素相关性疾病 ,避免或减少这些危险因素 ,才能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临床确诊为AMI的54例青年组(<45岁)及108例老年组患者(≥60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诱发因素:青年组76%(41/54),老年组22.2%(24/1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青年组中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史、家庭史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左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戒烟、降低血脂、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助于预防青年人AMI的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危重症,病死率高,因此积极寻找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测定AMI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水平,探讨不同水平PA与AMI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MI患者140例,根据其出院生存与死亡情况分为AMI生存组(AS,90例)与AMI死亡组(AD,50例);另选择同期行冠脉造影阴性的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PA水平的差异,2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探索PA的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死亡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PA在AD组显著低于NC组及AS组(均P<0.05);PA可能受到血胆固醇酯(r=-2.353,P=0.022)、甘油三酯(r=1.572,P=0.001)、低密度脂蛋白(r=3.959,P<0.001)及载脂蛋白A1(r=5.446,P<0.001)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PA水平、年龄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A水平降低是AMI患者早期预后较差指标,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年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 ,对 40岁以下男性 2 7例和绝经前女性 2 4例 ,共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病史、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组危险因素平均 2 .3个 ,按发生率高低分别为 :阳性家族史 1 9例 (79.2 % ) ,高胆固醇血症 1 2例 (5 0 .0 % ) ,高血压 1 0例 (4 1 .7% ) ,糖尿病 8例 (3 3 .3 % ) ,吸烟史 1例 (4 .2 % )。男性组危险因素平均 3 .1个 ,按发生率高低分别为 :吸烟史2 6例 (96.3 % ) ,高胆固醇血症 1 9例 (70 .4% ) ,阳性家族史 1 7例 (63 .0 % ) ,高血压 1 4例 (5 1 .9% ) ,糖尿病 7例(2 5 .9%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男性以单支病变为主 ,共 1 4例 ,占 5 1 .9% ,女性以多支病变为主 ,共 1 4例 ,占5 8.3 %。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年轻男性和绝经前女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多个危险因素是年轻患者共同的特点 ,危险因素中女性以阳性家族史为首 ,男性则以吸烟史为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对比分析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明显多于晚发组(均P<0.05);晚发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早发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早发组(P<0.01)。(2)早发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晚发组(均P<0.05)。(3)早发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最易受累,左主干较少受累,但死亡率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CAG病变部位早发冠心病AMI患者病变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严重、弥漫性病变少见,但累及左主干病变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 11例冠脉造影 (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32例临床确诊的AMI于MI后 3— 4周行CAG ,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 (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B组 )。结果 :132例AMI中 11例CAG正常 ,占 8.3% ;A组与B组相比 :A组明显年轻 ,男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 ,除吸烟外 ,其他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梗塞前心绞痛史显著少于B组 ;A组 11例患者其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与心肌酶变化典型 ,7例尿激酶溶栓再通 ,2例无效 ,2例未溶栓 ;左室造影示A组中室壁瘤发生率高 ,但LVEF高于B组 ;A组 11例患者随访 1年均存活。结论 :AMI可发生于CAG正常的患者 ,其临床症状典型 ,发病趋向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 (CAS)和 /或血栓形成有关 ;室壁瘤发生率高 ,可能与侧枝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有关。CAG正常的AMI患者预后好于冠状动脉狭窄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方法 312例初发AMI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24)和老年组(年龄≥60岁,n=188),比较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非老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84.7%),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及心理压力较大者比例、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血压、糖尿病史在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56.1%vs 13.7%,P<0.05)、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53.4%vs 15.9%,P<0.05)、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3.3%vs 4.0%,P<0.05)。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蒋翎 《医学综述》2012,(18):3134-3136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8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手术成功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IRI的危险因素。结果 MIRI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AMI发病时间≤6 h、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发病时间≤6 h(P=0.021)、下壁梗死(P=0.007)是独立性危险因素,多支血管病变(P=0.056)是危险因素。梗死前的心绞痛(P=0.004)起到保护作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的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MIRI的危险性较高,而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MIRI有保护作用,临床对该类患者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对 18例青年组与 95例老年组AM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老年组女性占 3 2 .6% ,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P <0 .0 1)。青年组AMI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占 3 8.9% ,吸烟占 83 .3 % ,饮酒占 5 5 .6%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占 42 .1% ,并发糖尿病占 2 2 .1%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和P <0 .0 1) ,两组患者高血压级别及控制情况与AMI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 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 (1.0~4.0) 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 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 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