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3.
笔者应用紫雪丹治疗重症腮腺炎 30例 ,与抗腮腺炎注射液进行比较 ,获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病人 ,经中医辨证均属热毒蕴结证的腮腺炎患者 6 2例 ,判定标准如下 :(1)壮热 (T39℃以上 ) ,口渴多饮 ;(2 )食欲不振、呕吐、头痛 ;(3)腮腺漫肿、胀痛、坚硬拒按 ;(4)舌红苔黄 ,脉象滑数 ;(5 )血淀粉酶升高 ,脑脊液异常。我们将 6 2例重症腮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30例 ,男 18例 ,年龄最小 1岁 5个月 ,最大 32岁 ,平均5 6岁 ;其中并发脑膜炎 15例 (5 0 % )、脑膜脑炎 7例 (2 3… 相似文献
4.
关于便秘之因,《圣济总录》认为有风、冷、虚、热之别;李东垣认为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之分;《济生方》则进一步提出风、气、湿、冷、热五秘。其后医家论便秘均提及“风秘”。而“风秘”一词始出何处? 相似文献
5.
石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380-381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医学遗书。原卷毁于文化大革命,追记稿由河北威县张大昌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捐献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使其得以重新流传于世。《辅行诀》重要的学术价值之一是记载了50余首古代方剂。这些方剂对于研究中医古代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发展演变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辅行诀》中记载:"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但是按照现在已刊行的版本却有51首和55首两种版本(《敦煌古医籍考释》载方51首,《敦煌医药文献辑校》、《敦煌石窟秘藏医方》载方55首)后者多出的4首方剂为:小勾陈汤、大沟陈汤、小螣蛇汤、大螣蛇汤。经过本人对《辅行诀》多个流传本的对比考证,认为该四首方剂不是《辅行诀》原卷子所有,乃张大昌依《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增补而来。 相似文献
6.
7.
紫雪散方出《医宗金鉴》,是治疗温热病的名方,为“温病三宝”之一。方药组成: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镑),石膏、寒水石、升麻各30克,玄参60克,甘草(生)24克,沉香(锉)、丁香、青木香(锉)各15克;上药用水1升,煎至200毫升,用绢滤去滓,将汤再煎滚,投提净朴硝108克,文火慢煎,水尽欲凝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麝香,冰片各9克,金箔100张,各预研细和匀,将药碗安于凉水盆中,候冷凝如雪为度,即为雪剂成品。成人每用3克,小儿0.6克,十岁小儿1.5克,徐徐咽之,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咽喉肿痛,吹患处。紫雪散具有清心脾积热,解毒的功能,主治心脾有热,上腭生疮,形如梅子,外无寒热,内时作烦;舌疔,心脾火毒,舌生紫疱,其形如豆,坚硬寒热,疼痛应心,咽喉肿痛;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紫雪丹治疗重症腮腺炎30例,与抗腮腺炎注射液进行比较,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病人,经中医辨证均属热毒蕴结证的腮腺炎患者62例,判定标准如下:(1)壮热(T39℃以上),口渴多饮;(2)食欲不振、呕…… 相似文献
9.
“食不欲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一个传统观点,同时也被论述“食物相反”的古代文献引以为理论依据.与“食不欲杂”相关的文献年代久远,存在论述出处不明确及传抄过程中讹误丛生等问题,本文考证《博物志》中“虽食者,百病妖邪钟焉”之“虽食”当为“杂食”;《备急千金要方》《医心方》及《太平御览》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的论述出自西晋名医王叔和,而《太平御览》所载《养生论》的作者高湛当为东晋的张湛,《养生论》实为《养生要集》之误. 相似文献
10.
11.
彭怀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八紫雪紫雪,又名紫雪丹。方由石膏、犀角等十七味药物所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痉通便的功能。临床常用于热病高热烦躁,惊风抽搐,热毒斑疹,大便秘结等症。《方剂学》、《内科学》均载此方,方名后均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此方,出自唐·苏恭,王焘《外台秘要》曾引载,今录于下: “紫雪:疗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中生疮,狂易叫走,及解诸石草热药毒发,邪 相似文献
12.
彭怀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4,(1)
二十二四君子汤本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等四味药物为主所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和中的功能。临床常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证见面黄肌瘦,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者。《方剂学》、《内科学》均载此方,方 相似文献
13.
彭怀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2)
目前,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的《方剂学》、《内科学》及其他中医教材中,选载了很多临床各科常用的古方,并且于每首方剂下注了出处,这对读者进一步查阅原书原方,研究其源流演变,有一定裨益,但是也存在着对古方的出处不太重视的情况,如选用有些古方时,仅根据某一种中医文献抄录,未作认真查考,以致有一部分方剂所注的出处是错误的,以之教学,势必以讹传讹,影响教学质量,如据其研 相似文献
14.
彭怀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4)
十三平胃散本方由苍术、厚朴等六味药物所组成。具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的功能。临床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方剂学》及《内科学》均载此方,方名后均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考此方,出自宋·周应所著《简要济众方》。 相似文献
15.
16.
17.
龙日格丹达尔,喀拉喀蒙古人,生于1842年,卒于1915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蒙医药学家。他从小受戒学法,先后读通了佛教五明,尤其酷爱医方明。由于成绩卓著,成为了蒙古地区所公认的神医。早年因受迫害未能著名,后因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发现和推荐,在蒙古地区迅速成名。他先后撰写出版了《诃黎勒晶珠解疑难经》《塔教得》等5部著作,在蒙医药学术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生化汤是中医最具有专病专治特色的妇科名方,也是当今中医妇产科产后的常用方。药味组成为: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去皮尖,研)十四粒,黑姜五分,炙甘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1]。其功效为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冷痛。关于生化汤的出处有众多说法,主要归纳可分为《傅青主女科》《竹林寺女科》《景岳全书》3个部分,现根据3部著作的成书年代对生化汤的源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8,4(4):245
由嫩桑叶、芝麻二药组成的桑麻丸,学界对其出处说法不一,仅据笔者目力所及,便有以下数种:1出于胡僧。持此见者,有《中国医学大辞典》和《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前者云:“桑麻丸,胡僧方”,后者云:“扶桑丸,《医方集解》引胡僧方。又名桑麻丸。”2出于《... 相似文献
20.
刘哲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7,(2)
提起“一金散”,人们往往觉得有些生疏,其实这个方子在民间运用很普遍,只不过是人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大名罢了。什么是“一金散”呢?《方剂学词典》中找不到答案。明代朱棣等编著的《普济方》言:“大蒜贴足方,一名一金散,出肘后方,治鼻衄不止,诸药不验。右用大蒜一枚,去皮研细,摊作饼子如钱大,厚一寸许,若左窍出血,贴于左脚心下,线系定,右窍即贴右脚心,两窍俱出,即俱贴之。血止,即以温水洗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