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世界性的概念。《湖南中医杂志》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自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开始,辟专题讨论栏,对中医现代化这个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展开了争鸣和讨论,更加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中医界的广泛兴趣。毫无疑义,此举对端正中医事业的发展方向,繁荣中医学术是大有禆益的。我们认为,经过前段的讨论,使下述三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  相似文献   

2.
3.
乾嘉过渡时期的学术发展,具有一定的过渡色彩。这一时期,学界一方面承接着乾隆时期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就这一时期的中医药学而言,尽管成果有限,但孙星衍的《神农本草经》辑本,却是清代《神农本草经》的最好辑本。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延续了乾隆朝的治学传统,同时也有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张(?)(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学的分科。早在六十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针推系就把原来的一本针灸学分为经络、穴、刺灸法和针灸治疗四个部分,尽管当时没有明确提出学科的概念,但无疑开始了分科。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企业家是一个蒸蒸日上、新崛起的群体。她们经历了艰难困苦,实现了自身价值,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中医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本文试以历史为线索,回顾中医学术的发展进程,粗略地划出四个重要阶段,其划分皆以中医学术的突出成就为标志。旨在探讨中医学术发展史的客观规律性,认识其特点,把握其优势,以期在历史的思维上摸索中医学自主发展的规律,作出趋势展望。一、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医学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远在石器时代,医药已经发源。奴隶社会早期的医药卫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医学术发展的大趋势成都中医学院(610075)郭子光〔作者简介〕郭子光教授(1932~),四川荣昌人。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6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留校参与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迄今。曾任该校学报常务编辑以及《中医杂志》、《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术要得到迅速发展 ,需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 ,全面深入的继承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 ;二是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关系问题 :中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实践 ;三是科研与应用的关系问题 :只有加强科研工作 ,才能促进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术要得到迅速发展,需重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全面深入的继承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二是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关系问题:中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三是科研与应用的关系问题:只有加强科研工作,才能促进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元时期针灸学术的发展李鼎关键词:金元时期,针灸金、元这一历史时期,上接北宋,下接明朝,约合十二至十四世纪中期。当公元1115年,女真族从东北兴起,建立金国,1127年向南攻宋,占领黄河流域,迫使宋朝退居江南,成为南宋,与金南北对峙。至十三世纪初,北...  相似文献   

11.
侗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侗族医药学的历史,是学术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医药工作十分重视,对民族医药工作作了很多指示。在我国政府的关怀下,侗族医药学术和推广取得了很大的的进展。在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越了任何历史时期,作为民族地区医药财富的侗族医学,正日益受到全国有识之士的重视。1、侗医药研究的发展 侗医药基础研究,过来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目前湖南、广西、贵州等有侗医药地区的学者,对侗医药基础理论和诊疗方法。药理等进行多方位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实验研究方式与传统研究方式互为补充,将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像学说、以及气、血、痰、瘀和时间、体质、心理融入侗医药基础理论。各地从事侗医药学者,已从不同角度逐步提高了相应的诊疗方法和理论学说,指导侗医药不断规范化、理论化。从 70 年代开始,有不少学者,应用现代化医药相关理论和现代诊断技术作为诊断基础,用侗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疾病防治,使侗医药从古老的形象化诊疗方法。到实质性诊疗方面发展,开辟侗医药理论研究和探讨。2、侗医药临床研究的进展 侗医药临床具有鲜明的特点,辩证与辩病相结合,辩...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医药学术发展应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则,即实践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文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土壤、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途径、经典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为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规则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国际大黄学术讨论会(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hubarb,RHUBARB 90)1990年5月29~3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计250余人,共收到论文278篇(不包括会上散发的论文)。会议正式学术文件两种:《首届国际大黄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和《冶金医药情报·首届国际大黄学术讨论会(国内稿)专刊》。前者中文部分收摘要178篇、题录98条,英文部分收摘要140篇、题录135条;后者收论文全文22篇,文摘4篇,简讯1篇。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性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根基,本文试从重视中医药学术传承、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夯实学术立足之本,加强科研创新工作,积极倡导学术自由,衔接学术产业链条、反哺中医药学术发展等4个方面就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党和国家把中医药作为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以继承与发扬祖国医药学为核心内容的中医药政策,保护并扶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新世纪的到来,中医药事业要实现全面振兴、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学术水平。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中医药学的学科方向必须变革,这是当代中医药界学人的历史责任。当今学术发展的方向是在自然哲学的引领下实施医学健康行动。将人放在天地之间来看人的健康和疾病,精气神一体、象与形融通、科学与人文互补互动。重在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构架的完善,已获得共识性的循证证据,以提高基础理论概念的诠释、研究思路由还原性分  相似文献   

17.
傅景华等同志的《关于中医学术的特色与优势、现状与问题》(载《中国医药学报》1987,2(2):3,以下简称傅文)一文,对中医学术的特色与优势、现状与问题作了论述,但文中的某些基本观点,仅反映出部分人对待中医学术如何发  相似文献   

18.
丁氏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丁氏治学态度与创造精神丁师甘仁,江苏孟河人,学有渊源,从师当时名医马培之先生.生平勤学深研,无间寒暑,因此,对马氏内外二科之长(包括喉科),兼收并蓄,积累甚富.学成之后,先行医于苏城,后至沪上,医道大行;对活人之术,不愿自秘,志在发扬中医,培养青年一代,乃联合沪上夏应堂、谢利恒诸同道,毅然集资创业,排除阻力,于1916年夏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首树一帜,开后学之先河,并先后成立沪南北广益中医院,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又为学生实习奠定基地.从此  相似文献   

19.
梳理中药调剂发展的历史脉络,在传承的基础上促进当代中药调剂学的发展。搜集历代中医、本草文献以及律法中有关“合药分剂”、“合和”、“合剂”的内容,分别按照中药调剂理论、技术操作和法律规范整理归纳。《汤液经法》是最早记载中药调剂的文献,标志着中药调剂的萌芽;中药调剂理论形成于《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详细地记载了中药调剂的技术操作,而《唐律》对调剂的规定是中药调剂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与创新施奠邦朱步先(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中医学的历史,是学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中医学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当代中医学的发展,以系统整理、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