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52例AMI病人以行择期PCI分为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和PCI组(成功行择期PCI),对比PCI前、术后1mo及术后6mo HRV相关指标。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施行择期PCI病人术后1mo、6mo HRV改善明显(P<0.05)。PCI术后1mo与6mo相比HRV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PCI可以改善AMI病人的HRV,有助于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治疗 (PCI)与药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患者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各项参数的变化 ,了解两种治疗方法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7月的 97例患者中 ,其中有 3 9例接受PCI治疗 ,5 8例接受药物溶栓治疗 ,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 3~ 6月进行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结果 介入组运动平板试验显示运动试验阳性率及ST段下移最大幅度均比溶栓组低 ,最大运动耐量、总的运动时间及最大运动心率均比溶栓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介入与溶栓治疗AMI患者 ,前者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测试在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的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康复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行运动平板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行运动测试可评估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阈值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测试在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的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康复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行运动平板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行运动测试可评估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阈值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康复运动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的影响和安全性. 方法 对照组15例采用心肌梗死后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15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康复运动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EF值、运动终点时间、终点心率、日心肌缺血次数.结果 康复组完成6个月的康复运动后,心脏EF值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心肌梗死恢复期康复运动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顿抑心肌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6例急性心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23例,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MI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室壁运动异常指数.结果.心脉通组患者的左室运动功能改善及室壁运动异常指数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对改善顿抑心肌的收缩运动和整体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说明心脉通胶囊对恢复顿抑心肌的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 病人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对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
响。方法: 52 例AMI 病人以行择期PCI 分为对照组( 药物保守治疗) 和PCI 组( 成功行择期PCI) ,对比PCI 前、
术后1mo 及术后6mo HRV 相关指标。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施行择期PCI 病人术后1mo、6mo HRV 改
善明显( P<0. 05) 。PCI 术后1mo 与6mo 相比HRV 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择期PCI 可以改
善AMI 病人的HRV,有助于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103例患者中,其中介入组58例,溶栓组45例,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3~6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观察两组病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溶栓组明显降低(P〈0.01);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即阳性率降低,运动负衙增加,最大运动幅度下降,运动时间延长。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顿抑心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8例PCI术后冠脉再通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PCI术后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抗凝,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30mg,Tid,连用4周。结果再灌注后心肌均表现不同程度顿抑现象,两组顿抑程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追踪观察发现治疗组顿抑心肌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PCI术后再灌注心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提早恢复顿抑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综合康复运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将32例老年AMI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完成2周、3周、4周康复程序,其中25例患者出院前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30例患者如期完成康复程序,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明显改善,出院前生活均能自理,其中28例运动试验测定的METS达5.17±0.71。结论:老年AMI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密切监测、正确药物治疗下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是可行、安全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时血清心肌酶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肺炎组 2 4例患儿及对照组 18例体检正常儿的血清心肌酶活性 ,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肺炎组患儿的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磷酸肌酸激酶 (CPK)的活性与对照组的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轻症肺炎患儿仅有LDH或LDH和α -HBDH或LDH和CPK活性轻度增加。重症肺炎患儿LDH和α-HBDH或LDH和CPK或其中的三项活性明显增加 ,临床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肌病变、中毒性肠麻痹等。结论 肺炎时常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活性呈不同程度增高 ,以LDH活性增高最常见 ,重症肺炎时常有二项或三项心肌酶活性同时增高 ,因此临床上应进行心肌酶活性测定 ,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 ,及时对心肌采取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艳  陈良龙 《医学综述》2007,13(10):737-739
心肌冬眠是心肌适应性地下调其收缩功能以适应心肌血流的减少。冬眠心肌在概念演变、发生机制、能量物质代谢及形态学改变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合理的检测方法检出冬眠心肌,并对心肌的缺血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是选择冬眠心肌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岑 《医学综述》2013,19(6):994-996
干细胞以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现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是通过对多种终末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外源性重编程而获得,因其来源方便、不存在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立即成为细胞重建和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就iPSC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后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烧伤面积的关系,以及与骨折、脑外伤等创伤病人的区别。方法检测烧伤、骨折、脑外伤病人伤后8小时血清心肌酶谱活性,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烧伤后8小时CK-MB活性与烧伤面积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烧伤病人CK、CK-MB、AST显著增高(P<0.01),LDH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及脑外伤病人CK显著增高(P<0.01),CK-MB、AST、LDH无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后8小时CK-MB活性与烧伤面积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与骨折、脑外伤等创伤病人不同,烧伤后病人在早期即可发生心肌损害,并随烧伤面积的增加而加重。骨折及脑外伤病人CK显著增高是骨骼肌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心肌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RMPI)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4周以上)患者27例。(Gd-DTPA)0.1mmol/kg、MRMPI首过期及5~30min延迟期成像。首过期行短轴面成像,延迟期行短轴面及长轴面成像。结果:2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63%)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26例(96.3%)延迟增强,其中透壁型增强6例(22.2%),非透壁型增强9例(33.3%),混合型11例(40.7%);无增强1例(3.8%)。结论:MRMPI可有效地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活和非存活心肌,以及其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霉素(ADM)化疗大鼠围麻醉期cTnI、CK和CKMB的变化,探讨围麻醉期cTnI对心肌损伤的监测。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A、B组:腹腔注射ADM;C、D组: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注药后3d实施麻醉:A、C组选择异氟烷麻醉;B、D组选择戊巴比妥钠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20min后2个时点采血1ml,离心分离血清。取出心脏制作病理标本。结果:麻醉前四组大鼠cTnI值无显著差异;麻醉后四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麻醉后两两比较,A和B组、B和D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B组麻醉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CK、CKMB值麻醉前或后均无显著差异,麻醉前后配对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心肌病理改变:A、B组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C、D组结果正常。四组心肌组织病理评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ADM化疗大鼠,麻醉后cTnI水平升高,提示麻醉有加重ADM导致心肌损伤的可能,cTnI是动态监测麻醉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缺氧3小时家兔心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结果。心肌有广泛的细胞内、外水肿;线粒体肿胀;糖元颗粒减少或消失;但肌原纤维及细胞核的改变较少。上述改变表明心肌的缺氧病变与结扎冠状动脉造成的病变相比,其损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胱硫醚母β-合酶(CBS)/硫化氢(H2S)体系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一氧化碳(CO)体系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锌原卟啉(HO-1抑制剂)组(I/R+Z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羟氨(CBS抑制剂)组(I/R+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锌原卟啉+羟氨组(I/R+Z+H组).I/R+Z组、I/R+H组和I/R+Z+H组夹闭左冠状动脉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锌原卟啉45μmol/kg、5 mmol/L羟氨1 ml和5 mmol/L羟氨1 ml+锌原卟啉45μmol/kg,C组和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H2S、NO、GSH、MDA含量、SOD活性及CBS-mRNA和HO-1-mRNA表达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H2S、CO和MDA含量增高,GSH含量和SOD活性降低,CBS-mRNA和HO-1-mRNA表达增高.与I/R组相比,I/R+Z组CO含量降低,H2S和GSH含量增高,CBS-mRNA表达增高,HO-1-mRNA表达降低;I/R+H组H2S和GSH含量降低,CO含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降低,HO-1-mRNA表达增高;I/R+Z+H组H2S、CO、GSH含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CBS-mRNA和HO-1-mRNA的表达均降低;I/R+Z+H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损伤加重(P<0.05).结论 CBS/H2S体系和HO-1/CO体系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细胞搏动和乳酸脱氢酶为指标,观察了参麦液对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钙矛盾损伤的影响,无钙后补钙可导致心肌细胞搏动停止,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的矛盾性损伤;无钙后补钙并加参麦液培养后、心肌细胞仍然维持其搏动,但频率减慢,细胞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提示参麦液有防止培养心肌细胞钙矛盾损伤发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方法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血清心肌酶谱及美国惠普公司M1772A型多导心电记录仪和HP77020AC型超声诊断仪等。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77.8%,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HBD升高100%,CK升高82.6%,LDH升高73.9%,AST升高65.2%,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42.9%异常;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新生儿室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