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CT为腮腺占位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征象,探讨CT在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均匀性、邻近组织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组:共8例,4例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3例为腺泡细胞癌、1例为上皮-肌上皮癌;3例病灶边缘清楚,3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2例病灶边缘不清;5例病灶形态规则,3例病灶形态不规则;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密度均匀,6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所有的病灶均未见侵犯邻近肌群的CT征象,有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2)腮腺中高度恶性肿瘤组:共21例,5例为低分化鳞癌、8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癌、1例为淋巴上皮癌、4例为粘液表皮样癌、1例为腺样囊性癌;5例病灶边缘清楚,7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9例病灶边缘不清;10例病灶形态规则,11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7例病灶呈明显强化,4例恶性混合瘤病灶呈轻度强化;9例病灶内密度均匀,1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8例病灶侵犯邻近肌群,8例病灶与腮腺床的脂肪间隙消失,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但是,还须结合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才能做出更精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CT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价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肿瘤的发生率仅为 0 8~ 1 6/ 10万 ,多发于女性。腮腺区肿块由于体积较小 ,且不同区域的解剖关系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多样 ,所以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笔者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 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组共 15例 ,男性 10例、女性 5例 ,年龄 2 3~ 70岁 ,中位年龄 4 6岁。 15例均以肿块为首发症状求诊。病理证实良性肿瘤 4例 ,其中混合瘤、腺淋巴瘤、淋巴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各 1例。恶性肿瘤 11例 ,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 6例、复发癌 3例、转移癌 2例。 9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价值,以期为腮腺肿瘤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并计算K~(trans)、V_e、K_(ep)值,探讨K~(trans)、V_e、K_(ep)值在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4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0例。37例腮腺良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A型有11例,B型有9例,C型有17例;10例恶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B型有2例,C型有8例;腮腺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类型的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V_e值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而V_e值高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值在混合瘤与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尤其为缺乏形态学特征的腮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4.
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2例,恶性14例)的MRI表现.结果 10例混合瘤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 11例腺淋巴瘤T1WI、T2WI均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 2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多发小结节;另1例为腮腺内单发肿块,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9例腮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T2WI呈低、稍低信号,其中5例侵犯腮腺周围结构及颅底骨质,具有明显侵袭性.1例腮腺腺样囊腺癌仅表现为左侧腮腺浅叶小结节,边缘稍毛糙. 1例淋巴上皮性病变恶变术前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腮腺基底细胞癌呈明显囊实性肿块. 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1例腮腺淋巴瘤表现为右侧腮腺多发软组织肿块.结论 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大多数病例术前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良恶性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手术病理情况、CT诊断准确率、良恶性腮腺肿瘤CT表现比较、及具体CT影像学表现。结果:80例腮腺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63例为良性肿瘤(78.75%),17例为恶性肿瘤(21.25%);其中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29例(36.25%)、腺淋巴瘤18例(22.50%)、肌上皮瘤11例(13.75%)、血管瘤5例(6.25%);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癌8例(10.00%)、腺样囊性癌4例(5.00%)、恶性混合瘤3例(3.75%)、腺泡细胞癌2例(2.50%);CT诊断腮腺肿瘤正确率为91.25%;良性腮腺肿瘤部位、形态、密度及边缘方面与恶性腮腺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多呈高密度,且大部分密度均匀,部位大多处于浅叶,且瘤体形态较为规则,边缘清晰;恶性肿瘤密度多不均匀,深叶居多,瘤体形态大多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结论:CT在腮腺良恶性肿物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可全面分析CT征象,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探头在腮腺区直接扫查,记录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并与病理诊断比较.腮腺肿瘤59例,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9~72岁,平均46岁.结果 超声提示腮腺肿瘤符合率为88.1% (52/59).59例腮腺肿瘤中,病理证实良性肿瘤51例,分别为腮腺混合瘤34例,腮腺淋巴瘤17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20% (46/51);恶性肿瘤8例,分别为腺泡细胞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0%(6/8).结论 超声提示诊断腮腺肿瘤符合率高,可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经病理确诊的72例腮腺肿瘤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情况等。结果 腮腺混合瘤、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腮腺癌共占本组腮腺肿瘤的90.28%(65/72),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22/25)、56.25%(9/16)、45.83%(11/24)。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血流信号较丰富。部分早期或低度恶性腮腺癌缺乏典型的恶性肿瘤声像特征,高频超声难以做出准确诊断。结论 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主要是混合瘤、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腮腺癌三者的鉴别诊断,密切结合临床综合诊断可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43例患者 ,男 30例 ,女 13例。年龄最大为 75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5 1.6岁。病程 10天~ 2 7年。仪器使用GE公司SYTEC 40 0 0 0CT机。 43例患者做腮腺常规平扫 ,后经腮腺导管注入造影剂 (76 %泛影葡胺 6~ 12ml) ,再次扫描腮腺区 (CT Siolgraphy ,简称CTS) ,其CTS表现 (见表 1)。2 讨论2 .1解剖及病理基础 腮腺由腺泡组织和结缔组织两部分组成。腺体组织起源于外胚层上皮 ,而结缔组织 (间质和包膜 )则发生于中胚层组织。腮腺肿瘤绝大部分为上皮性肿瘤 ,即发生在腺泡内的 ,而间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混合瘤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各类腮腺肿瘤的诊断指征,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32例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CT呈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者20例,手术证实为良性混合瘤;CT呈分叶、密度不均匀且内有囊性密度影、边缘较清晰者8例;CT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4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腮腺混合瘤CT特点表现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匀,其中表现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而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目前检查腮腺混合瘤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腮腺肿瘤106例临床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97例(91.5%),包括腮腺良性混合瘤81例(76.4%),乳突状囊腺瘤9例(8.5%).腺淋巴瘤7例(6.6%);恶性肿瘤9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3例(2.8%),恶性混合瘤、腺癌各2例(各1.9%),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各1例(各0.9%).76例获随访,随访1~5年,复发3例,其中1例腮腺混合瘤因单纯肿瘤摘除而复发,另2例为腺癌复发(1例复发后死亡).结论:腮腺混合瘤应采取面神经解剖、肿瘤与腺体同时切除的术式,乳突状囊腺瘤不易单纯摘除,腺淋巴瘤可选择单纯肿瘤摘除.恶性腮腺肿瘤术前可借助B超、X线造影、CT、MRI辅助诊断,不主张常规切开活检,以根治或扩大手术范围为主.一般不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可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与其恶性程度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低度恶性和10例中高度恶性腮腺癌的超声特征。结果①腮腺癌低度恶性者9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或部分清晰,形态较规则,常见5~10mm的无回声区,内部血流不丰富。②中高度恶性腮腺癌者10例,超声表现为内部血流丰富,肿块较小时(最大径≤26m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肿块较大时(最大径〉26mm),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较大片的囊变区。浸润周围组织3例,淋巴结转移3例。结论嗯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与其恶性程度、病理类型、肿块大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分析1.5 T MR影像特征与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早期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1.5 T MR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良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组)。分析并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及病理结果、良恶性肿瘤MR影像结果特点(包括位置、形态、密度、轮廓)、良恶性组MR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结果MR诊断腮腺肿瘤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MR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肿瘤在位置、形态、密度、轮廓等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肿瘤MR动态特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比率高于恶性组(P < 0.05),恶性组廓清型(廓清率 < 0.3%)比率高于良性组(P < 0.05),良性组峰值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T MR在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干燥综合征腮腺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的腮腺超声检查价值。方法分析4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的声像图特点。结果根据干燥综合征腮腺的大小、实质内有无结节及团块、结节的数量、腮腺的血流分布特点将声像图分为4型:①类正常型:腺体大小回声基本正常,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0级;②结节型;腺体内呈弥漫性分布的低回声结节,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③团块型:腺体内见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团块,彩色血流信号强度1~2级,血流的分布形式以团块的“周边环绕型”和“内部分支型”为主;④萎缩型:腺体体积缩小,可伴主导管扩张及囊肿形成。彩色血流信号强度多为1级。结论腮腺的超声检查在于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9例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CT和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的CT和MRI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良性肿瘤CT检查边界清晰、钙化及囊变检出率高于恶性肿瘤(P...  相似文献   

15.
腮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诊断腮腺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表现。统计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50例中良性肿瘤35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33例;密度不均,边缘不清2例。15例恶性肿瘤CT表现为病灶较大,血缘不清,密度不均。结论 CT能对大多数良恶性腮腺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绘制ROC曲线,比较ADC值、TIC及两者联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瘤的ADC值[(1.02±0.2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38±0.44)×10-3 mm2/s;t=5.170,P<0.001]。将表现为A型(流入型)、B型(廓清型)和D型(平坦型)曲线判为良性肿瘤、C型(平台型)曲线判为恶性肿瘤时,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0.62,特异度为0.92;C型曲线患者中,以ADC<1.36×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时,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5。结论 良恶性腮腺肿瘤间ADC值存在重叠,鉴别诊断时不应单纯依赖DWI;TIC表现为A、B、D型多提示良性肿瘤,C型常提示恶性肿瘤;TIC曲线为C型时,联合ADC值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腮腺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观察46例腮腺区肿块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慢性炎性肿块4例,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16例。CT扫描对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92.31%、90.48%,CT扫描对颈淋巴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1.25%。结论CT扫描对腮腺区肿块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腮腺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腮腺核素动态显像的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腮腺核素动态显像的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腮腺99TcmO4-核素和VitC负荷动态显像,并进行腮腺时间-放射性曲线(TRC)分析。结果10例正常对照者双侧腮腺核素动态显像的系列影像结果与TRC均正常,4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显像结果异常者34例,异常率85.0%;排泄率(14.5±7.2)%,与正常组(46.0±13.0)%比较,P<0.01。其中双侧腮腺不显影即功能严重受损11例(27.5%),双侧平行性功能轻度和中度受累19例(47.5%),双侧腮腺非一致性功能异常4例(10.0%),双侧腮腺正常显影6例(15.0%)。结论核素动态显像是诊断干燥综合征及判断腮腺功能最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227个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其常规超声征象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83.04%,其中恶性结节在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纵横比、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血流阻力指数(0.73±0.15)明显高于良性结节(0.6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85.02%,甲状腺恶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早达峰为主,在增强模式及达峰时间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结节造影前后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结节可联合超声造影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