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调节,为Res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LPS或Res+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自旋捕集技术直接检测巨噬细胞产生的NO,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Res+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提示LPS可诱导巨噬细胞NF—K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Res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F基因5′上游序列以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及原代内皮细胞的培养。用发色底物显色法、RT-PCR和细胞原位杂交分别检测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水平,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人TF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检测及分析报告基因活性。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NF-κB与DNA结合活性和含量。结果:100u/ml TNFα诱导内皮细胞TF活性和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在TF基因上游序列-244/+121bp存在时,TNFα可使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增加,-111/+121bp存在时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且比存在-244/+121bp时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样浓度TNFα作用下,内皮细胞核抽提物与NF-κB探针的结合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核内NF-κB含量明显增加。结论:TNFα可以增强内皮细胞TF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TF基因上游-244/-112bp序列的存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TNFα也能促进内皮细胞NF-κB的转位和与DNA结合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蛋白激酶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F-κB活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肺泡巨噬细胞。设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SB203580(p38蛋白激酶抑制剂)+LPS组、PDTC(NF—κB抑制剂)+LPS组和SB203580+PDTC+LPS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p38蛋白激酶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核NF-κB和p38蛋白激酶染色显著增强,而I—κB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SB203580、PDTC均可显著降低LPS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NF-κB,p38蛋白激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并显著增强I—κB的表达(均P〈0.05)。同时应用PDTC和SB203580预孵育肺泡巨噬细胞,与LPS刺激组相比,p38蛋白激酶和NF—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I-κB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但分别与SB203580+LPS和PDTC+LP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38蛋白激酶和NF—κB活化;p38蛋白激酶可能通过调节I-κB降解而调控NF—κB的活化,NF—κB可能是p38信号途径下游的最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4.
NF-κB在缺血再灌注肝脏枯否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肝脏枯否细胞(KCs)的活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缺血30min再灌注组(HIR-30min组)、肝缺血60min再灌注组(HIR-60min组)及对照组。EMSA、ELISA法检测HIR后KCs NK-κB激活及KCs培养上清液TNF-α含量。结果 肝缺血30min或60min再灌注后0h KCs NF-κB活性均于HIR后3h达到高峰,肝缺血时间越长,KCs NF-κB激活越明显;KCs培养上清TNF-α含量于HIR后0h增高,HIR后6h达到高峰,肝缺血时间越长,KCs培养上清TNF-α含量越高。结论 NF-κB是缺血再灌注肝脏KCs活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RM)对内毒素(LPS)诱导下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AM进行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M治疗组.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各组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0含量. 结果: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RM干预后NF-κB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比模型组低(P<0.05). LPS刺激1~4 h内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M(20 mg/L) 能够抑制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升高(P<0.05). NF-κB活性与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684,P<0.01). LPS刺激在观察早期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使用RM干预后IL-10无明显变化(P>0.05). 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TNF-α/IL-10比值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上升和下降,模型组TNF-α/IL-10比值变化明显. 结论:RM可能通过PAM NF-κB活化的抑制,减少了TNF-α的释放,调节TNF-α/IL-10的比例,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核转录因子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表面TF活性。分别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和Western 鲩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含量。结果:100U/ml TNF-α,^-6mol/l Ang II作用下,内皮细胞表面TF活性明显增高。分别较对照增高1=65倍和1.61倍,TNF-α,AngⅡ处理后细胞核内NF-κB含量明显增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77倍和1.52倍。结论:TNF-α,AngⅡ可增强内皮细胞TF活性,这可能与其促进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核转位和DNA结合活性有关,进一步证实NF-B在内皮细胞TF诱导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多黏菌素B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黏菌素B(PMB)和内毒素(LPS)共同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后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PAM,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及PMB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ISN)技术、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及ELISA法,检测刺激后0、15、30、60、120和240min各时相点PAM中IKK-βmRNA及IκB-α的表达、NF-κB的活性和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IKK-βmRNA的水平在刺激后15min出现升高,30min达高峰,60min后逐渐下降;IκB-α的水平的变化趋势在各时相点与IKK-βmRNA刚好相反;NF-κB活性的峰值相出现在60min,15min出现升高,120min后逐渐下降;TNF-α的含量峰值相出现在60min,30min出现升高,120~240min后恢复至刺激前水平。PMB干预组NF-κB的活性与TNF-α的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IκB-α水平的最低值显著高于LPS刺激组(P<0.01);而IKK-βmRNA的峰值则显著低于LPS刺激组(P<0.01)。结论LPS能诱导PAM中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和NF-κB活化,并促进TNF-α释放。而PMB则能抑制LPS诱导的IKK-β激活、IκB-α降解、NF-κB活化和TNF-α释放。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该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8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AP组,PDTC(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预处理组及正常组3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完成。PDTC预处理组在建立SAP模型前1h腹腔内按100mg/kg体重注入PDTC。建模后3、6、12h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血样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不观察肝组织受损情况,应用SP免疫组化汉检测SAP肝组织NF-κB,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素-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结果 SAP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未见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凋亡出现。PDTC预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未见差别。SAP组AST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DTC预处理后各时间点AST均较未处理组下降。正常肝组织偶见NF-κB活化的肝细胞,在SAP肝组织可见肝细胞NF-κB活化。经PDTC预处理后肝组织NF-κB 化的阳性肝细胞数与未经PDTC处理者相比明显减少。SAP时肝组织TNF-α、IL-6、ICAM-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经PDTC预处理后相应各时间点均降低。但SAP肝组织ICKAM-1mRNA各时间点均无明显改变。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存在肝损伤,TNF-α、IL-6mRAN表达参与肝损伤,SAP肝损伤时NF-κB活化并上调TNF-α、IL-6mRNA的表达,抑制NF-κB活化可下调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和Rb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过度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并探讨人参皂甙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AM,分为对照组、LPS组、RG1 LPS组、Rg1组和Rb1 LPS组,Rb1组。分别收集培养细胞及上清液,测定上清TNF-α水平、上清LPS水平以及细胞中1-κB表达情况。结果:LPS可使AM分泌大量TNF-α(P<0.01),并使I-κB表达明显减少(P<0.01)。Rg1 LPS组与LPS组相比,上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内I-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Rgl LPS组上清游离LPS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5)。Rb1的作用结果与Rg1相似。结论:人参皂甙Rg1和Rb1在体外能抑制AM过量分泌TNF-α,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断LPS与AM膜的结合,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I-κB的低表达,从而使TNF-α的分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内毒素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TX组、内毒素(LPS)组、PTX LPS组。实验0、1、2、4、8及12h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W/D)、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PTX LPS组与LPS组比较,PTX干预后可明显减轻小鼠ALI程度、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8的含量、抑制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论PTX可能通过部分抑制NFκB活化、减少TNFα和IL8的产生,从而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核岗子κB(NF—κB)结合活性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PMEC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NAC对HPMEC增殖活化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NAC(1mmol/L)处理1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0ng/mL)处理1h。NAC+TNF-α联合处理。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HPMECNF—κB的结合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应的HPMEC胞质内NF—κB抑制蛋白(IKB—α)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观察HPMECNF—κB表达的核内转移;激光共聚焦检测NAC对HPMEC中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NAC对HPMEC的增殖活化有明显抑制作用,NAC+TNF-α联合处理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TNF-α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F—α刺激后具有诱导HPMECNF—κB结合活性.且IKB-α表达明显减弱,NAC处理组IKB-α表达高于TNF—α处理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处理1h后.HPMECNF—κB的主要表达从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NAC预处理后联合TNF—α刺激,HPMECNF—κB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出现核内转移极少。HPMEC经TNF-α处理后细胞内COX-2表达明显高于NAC+TNF—α联合处理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AC+TNF-α联合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抑制HPMEC增殖活化;NAC可抑制HPMECNF—κB结合活性、减少核内转移发生和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NF-κB活性抑制对再灌注早期供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对照组供肝于4℃乳酸林格液中保存6h,PDTC组供肝于乳酸林格冷保存液中加入0.1mol/L PDTC,于再灌注早期分析测定供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EMSA法)、TNF-α和ICAM-1的mRNA转录水平(RT-PCR)以及ALT和LDH的活性变化。结果:供肝组织的NF-κB在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明显激活;再灌注1h,PDTC组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6h后两组NF-κB活性未见明显差异。再灌注早期TNF-α和ICAM-1mRNA转录水平上调以及ALT和LDH活性升高,但PD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肝组织中NF-κB的活性抑制可显著降低再灌注早期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针对NF-κB的靶向治疗可能是供肝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旭昕  王彩彩  韩志海  孟激光 《西部医学》2017,29(7):898-901+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FC)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性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 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全氟化碳+脂多糖(PFC+LPS)组、全氟化碳(PFC)组及脂多糖(LPS)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NF α、IL 6和IL 10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和SIGIRR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正常细胞组升高(P<005);PFC+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LPS组下降(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PFC组IL 10水平升高(P<005),PFC+LPS组IL 10水平较LPS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上调(P<005),PFC+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水平较LPS组降低(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SIGIRR表达水平下调(P<005),PFC+LPS组SIGIRR表达水平较LPS组上调(P<005)。PFC本身对TNF α、IL 6含量及NF κB p65表达无影响,但PFC可促进A549细胞释放IL 10及上调SIGIRR表达(P<005)。结论 PFC可减轻A549细胞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促进抗炎因子IL 10分泌及上调负调控分子SIGIRR表达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A20的泛素修饰抑制NF—κB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NF—κB的失控能介导肿瘤和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锌指蛋白A20在内的几种蛋白质紧密的控制着它的活化。近来A20针对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多种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NF—κB的活化的下调机制的研究取得进展。在TNF—α途径:A20发挥两个相对的活性,相继的TNF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的去泛素化和泛素化,从而靶向蛋白酶体导致RIP降解,抑制了抑制性κB激酶(IKK)的活化,从而终止了TNF诱导的NF—κB的活化;在TLR途径:A20通过其N末端卵巢肿瘤(OTU)域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去除泛素链,从而终止了TLR诱导的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及其在失血性休克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l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当其接受特定的信号刺激后,转位进入细胞核,启动多种基因的转录,失血性休克时,可通过活性氧、内毒素(LPS)、TNF-α和IL-1β激活NF-κB,从而启动TNF-α、IL-1β、多种趋化因子、IL-8、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炎性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和E选择素(E-sel)等多种蛋白因子的基因转录,通过这些蛋白因子及二级炎性介质的作用,影响血液循环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0nmol/L佛波酯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后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丹红组和脂多糖+丹红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液中促炎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rr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下调核因子NF—κB和TLR4的表达。结论丹红注射液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其抑制TLR4和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NOX对血管紧张素II(AngⅡ)诱导的HSC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和核因子-κB( NF-κB)的调控作用及熊果酸( U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培养激活的 HSC-T6细胞株分为: AngⅡ组,给予AngⅡ(1μmol/L)刺激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干预组分别给予UA(50μmol/L)、NOX抑制剂DPI(20μmol/L)预处理30 min,再加入AngⅡ处理不同时间。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荧光酶标仪检测其余各组细胞内荧光强度;用电泳迁移率( EMSA)测定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结果 HSC-T6经药物作用30 min后,AngⅡ组DCF荧光强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DCF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AngⅡ刺激HSC-T6细胞1 h后,AngⅡ组AP-1、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均显著低于AngⅡ组;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AP-1、NF-κB的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NOX产生的ROS介导AngⅡ刺激HSC转录因子AP-1和NF-κB的活化,熊果酸通过抑制HSC内ROS的生成阻断AP-1、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