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腑梗死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并与同期内100例行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8.0%),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补充镁离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许永良 《广东医学》2001,22(2):168-169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5 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2 6例给予丹参 16ml、胞二磷胆碱 0 75g治疗。治疗组 2 6例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首剂给予 2 5 %硫酸镁 16ml静脉推注 ,不少于 15min ,随后 2 4h静脉维持量为 65ml ,以后每天给予 42ml静脉滴注 ,治疗 5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2 6 9± 8 7和 2 7 3± 9 1,差异无显著意义 ;治疗 3 0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9 4± 4 1和 18 5± 4 8,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硫酸镁治疗脑梗死有助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并与同期内100例行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78.0%),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补充镁离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镁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结果:两组治疗14天后疗效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硫酸镁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耀明 《嘉兴医学》2001,17(3):183-185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塞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为静滴参,丹胞二磷胆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结果;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文革 《中原医刊》2004,31(24):34-34
近年来我们对48例脑梗死病人给予尼莫地平针及硫酸镁针治疗,发现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清艳 《右江医学》2004,32(3):234-23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加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12 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 60例 )给予抗血小板 ,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 ( 65例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胰岛素 16~ 2 0U、2 5 %硫酸镁 2 0ml,每日 1次 ,连用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3 8% ( 62 /65 )和 83 .3 3 % ( 5 9/60 ) ,两组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χ2 =4.86,P <0 .0 5 )。结论 胰岛素、硫酸镁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理想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同玉 《中原医刊》2005,32(12):48-48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2月应用硫酸镁治疗脑梗死70例 ,通过对不同时期血流变学 ,TCD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硫酸镁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1 一般资料将同期住院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各 70例。年龄 48~ 69岁。观察组男 36例 ,女 34例 ;对照组男 35例 ,女 35例。按照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将脑梗死分为轻、中、重型。观察组分别为 13,2 5 ,32例 ;其中并发高血压病 36例 ,糖尿病 16例 ,心电图ST -T改变血 63例。梗死部位 :基底节 2 5例 ,内囊 14例 ,…  相似文献   

10.
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组和普通常规治疗对熙组。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范庆贤 《海南医学》2011,(20):29-30
目的 探讨降纤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2例。两组均进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另加用降纤酶、依达拉奉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  相似文献   

12.
李萍  苏涛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70-171,17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及他汀类药物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替米沙坦及他汀类药物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第14天、第28天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第28天时与治疗前相比较,评分均显著下降。结论:替米沙坦及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祖平 《华夏医学》2014,27(5):40-4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还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优于对照组62.86%(P〈0.01),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与单用ILIB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用ILIB治疗60例(治疗组)与单用ILIB治疗40例(对照组),均为每日1次,总疗程为20次,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显效率83.3%,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用ILIB和单用ILIB治疗急性脑梗死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T)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灯盏花素注射液)50例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AC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师东  李三峰 《吉林医学》2013,(25):5126-5127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与单用依达拉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别。方法:100例住院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治疗前后14 d应用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应用TCD,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等院校先后对教学过程中的前期理论教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天津中医学院亦已实行了新的课程体系,初步实现了立体、多维的授课方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一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不超过30 min),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溶栓组NFD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溶栓组患者PT、T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T、TT、APTT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溶栓组的FIB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显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79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B、C组,在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丁苯酞胶囊口服,B组予血栓通或血塞通静脉滴注,C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组药物,疗程与用法相同。三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评分A、C组[NIHSS:(5.27±1.81)分,(5.39±2.01)分;BI:(63.33±21.46)分,(63.48±19.58)分]与B组[NIHSS:(6.75±2.06)分;BI:(58.62±18.5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非溶栓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