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77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结果77例晕厥患者中60例阳性,17例阴性,阳性率占77.9%。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40例无晕厥病史健康对照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倾斜70°、持续30 min,阴性者再进行药物激发试验,分别为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和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68例晕厥患者中,倾斜试验总阳性者46例(阳性率67.6%),40例对照组中阳性者5例(阳性率12.5%),晕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晕厥组药物激发试验中,硝酸甘油组阳性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78.6%与44.8%,P〈0.0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常规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有效方法;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TT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24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作为实验组,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18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与前者相一致.结果 实验组中19 例阳性,5 例阴性,阳性率占79.2%,对照组1例阳性,其余阴性,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1)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2)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3)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蒋国敏 《当代医学》2008,(10):129-130
目的 探讨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方法 对23例患儿倾斜试验,其中14岁以下患儿23例.结果 完成基础倾斜17例,其中阴性者6例进行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结论 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有效,检查中保持畅通的静脉通路、保证异丙肾上腺素用量准确及加强检查试验中的观察护理,是此项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直立倾斜实验在儿科晕厥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血管抑制型9例,混合型6例;心脏抑制型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0例,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7例。结论: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较好地、客观地对儿科晕厥患儿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有晕厥发作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试验前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4h禁食;检查时,先仰卧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而后站立于倾斜板床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全程试验;若基础试验阴性则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μg/min,使心率提高10%,再倾斜10min;期间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阳性23例,占40%.阳性病例中,女20例,占8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8例有晕厥发作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患者。试验前3d,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4h禁食;检查时,先仰卧5min,记录基础血压、心率、心电图;而后站立于倾斜板床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min全程试验;若基础试验阴性则行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1μg/min,使心率提高10%,再倾斜10min;期间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阳性23例,占40%。阳性病例中,女20例,占8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40例不明原因晕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20%阳性,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滴注后倾斜阳性率提高至42.5%。提示本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制的了解及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熊艳霞 《中原医刊》2007,34(13):13-14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TTT)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ID)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TTT加舌下含服ID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对比分析。并随机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分为两组,静脉滴注ISO组103例,舌下含化ID组80例,选择无晕厥史39例设为对照1组、对照2组。结果ISO组与ID组的总阳性率、基础倾斜试验(BTTT)、药物激发后阳性率及各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倾斜试验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其敏感性、特异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 (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S)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短期药物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手动式倾斜试验台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 193例进行多阶段异丙肾—直立倾斜试验 ,试验阳性者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及氨茶碱等药物 ,一周后对部分患者重复TTT。结果 :诱发出晕厥者 12 7例 ,心电图主要改变为交界性逸博心律。服药一周后复查TTT ,阿替洛尔 9/ 11例、美托洛尔 11/ 14例阴转 ,氨茶碱 0 / 5例阴转。结论 :TTT既是诊断VS简便、有效的措施 ,也是判断药物疗效的可靠方法。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是治疗VS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多方面探讨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直立倾斜试验在疑诊为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组(n=48)及阴性组(n=42),t检验对比二组临床化验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以晕厥为主要症状者占62例(68.9%),倾斜试验阳性占54.8%;以胸闷、胸痛或心悸等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28例(31.1%),其中倾斜试验阳性50.0%。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晕厥患者与循环系统症状患者相比,各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组伴有心电图ST-T改变患者22例(45.8%),77.3%为Ⅱ、Ⅲ、avF导联及(或)V4-6导联ST-T改变。结论 在严格排除心、脑器质性疾患后,应重视以胸闷、胸痛或心悸等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的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这类患者极有可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对咳嗽性晕厥(C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门诊或住院CS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有晕厥史的拟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SVVS)的患者7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HUT,观察HUT中咳嗽反应,咳嗽引发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HUT阳性结果及血流动力学类型.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诱发晕厥4例(8.51%),晕厥先兆26例(55.32%),无症状17例(36.17%),对照组79例(100.00%)均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反应总阳性率为63.83%,特异性为100.00%.各组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症状者舒张压与观察组晕厥者、观察组晕厥先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无症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U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T中剧烈咳嗽可引起CS患者血压下降,诱发晕厥或晕厥先兆,能提高C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对怀疑诊断为CS的患者,尤其是病史不清的CS患者的诊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卓月云 《吉林医学》2014,(16):153-154
目的:分析门诊注射室患者昏厥的诱发原因,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提前预防昏厥发生。方法:抽选门诊注射室20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合昏厥预防护理措施为观察组,观察患者昏厥人数以及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8例发生昏厥,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42%(42/100),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60例发生昏厥,其中心理因素为昏厥主要原因,发生率为41.7%,护理质量提高后,观察组各原因诱发的昏厥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原因可导致门诊注射室昏厥,针对诱发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预防昏厥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倾斜试验加硝酸甘油(NTTT)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安全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以26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基础倾斜试验(BTTT)阳性6例(21.43%),对照组基础倾斜试验1例阳性(3.85%),舌下含服0.5 mg硝酸甘油后实验组有9例阳性(60%),对照组阳性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两种试验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NTTT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92.3%.结论 倾斜试验采用70°角,持续45 min,含服0.5 mg硝酸甘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NTG)含化加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价值.方法将72例VS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随机均分成ITTT和ITTT+NTG组.结果ITTT+NTG组敏感性高于ITTT(93.1%和7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TTT+NTG含化是一种安全、耐受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V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倾斜60度持续45分钟的普通倾斜试验(HUT)和一步法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SO-HUT),以及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IT-HUT)分别对6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和20例对照者进行了检查。结果:在55例患者中HUT,ISO-HUT,NIT-HUT阳性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16例,8例,故敏感性分别为7%,32%,27%。在20例对照中HUT,ISO-HUT,NIT-HUT阳性反应的例数分别为2例,1例,3例。其特异性分别为90%,94%,82%。研究结果表明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很有价值、安全、易行的诊断方法。在倾斜的同时加用ISO.NIT均可提高HU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沙丁胺醇 (喘乐宁 )、异丙基肾上腺素 (异丙肾 )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作用及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比方法 ,对 5 9例哮喘和 37例 COPD患者按单、双日交叉吸入上述两药 ,并测定其肺功能改变率及达阳性标准例数。结果 无论 COPD或哮喘组 ,同一病人吸入西药后其肺功能改变率呈直线正相关 (P<0 .0 5 ) ,但哮喘组吸入沙丁胺醇后 FEV1 、MMEF、Raw、s Gaw改变率显著强于异丙肾(P<0 .0 2 ) ,哮喘组 FVC、PEF改变率以及 COPD上述各项改变率两药物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10 )。分别吸入沙丁胺醇、异丙肾后 ,两组病人舒张试验的各项指标达到阳性标准的例数均有明显差异 (P<0 .0 0 5 ) ,尤其是哮喘组以沙丁胺醇为吸入药物时 ,s Gaw阳性检出率高达 98% ,而 COPD阳性检出率普遍较低。结论 舒张试验对哮喘的诊断价值明显。舒张试验用沙丁胺醇作舒张剂效果显著优于异丙肾。s Gaw是舒张试验中最敏感的评定指标 ,其余依次为FEV1 (92 % )、MMEF、Raw,而 FVC、PEF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compare albuterol with isoproterenol as a bronchodilator in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and their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sthma. METHODS: Two groups (59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37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patients of each grou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sub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2 subgroups inspired the two drugs in a cross-over by odd or even days. The pulmonary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changing rates of pulmonary functions induced by the two drug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05), The changing rates of FEV1, MMEF, Raw, sGaw induced by albuterol were higher than the ones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 in patients with asthma(P < 0.02), however the changing rates of FVC and PEF in asthma cases and all the above parameters in COPD cas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drugs(P > 0.10). The comparison of positive case number between asthma and COPD cases induced by both drug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05); especially, when the positive rate of sGaw induced by albuterol in asthma cases reached 98%, the positive rates in COPD cases was generally much lower. CONCLUSION: Bronchodilation test is a valuable diagnostic method for asthma. In this study, albuterol was superior to isoproterenol. The most sensitive index in bronchodilation test was sGaw, then in order, FEV1(92%), MMEF and Raw; the FVC and PEF we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