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六例新生儿的颈上、中、下神经节,胸_(5,9)交感干神经节,腰_(1,4)交感干神经节在恒冷箱内制成连续切片。按De la Torre乙醛酸法诱发荧光,对SIF细胞进行观察。在上述各神经节内均观察到SIF细胞。在颈、腰部交感干神经节,SIF细胞数量较少,散在或集合成小群分布于主神经细胞之间;在胸部交感干神经节,SIF细胞数量较多,除散在、成群分布于主神经细胞之间外,还集合成大的细胞团。细胞团周围有致密结缔组织被膜包裹,成一独立的小节。推测,以小节形式存在的SIF细胞有更为独立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醛诱发荧光的荧光组织化学方法,首先定位小强荧光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超微结构。心脏的小强荧光细胞体积小,胞质含大量两种不同电子密度的颗粒泡。它们的线粒体丰富,每个沿核水平切面有20个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每组为4~7个扁囊构成;粗面内质网一般呈单独扁囊,散布在胞质。小强荧光细胞与胆碱能神经末梢形成传入性突触,相邻小强荧光细胞常形成粘合斑结构和相嵌联结。它们相邻的毛细血管,多为有孔型毛细细管。它们在相邻细胞之间、邻近血管和细胞间隙部位有胞吐现象。结果提示,这种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起局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荧光金逆行标记观察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轴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荧光金通过立体定位仪逆行标记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进行观察研究。成年SD大鼠6只(12眼),体重250±20g,按照标记后1周,2周分为2组,每组3只(n=6眼)。将荧光金注射到大鼠的外侧膝状体和上丘,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数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形态。结果显示:视网膜铺片的节细胞边界清楚,易于观察和计数。荧光金标记1周后,RGCs密度为2210±128个/mm2;标记后2周,RGCs密度为2164±117个/mm2。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内荧光分布均匀,呈线性。结论是使用荧光金逆行标记能够可靠、有效地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染色连续在同一切片上显示的方法,观察了5只大鼠整个心脏和7只大鼠心房的连续切片。大鼠心脏的小强荧光细胞为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它们在心脏主要呈密集成团、簇状或素条状细胞群,以及散在存在的细胞。成年大鼠心脏小强荧光细胞的数量为442~664个,其中86~92%位于心房外膜,而且主要位于心房背侧几个区域。心内膜未发现小强荧光细胞;其他部位这种细胞很少。小强荧光细胞和心壁的神经节分布区域相类似。但是有的神经节并没有小强荧光细胞。部分小强荧光细胞邻近心壁的小血管。这种细胞和传导系统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接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乙醛酸诱发儿茶酚胺荧光法检查了20例胎龄14~40周的人胎儿、早产儿和新生儿腹腔神经节。结果显示在胎龄约14~16周时,腹腔节细胞由密集成群并显强烈儿茶酚胺荧光的前体细胞构成;随着胎龄增大,节内这些前体细胞逐渐被弱荧光、体积较大的主神经元取代。至出生前,绝大部细胞已为主神经元,仅存少量小强荧光细胞。小强荧光细胞的分布形式除有成体交感神经节中所见到的单个散在和小团外,尚有由较多小强荧光细胞集聚并包以结缔组织被膜的小强荧光细胞小节。早产儿和新生儿腹腔节的小强荧光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以及荧光强度与发育早期的前体细胞无明显区别,提示成体腹腔节小强荧光细胞可能是未分化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幼年、年青和成年SD大鼠颈上神经节(SCG)分别移植于48只经6—OH-DA损毁黑质的同种成年鼠尾状核,存活1—2个月后,用尼氏染色和甲醛—戊二醛诱发单胺类荧光法对移植物进行了观察。结果18例移植幼鼠SCG者,移植物的节神经元几乎全部丧失;17例移植年青的SCG者,移植物中见有存活神经元的有9例,占52.94%;13例移植成年鼠SCG者,移植物中有存活神经元的有8例,占61.54%。存活神经元数量较少,且多分布在移植物的周围区,其胞质尼氏染色较深,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指示CA存在的特异绿色荧光。在存活神经元存在的区域及该移植物与宿主脑组织之间的界面有大量毛细血管,并常有胶质细胞增生。本文对影响移植节神经元存活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椎神经节出现率为83.33%,测得椎神经节长,右侧:男(5.06±2.64)mm,女(4.72±2.56)mm,左侧:男(4.43±2.76)mm,女(4.28±2.43)mm;宽,右侧:男(3.31±1.57)mm,女(2.86±1.96)mm,左侧:男(3.14±0.93)mm,女(3.08±1.56)mm;厚,右侧:男(1.52±1.07)mm,女(1.88±1.56)mm,左侧:男(1.57±0.98)mm,女(2.14±1.21)mm,左右侧椎神经节的长、宽、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椎神经节的形态多为椭圆形(50%),其主要位于椎动脉起始部稍上方,发出分支与颈胸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共同分布于相应部位。两侧椎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椎神经节为颈部交感神经节的一部分,可能为低位颈中神经节,是颈...  相似文献   

8.
人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的光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文献提出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诱发来自节细胞;弱视儿童的 P-ERG 振幅下降,提示弱视的发病与节细胞的发育有关。本文在光镜和电镜下研究了51例胎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育,为弱视病因的探讨提供形态学基础。结果表明:胚胎早期节细胞核大、胞浆少,核浆比例为5∶1,细胞器少。随胎龄增长核偏移、缩小,胞浆逐渐增多,细胞器增多。胚胎中期核浆比例为2∶1。胎儿8个月后核浆比例为1∶2,核明显缩小并偏向一极。细胞器极丰富,其结构与成人相同提示成熟。  相似文献   

9.
小强荧光(SIF)细胞是起源于神经嵴,广泛分布于植物神经系统的细胞。用醛诱发荧光方法,可以显示SIF细胞形体较小,具有高度荧光的特点,在电镜下该细胞则以含颗粒致密核心*泡著称。在植物神经节内8r细胞有单个分布和成群分布两种方式,但在不同动物,不同年龄及不同神经节,其分布有较大差异。SIF细胞主要含DA等单胺类,也含ENK、SP、NPY等神经肪。单个分布的SIF细胞起中间神经元作用,它们接受节前神经元刺激,释放DA,抑制节后神经元的活动。成群分布的SIF细胞围绕有窗毛细血管聚积,有内分泌或旁分泌功能。部分神经节的SIF细胞可能还起化学感觉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吡咯和背根神经节及游离细胞联合培养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聚吡呼和周围神经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新生大鼠的背根神经节及细胞与聚吡咯膜联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背根神经节中,雪旺氏细胞生长迁移活跃;神经细胞突起借助雪旺氏细胞向外延伸,同时雪旺氏细胞和神经元又可借助这些神经突起向外迁移。游离神经细胞能在聚吡咯膜上良好生长,伸出多极突起及分枝。结论:在体外,聚吡咯与大鼠周围神经组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活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生大鼠的连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与心肌细胞进行联合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了神经元的生长以及神经一肌肉连接的形成.结状神经书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72~96h可观察到神经突起的终未终止于搏动的心肌细胞表面.神经节组织块周围有许多突起在心肌细胞表面相互交织成网状.交叉的突起相互粘连在一起,终止于抢动的心肌细胞表面的一个突起移动可牵动邻近的交叉突起同.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在体外培养中具有结状神经节神经支配的心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成年大鼠背根节中的分布。 方法 用 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 结果  GDNF免疫反应主要存在于背根节的小神经细胞中 ,背根节的大神经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与背根节相连的感觉神经纤维呈免疫反应性。 结论  GDNF在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中有一定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LAK抗HPBALL细胞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立华  缪继武  杨宁 《解剖学报》1998,29(3):279-283,I013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LAK抗HPBALL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杀伤试验,同时以光镜、电镜观察DC、LAK、HPBALL相互作用的形态特征及DNA断端标记法检测瘤细胞是否凋亡。结果表明:(1)DC无直接杀伤HPBALL作用。(2)5×105~1×107/LDC有增强不同E/TLAK杀伤活性的趋势,而1×107~5×107/LDC对LAK活性有抑制趋势。(3)DC、LAK杀伤HPBALL的最佳组合条件为:DC培养4d、浓度5×106/L,LAKE/T=10/1,rIL-2=0。(4)光镜、电镜下均可见DC的突起与LAK、HPBALL细胞紧密接触形成细胞簇。(5)DNA断端标记法显示瘤细胞呈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阳性反应。结论:DC对LAK杀伤HPBALL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卵巢组织发生中间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12-38周38例胎儿卵巢组织发生中间质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第12周胎儿卵巢髓质已出现少量散在的间质细胞,第15-16周其向皮质内侧份的生卵索周围延伸,数量增多;19-30周数量减少,仅存在于皮质外侧份;第36周后少见。间质细胞同毛细血管具有密切关系,并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它们可能在胚胎时期已具有分泌功能,本文对间质细胞的来源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镀银、硫堇及HE染色法和石蜡连续切片,可见不同鼠龄小白鼠甲状腺内侧缘上端与喉肌之间存在有类似典型的植物性神经节结构。此外,节的附近偶有散在的单个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的位置、数量及大小个体不一,节的外面通常具有结缔组织的被膜,膜的胶原纤难向节内延伸成网、基质内有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此外,尚有穿过节的有髓神经纤维等。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但以节的边缘为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卵圆或不规则,尼氏小体呈细颗粒状,边缘较多,神经原纤维纤细世网。细胞核偏位,大而圆,染色质稀少呈空泡状,核仁明显,1—2个,此外核内尚有数个染色质聚集的不规则小块。幼龄小鼠可见双核神经节细胞。胞体外围有卫星细胞(被囊细胞)形成的被囊。神经节附近有甲状腺动脉、静脉主干同时出现,并显示为神经通路上(或稍偏离)之膨大结构,由其分出节前纤维进入节内,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神经节内有错综交织的节前、后纤维及树突形成的神经网。研究表明小白鼠甲状腺附近存在有副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