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细菌由不耐药转变为耐药尤其是转变为多重耐药是如今临床上面对的严峻现状.耐药机制的产生有多种原因,目前国内外与之研究较多的是整合子系统,整合子是捕获外源基因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通过转座子和接合质粒在细菌中传播.整合子(integron)包括一个特定的重组位点,里面可以插入的整合与编码某些功能的基因,被称为基因盒(genecassette).本文将对细菌的多重耐药与整合子-基因盒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开始大量出现,致使抗生素的疗效逐渐下降,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成为临床医师及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天然克隆表达系统,整合子(integron) 是一种基因片段,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能识别、俘获及表达外来移动性基因盒.基因盒(gene cassette)是整合子上所携带的基因片段,常携带耐药基因.整合子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1].本文就基因盒、整合子的结构及分类,基因盒的移动与表达,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及不规范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是大多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整合子通过整合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移动性基因盒,可赋予细菌新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细菌耐药性已经对公共卫生问题构成严重威胁,整合子-基因盒体系是介导细菌获得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播散的重要分子机制。整合子在整合酶作用下识别并俘获游离耐药基因盒,随着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播散,造成细菌间耐药基因的扩散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本文就整合子-基因盒体系的结构、分类、分布、起源及播散机制等几方面研究近况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上升和耐药性快速传播已经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题。研究表明,细菌的耐药性大多在外环境诱导下经可动遗传因子,如质粒(plasmid)、转座子(transposon)、噬菌体(bacteriophage)、整合子(integron)/基因盒(genecas-sette)等的传递获得。目前,由具有捕获及表达外来耐药基因盒能力的整合子系统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其对多重耐药性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整合子1989年由StokesHW等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6.
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吉斌  宋有良 《医学综述》2009,15(7):984-987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医院内感染。随着临床上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并有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抗感染化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整合子-基因盒系统能捕获外来耐药基因,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和排列,是细菌耐药性播散的机制之一,对细菌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整合子-基因盒的结构、表达以及与鲍曼不动抗菌多重耐药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整合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PCR检测细菌总DNA中1、2、3类整合酶基因,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50株大肠埃希菌中19株携带1类整合子,2株携带2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基因盒,各种基因盒组合中最常见的是dfr17-aadA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单个菌株的耐药谱与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缺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监测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了解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方法 临床分离114株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耐药性,应用PCR法扩增质粒DNA上Ⅰ类整合子,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将序列结果在GenBank中搜索,确定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和排列.结果 细菌耐药率>50%,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耐受3种以上抗生素).在58株细菌的质粒DNA上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序列,大小约600~3 500 bp,各含1~3个Ⅰ类整合子.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为dfrl7(甲氧苄啶耐药基因)与aadA5(链霉素、壮观霉素耐药基因),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l7-aadA5.绝大多数携带甲氧苄啶耐药基因盒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受,大多数携带链霉素、壮观霉素耐药基因盒的菌株对链霉素不敏感.结论 目前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强,并广泛存在Ⅰ类整合子.菌株携带基因盒和耐药表型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因盒介导了细菌耐药性.细菌的多重耐药率与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子分布,分析I类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标准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test)检测耐药性,PCR方法扩增I类整合酶基因,经电泳后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在分离出的408株细菌中,共有246株检出I类整合子,总体检出率为60.3%(246/408),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2.4%(126/20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6.8%(71/125),阴沟肠肝菌检出率为60.5%(49/81)。整合子阳性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株,亚胺培南对所有菌株敏感。结论 I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临床细菌基因水平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立论依据】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耐药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研究表明,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和水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整合子的分布及其携带的基因盒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检测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耐药基因盒,对于控制细菌耐药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设计思路】 本研究通过检测青岛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I类、II类及III类整合子的分布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分析整合子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旨在探讨整合子在介导大肠埃希菌耐药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别设计针对I、II、III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及可变区的PCR引物,PCR检测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可变区基因的PCR扩增,回收纯化的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将筛选鉴定的重组子送往华大基因公司测序,测序结果经在线Blast及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整合子的相关性。 【材料】 78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自青岛市立医疗集团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细菌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PCR引物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pMD18-T载体购自大连TaKaRa公司。 【可行性】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78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70%;I类整合子的携带率为53.89%,其中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类整合子可变区检测出3种不同长度的片段:2株750 bp片段不携带耐药基因盒,8株1 800 bp片段携带dfrA17-aadA5 基因盒,1株1 200 bp片段为aadA22基因盒;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携带耐药基因盒的菌株占61.9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基因盒阴性菌株(P<0.01)。 【创新性】 首次研究青岛地区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探讨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者转座子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存在于整合子中,可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导致耐药性水平播散。金属酶能水解除单环类以外的包括碳青霉烯在内的一大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就金属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I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功能作用,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研究,为阐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和抑制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7月~2011年10月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8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0株,鲍曼不动杆菌40株,使用K—β纸片法和双纸片协同实验对细菌的耐药性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SBs)的产生情况进行考察。对耐药且产ELSBs的细菌进行筛选.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实验、电泳法、整合酶Souhen杂交实验对耐药细菌体内的I类整合子存在情况、整合子基因结构、基因位置进行考察。结果药敏结果显示,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且产ELSBs的菌株为27株,4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且产ELSBs的菌株为28株。对多耐药且产ELSBs的菌株通过PCR扩增实验进行的I类整合子存在情况的考察结果显示,40株鲍曼不动杆菌和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的阳性率分别为57.5%和55.O%。I类整合子的保守区和可变区PCR扩增与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保守区内含有qaeEal-F和sul1-B这两种特征性基因片段,可变区内以长度为0.15、1.00、2.00、2.30kb的基因片段出现频率最高.0.15kb含有保守区内基因结果,其它基因片段依次为aadA、aaeA4、catB8这3种基因盒。结论I类整合子与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qaeEal-F和sull一B为I类整合子基因保守区的特征性片段。两者同时出现则可确证该细菌体内含有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基因可变区内含有aadA、aaeA4、catB8三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基因盒且长短为0.15kb的基因片段含有保守区的基因结构,这3种基因盒和保守区基因片段的存在是导致细菌间耐药性平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e class 1 integron and complex gene cassettes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of clinical isolate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383 clinic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class 1 integrons containing gene cassettes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gram negative clinical isolates was observed. We find that the class 1 integron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phenotype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isolates belonged to one species harbored different types of gene cassette arrays, while same types of gene cassette arrays were observed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isolates. The diversity of gene cassette arrays among the isolates indicated the complexity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linical isolates in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中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空气中不同耐药性的耐药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在信阳市4个典型环境中采集空气样品,利用含不同抗生素的平板检测空气中耐药菌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气中耐药菌占总菌数的比例与当地人类活动频度密切相关,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方,空气中含耐药菌的比例也较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比例比其他族类抗生素高,在医院环境中表现出最高的耐药菌比例;青霉素类抗生素在街道环境中耐药菌比例最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在各种环境中均较少;新型抗菌药物比传统药物抗菌效果好。结论人类活动对空气中耐药菌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每年调查各种抗生素耐药菌比例的变迁趋势,并籍此重新划分三线药物,以控制耐药菌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表达亢进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现就整合子、插入序列、插入序列共同区域在细菌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致呼吸系统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存在情况,研究整合子中基因盒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测定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简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保守区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对阳性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进行整合子分类;对整合酶阳性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学生肠道大肠埃希菌携带第1类整合子的分布及所含基因盒的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对10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鉴定第1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97份标本中鉴定出大肠埃希菌76株,其中25株(32.8%)为多重耐药,耐药谱为复合磺胺-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链霉素。25株中有14株(56.0%)鉴定出1类整合子,1 800 bp 10株, 750 bp 4株。PCR产物测序得知1 800 bp整合子携带aadA1-dfrA14-orf基因盒,传递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750 bp整合子携带dfrA14基因盒,传递对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 不同种类的1类整合子存在于健康人大肠埃希菌中,携带耐药基因盒,决定多重耐药性。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测定环丙沙星MIC,对喹诺酮耐药菌株进行qnrA、qnrB、aac-(6’)-Ib-cr、GyrA及ParC检测,并进行基因扩增测序。结果 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有2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为28.4%。其中对2种药物耐药4株,对3种药物耐药6株,对5种药物耐药14株。耐药菌株MIC值为对照菌株148~596倍,24株耐药菌中检出qnrA质粒基因12株、qnrB质粒基因4株、aac-(6’)-Ib-cr基因4株、GyrA基因喹诺酮决定区突变11株、ParC基因决定区突变4株。结论我院存在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菌株,且耐药菌株耐药机制复杂,耐药基因的产生及酶类耐药突变是主要原因,临床要加强对耐药菌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