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内皮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术前,两组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严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创收小、患者视力恢复快恢复效果好、手术时间短等优势,适合大部分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共93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8眼)和对照组角膜40例(45眼)。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2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散光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相似,简单、易行、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评价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眼),分别施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搜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来说,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为安全、经济。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相近,但各有利弊,眼科医师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两种手术方式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材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75-176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49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45例(50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组术后并发症稍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不需高昂设备等优点,是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相比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分别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142例147眼)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2例155眼)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可靠,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切口手术和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手术组和超声乳化摘除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d及7d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手术组患者术后1d及7d视力改善情况好于超声乳化摘除术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和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635例816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眼底检查正常,n=506眼)和对照组(眼底检查异常,n=310眼),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77.86%,对照组优良率为49.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出现角膜水肿43例(8.50%),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26例(8.39%),均经对症处理1周后消退,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最主要、最有效的复明手术,部分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和其基础眼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超声乳化组100例和现代囊外摘除术组100例。结果超声乳化组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现代囊外摘除术组,t=10.27、5.51、5.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对于角膜内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现代囊外摘除术角膜内皮损伤相对较小,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83例(87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Ⅰ组42例(44眼)和Ⅱ组41例(43眼),Ⅰ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Ⅱ组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水平、角膜内皮计数、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2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Ⅰ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3.64%,Ⅱ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0.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出现眼压过高症状4眼,Ⅱ组术后出现眼压过高6眼,经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2组患者经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指标均得到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均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式,应根据患者眼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姜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409-410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不同切口方位对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白内障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两组的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其中A组的34例患者主要选取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轴向方位进行手术,而B组的34例患者主要采取于水平子午线轴向的方位进行手术。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3d、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的高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患者在治疗后的3d、1个月、3个月角膜的散光度均明显低于B组的情况,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的3d、1个月、3个月的顺规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采取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轴向方位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散光度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白内障患者选择性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例(130眼)75~94岁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术中晶状体核的硬度情况,78眼行超声乳化术,4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3眼行囊外摘除术,并对前两种手术方法病例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结果前两种手术方法的病例在术后第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高龄白内障行选择性超声乳化吸除术更安全、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作透明角膜遂道切口,对白内障患者110例(129眼)行超声乳化手术,随访1~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2.5min。术后1周及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均为112眼(86.82%);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为(1.25±0.55)D,1个月后基本回复术前状态。出现并发症37眼(28.68%)。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昕  陈鹏 《医药论坛杂志》2011,(14):66-67,70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将58例(58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B组: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A组(2231±192)个/mm2、B组(2042±141)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A组(2004±152)个/mm2、B组(1825±191)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损害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李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93-9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组)32例和观察组(超声乳化术组)32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不良影响要小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切口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能量使用和前房稳定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散光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中前房稳定性较好,术后散光小,更利于视力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诊治白内障的67例患者共105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7例10眼,老年性白内障49例75眼,并发性白内障6例11眼,先天性白内障5例9眼,并观察术后患眼的视力矫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报告的67例患者105眼,术后视力恢复在0.05~0.29共6眼,在0.30~0.49共35眼,在0.50~0.79共46眼,在0.80~1.00共18眼,复明效果较满意。术中有3眼发生小裂孔,发生率为2.9%。术后有3眼发生切口闭合不良,发生率为2.9%;有27眼发生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5.7%;有19眼发生虹膜炎性反应,发生率为18.1%。术后未发生眼内大出血,眼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是适合各级医院开展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术中配合要点及其,隘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乳化术的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的,瞄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眼均未发生眼部并发症,术后第1天视力大于0.5有38眼(19%),术后1周视力〉0.5有102眼(51%),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或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1.0者60眼(30%)。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愈合快,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优点,完善的手术护理和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眼的康复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