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及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hrlton等方法评价人参皂苷-Rg1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结果25 mg/kg人参皂苷-Rg1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8.7±1.8)min延长到(36.4±2.1)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81.2μmol/L.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矶松素在体内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方法测定不同状态(非激活或激活态)中性粒细胞对洗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及Born方法分别探讨矶松素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体外,矶松素呈浓度相关性明显抑制ADP、AA及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9,4,82.7和38,1moL/L;10mg/kg矶松素灌胃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具体表现为:(1)对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60min即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于120min达最大效应,至给药后240min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灌胃后30min显效,180min达最大抑制作用,有效至少可持续240min;(3)对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于给药后90min起效,药效持续至给药后120min,矶松素明显降低凝血酶激活的洗涤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62,9mol/L,且明显阻抑肉豆蔻佛波醇(fMLP)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洗涤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54,3和47.6mol/L.结论矶松素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拮抗ADP、AA或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矶松素显著减少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作用;矶松素明显阻抑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魏酸川芎嗪(LF)的抗血栓作用及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法和动静脉旁路法血栓形成法评价LF对血栓形成的对抗作用;运用玫瑰花结黏附试验观察LF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LF对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LF能明显抑制大鼠电刺激颈动脉法和动静脉旁路法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CD62p的表达;抑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4.3μmol· L-1.结论 LF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减少CD62p的表达,从而阻抑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4.
5.
CD11/CD18在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及损伤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志清 《重庆医学》1997,26(2):85-88
  相似文献   

6.
应用Born方法观察血小板在不同数量的非激活 (正常 )中性粒细胞作用下对激动剂的反应性 .结果 :非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使血小板对ADP或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的反应性均明显降低 ,且这种抑制作用随中性粒细胞数量 (0 1× 10 7~ 1× 10 7cell/mL)的增加而增强 ;3mmol/L的阿司匹林明显增强上述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非激活 (正常 )的中性粒细胞对血小板反应性表现为抑制特性 .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参对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NM)与内皮细胞粘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兔30%Ⅲ度烧伤模型,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测定PMN-EC粘附率及其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值。结果 烧伤后即刻两组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及PMN-EC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伤后2、4、8、16、24h的CD11a/CD18、CD11b/CD18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丹参能降低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抑制PMN-EC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PMN-EC粘附所致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小板趋化因子NAP-2和PF4中与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有重要关系的结构与功能特性。方法 利用重组表达蛋白质和合成多肽研究其结构与其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结果和结论 这些趋化因子N末端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前的序列和C末端对它们的中性粒细胞激活作用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后早期肺组织微血管内有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贴壁现象,中性粒细胞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能使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依赖于粘附分子的介导[1]。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理主要为内皮细胞间隙增加,而这种改变则依赖于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本研究则在上述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polydatin (PD) in the treatment of septic shock in view of its effect on lipopolysaccharide (LPS)-induced chemotaxis of the leucocytes. METHOD: Chemotactic chamber assa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ve role of PD in chemotaxis of the neutrophils in response to LPS stimulation. RESULTS: The chemotactic index of normal neutrophils was 4.96+/-0.6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LPS stimulation. LPS stimulation at the doses of 10, 100, and 1000 ng/ml resulted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chemotactic index of the neutrophils to 8.94+/-1.73, 10.31+/-1.180 and 7.12+/-1.46 respectively (P<0.05), an effect potently rever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PD at the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08 to 0.8 mg/ml, of which 0.08 mg/ml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t produced a decrease of the chemotactic index to 1.95+/-0.17. In addition, PD exhibited obvious anti-LPS effect after treatment for 5 to 60 min (P<0.05), while showing no influence on the chemotaxis of normal neutrophils (P>0.05). CONCLUSION: PD can regulate neutrophil chemotaxis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an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白细胞趋化性变化中探讨虎杖甙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趋化寡肽fMLP为趋化因子,用趋化小室观察了正常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脂多糖(LPS)、虎杖甙(PD)和PD对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的改变。结果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表现出一定的趋化活性(趋化指数为4.96±0.69)。在10、100、1 000 ng/ml 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较正常时显著增强(白细胞趋化指数各为8.94±1.73,10.31±1.180和7.12±1.46,LPS刺激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D在0.8~0.008 mg/ml范围内均能抑制LPS的作用,使增高的白细胞趋化细胞数减少,以PD浓度0.08 mg/ml时效果最显著,其趋化指数可达1.95±0.17。PD作用5~60 min,均能导致白细胞的趋化细胞数下降。当LPS浓度在10~1 000 ng/ml时,各PD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浓度PD对正常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没有明显作用(P>0.05)。结论PD可调节LPS性炎症反应条件下白细胞的趋化性,可能对防治炎症和感染性休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花黄色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中药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 (SafflorYellow)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介导的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细胞学的方法 ,在细胞松弛素B存在下 ,人的中性粒细胞 (PMN)悬液先与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温育 ,然后以PAF刺激 ,以PMN悬液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 :红花黄色素对PAF介导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粘附及超氧化物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且在 2~ 2 0g L浓度范围内 ,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推测红花黄色素对抗PAF的作用 ,可能是其活血化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甙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藜芦醇甙 ( polydatin ,PD)即 3 ,4’ ,5 -三羟基 艹氐 3 β D 葡萄糖苷 ,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 ,亦 艹氐 类化合物 ,具较强生物活性 ,白藜芦醇甙在植物中分布广 ,含量较高 ,目前至少乙经在 70余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甙。研究表明它对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对改善微循环等有显著作用 :此外还能够减轻多种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 ,具保护肝细胞 ,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我们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1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金春华等通过PD对大鼠心肌细胞的研究表明其强心作…  相似文献   

14.
缺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缺氧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心肌微血管EC与未活化的PMN粘附,高倍镜计数粘附的PMN数;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缺氧微血管EC上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心肌微血管EC缺氧2和6h与PMN的粘附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1.49倍和1.96倍;进一步用抗ICAM-1和抗淋巴细胞功能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发现,两种抗体在5μg/ml  相似文献   

15.
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 ,肠缺血再灌流是严重创、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1] 。中性粒细胞 (PMN)作为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 ,不仅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和免疫反应 ,其过度的激活是介导SIRS乃至MODS发生的主要效应细胞[2 ] 。我们观察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主要器官功能变化与不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变化的关系 ,分析了肠静脉血清对PMN上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 ,探讨肠缺血再灌流时PMN在不同组织中粘附扣留的机制及其在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0 mg·kg-1白藜芦醇)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 mmol·kg-1 N-乙酰半胱氨酸);同时选取6只同周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PBS组)。于乙酰甲胆碱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肺功能仪分析小鼠气道高反应(AHR),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DCF-DA染色分析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OVA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OVA组比较,Res组和NAC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降低,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体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锦鸡儿提取物iv100、200mg/kg能明显抑制家兔的血小板粘附性;对家兔颈动静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小板第四因子(PF4)对人中性粒细胞(Np)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结晶紫染色、免疫荧光标记、PKC试剂盒测定、NBT法及高香草酸(HVA)荧光分光光度法比较对照组与PF4作用的实验组在趋化因子刺激前后,PF4性粒细胞总粘附性、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PKC水平及呼吸爆发作用产生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O2^-、H2O2等的影响。结果:PF4对静息中性粒细胞总粘附性有轻度的增强作用,使总粘附性上调了12.24%(P<0.01),而对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呼吸爆发产生的ROS(O2^-、H2O2)则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PF4使经趋化三肽(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总粘附性下调17.47%(P<0.01);使经趋化三肽(FMLP)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整合蛋白CD11b的表达下调18.84%(P<0.01);使经佛波酯(PMA)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产生的O2^-、H2O2分别下调了50.29%(P<0.01)、226.53%(P<0.05)。研究同时发现PF4对静息及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PKC水平均无影响。结论:首次证明PF4与其它经典的趋化因子不同,是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一个负调节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功能主要起降调节的作用。这种降调卫作用不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维甲酸(RA)对多表核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ICAM-1和E-选择素(EL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作者创建的无创性分离法分离培养PMVEC:将PAF和RA分别加入培养有PMVEC的90孔板中,观察二者对PMN-PMVEC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PMVEC上ELAM-1和ICAM-1的表达,测定PAF和RA对PMN的趋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对兔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的作用及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建立兔30%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烧伤后即刻,2、4、8、16、24、48h,取血分离获得PMN,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EC作用测定PMN-EC的粘附率,并测定各时点血浆TNF-α值。结果:烧伤后即刻生理盐水组与丹参组粘附率均升高,生理盐水组伤后4h达高峰,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粘附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于伤后2hTNF-α开始升高,8h达高峰,48h仍高于正常,丹参组2、4、8、16、24、48h各时点的TNF-α的值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能降低严重烧伤后血浆TNF-α的水平,进而抑制PMN-CE粘附,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