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培养法对176例稽留流产患者和115例人工流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UU的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宫颈分泌物CT、UU以及CT和UU复合感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4.7%、39.8%、11.9%,对照组为7.8%、11.3%、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CT和UU的检测并积极治疗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ELISA间接法,对120例不孕妇女和50例正常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及抗精抗体(AsAb)进行检测。结果不孕组与对照组抗精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4%,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8%、13.6%;抗精抗体阳性组中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1%、60.4%、26.7%。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为探讨UU与CT感染和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本研究对稽留流产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与正常人工流产妇女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宫颈UU与CT感染和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研究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的CT、UU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CT、UU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bO.05)。结论 CT、UU主要通过性交传播,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 U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率日渐上升,可引起前庭大腺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多种生殖道疾病,无论有无症状,临床有体征者,应常规检测CT、UU,以免延误病情,及时采取科学正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ELISA间接法,对120例不孕妇女和50例正常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及抗精抗体(AsAb)进行检测。结果 不孕组与对照组抗精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4%,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8%、13.6%;抗精抗体阳性组中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1%、60.4%、26.7%。结论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孕妇弓形虫、衣原体、支原体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宫颈分泌物弓形虫 (TOX)、衣原体 (CT)、支原体 (UU)、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情况及其相互联系。藉以指导不育症的监测与治疗。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 16 6例异常妊娠结局妇女 (异常组 )和 3 3 6例妇科及产前就诊妇女 (对照组 )的宫颈分泌物进行TOX、CT、UU、HCMV检测。结果 异常组TOX、CT、UU、HCMV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2 1.1%、3 3 .7%、42 .2 %与 2 5 .3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异常组以反复流产为主 ,其流产次数随TOX、UU检出率的增高而增多。结论 TOX、CT、UU、HCMV是引起流产、死胎、胎畸的重要感染源 ,其中TOX、UU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3年来我院输卵管妊娠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正常早期妊娠妇女106例为对照组。采用宫颈分泌物分离培养及胶体金方法 分别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病例组8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有34例(39.08%)UU感染,其中11例(12.64%)同时感染CT,21例(24.14%)为单纯CT感染。对照组106例患者中有20例(18.87%)UU感染,其中例5例(4.71%)同时感染CT,12例(11.32%)为单纯CT感染。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增加输卵管炎及盆腔炎的发生,与输卵管妊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姜翙  陈悦  周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05-1707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的发生原因,寻找预防和降低稽留流产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总结2011年1至12月122例稽留流产病例,门诊同期正常妊娠人工流产100例作为对照,对与稽留流产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因素所致稽留流产占58.20%(71/122),其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占56.56%(69/122);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总称)感染占1.64%(2/122)。人工流产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占8.00%(8/100);TORCH感染未检出(0/100)。稽留流产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出率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CT、UU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P〈0.05),TORCH感染与稽留流产无关(P〉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80例女性不孕者(观察组)和1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37.8%,CT阳性率为28.9%,UU+CT阳性率为17.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5.6%,CT阳性率为8.3%,UU+CT阳性率为6.7%。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不孕UU、CT和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43.9%、22.0%、12.2%,低于继发性不孕(49.0%、26.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96例早孕稽留流产患者(研究组)和8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UU培养,并对两组清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96例,占61.46%)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占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52例(54.16%)发生绒毛膜炎,对照组有4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可通过上行传播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而导致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明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技术对106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进行了检测,检出CT的阳性率为47.2%,UU的阳性率为58.5%。同时检测了83例对照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其CT阳性率为7.2%,UU阳性率为10.8%,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在106例不孕妇女的阳性病例中,经1~6个月按抗CT、UU治疗,有8例已怀孕,有的已正常生育,说明CT和UU感染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的宫颈管分泌物进行UU、CT的检测,同期85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稽留流产组UU、CT、UU+CT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4.17%、11.67%、10.83%,对照组分别为23.53%、2.35%、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CT感染可导致稽留流产,孕前及孕期应加强其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20例宫颈炎局部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专用试管和棉签取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检测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120例子宫颈炎患者中检出UU86例(71.7%),CT28例(23.3%)。结论对宫颈炎患者应行UU、CT检测,结果阳性者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63例先兆流产者(观察组)和71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CT及UU+CT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8.3%、22.2%、1.6%,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43.7%、9.9%、1.4%。观察组UU、CT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U+CT混合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UU、CT感染可能是导致先兆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将UU、CT感染筛查作为常规孕前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5.
3380例宫颈感染病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解脲支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淋菌 (NG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 ,提出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方法 取宫颈分泌物 ,以PCR技术 ,随机对 3380例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的患者 ,要求排查性传播疾病及有不洁性生活史者进行CT、UU、NG、HPV(11型 )检测。结果 总检出率为 2 5 .38%(85 8/ 3380 ) ,UU、CT、NG、HPV(11型 )检出率分别为 18.6 7% (6 31/ 3380 )、5 .77% (195 / 3380 )、0 .77% (2 6 /3380 )、1.83% (6 2 / 3380 )。结论 本组患者宫颈感染UU、CT、NG、HPV(11型 )检出排序为UU >CT >HPV >NG ,病毒感染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稽留流产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41-41,50
目的研究导致稽留流产的病因。方法将石楼人民医院稽留流产患者30例(观察组)和要求人工终止妊娠的正常妇女20例(对照组)进行,阴道出血情况,TORCH,双侧子宫动脉及绒毛间的血流变化,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检测。其中观察组加做夫妇血型及Rh因子,夫妇抗精子抗体(AsAb),内分泌检测,复合感染阳性检查,同时对流产次数≥2的夫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胎死胚胎染色体检查。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CMV、HSV、Uu阳性检出率,阴道出血,复合CMV+Uu、CMV+TOX阳性检出率,双侧子宫动脉的血流变化指标RI及PSV/EDV,P<0.05;但两组绒毛间血流变化指标,子宫动脉的变化指标PSV和EDV、TOX、CT、CMV+HSV、CT+Uu及AsAb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的高阻力状态、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及CMV+Uu、CMV+TOX复合感染可能是稽留流产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于淑婧  李国宏  杜乃哲  于翠娟 《河北医药》2012,34(11):1705-1705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简便、有效,已在我国广泛使用的避孕方法,在保护女性健康和我国计划生育国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IUD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善.但日常工作中仍可见到IUD放置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为探讨武强县妇女放置IUD后异常子宫出血者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本研究对比检测了放置IUD后异常出血者和无异常出血者宫颈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感染情况,以便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保护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稽留流产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稽留流产患者60例和人工流产孕妇32例的妊娠产物进行了CT、UU的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稽留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比较,稽留流产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P<0.05),与单纯CT、UU感染无关(P>0.05)。结论:孕妇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方法68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57例非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宫颈拭子进行解脲支原体(UU)、衣原体(CT)的培养。结果输卵管性不孕组患者的UU和CT感染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但CT、UU的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下生殖道CT、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韦瑞红 《江西医药》2001,36(4):267-268
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已成为盆腔炎性疾病和生殖器炎症的主要致病原[1].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不孕患者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以探讨它们与不孕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1999年1月~200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即结婚2a以上,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而未曾妊娠者[2].共228例,年龄22~40岁.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门诊就诊,已正常生育者120例,年龄22~4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