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清糖蛋白125(CA125)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的评价。方法46例患者及14例健康成年人均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内径(A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IVS)、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期左室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主动脉压差(APD)等。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A125水平,所测结果分为两组(CA125≥35u/ml与CA125〈35u/ml)分别与超声心动图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一t3力衰竭患者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不同CA125水平的两组中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心功能的CA125水平与EF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3,P=0),CA125与EF值呈负相关(r=-0.176)。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FECG)在产前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FECG检查孕妇的超声资料,总结FECG在产前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FECG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为93.93%(31/33),漏诊2例,误诊1例。其中33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单纯房间隔缺损6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1例,心内膜垫缺损8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单心室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法洛四联症2例,右室双出口1例。结论 FECG对产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安全、方便、经济、敏感性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栓诊断价值。方法8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82例患者中,29例(35%)有左心房血栓,11例位于左心房体部,14例位于左心耳,4例二部位均有;16例患者有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征(SEC),10例患者有单纯自发性超声造影征,6例同时有左心房血栓和自发性超声造影征。4例仅有左心房体部血栓,8例仅有左心耳部血栓,2例两个部位均有血栓,8例有SEC。在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只有1例有SEC。左心房体部和心耳血栓及自发性超声显影征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为阴性。结论左心房血栓和SEC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见并发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敏感和特异的检测左心房血栓和SEC方法,因此,在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和电除颤治疗患者选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可以分析来自心肌的高振幅、低频率的多普勒信号。TDI已被用来分析二尖瓣环(MA)的速度。通过减少扇面的角度和扫描线的数目。彩色多普勒心肌影像(CDMI)的幅帧率可达240帧/s。通过后处理这些高幅帧率资料,可以获得任何心肌节段的平均速度曲线。局部速度曲线积分可以给出局部位移曲线。因此CDMI可以记录MA的运动。本研究用其测量正常人和运动员的MA的收缩期位移。以及运动负荷试验对运动员MA收缩期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微生物学检验及术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n=34,81.0%)高于血培养阳性率(n=17,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对心脏基础病因和心脏并发症的判断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基础病因及心脏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及手术证实腹痛病因的200例小儿腹痛患者声像图表现。结果 200例小儿腹痛患者中肠系膜淋巴结炎187例,急性阑尾炎11例,肠套叠2例。结论超声对小儿腹痛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儿腹痛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两种检查手段对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进行右心导管、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后两种检查手段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呈波动性和可逆性改变。30例曾有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其中12例(40%)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在正常范围。在急性发作期,30例PAPM均高于正常范围。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100%,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肥厚与扩张的诊断敏感性不管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HF患者60例(心衰组),健康者3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超声检测Tei指数,并将该指数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并评价其诊断CHF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1)Tei指数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Tei指数≥0.45时,其诊断CH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90.4%、89.8%及78.0%.(2)相关性分析表明Tei指数与Log 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4,P<0.01).(3)NYHAⅡ、Ⅲ、Ⅳ级患者的Tei指数为(0.47±0.06)、(0.56±0.08)和(0.64±0.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ei指数客观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方法对2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监测。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SDNN、RMSSD、PNN50和HRVI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受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猝死、判断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A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各种原因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在常规利尿和扩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给予MAC静点,14天为1疗程,于用药前后观察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MAC能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显效率为58.2%,总有效率为95.5%。结论 MAC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禁用洋地黄、洋地黄效果欠佳或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脑钠肽(rhBNP)为一种合成肽,作用与内源性脑钠肽相似,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抗交感神经系统、降低醛固酮和内皮素等作用,具有降压不加快心率,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特点。现已有许多临床实验证实其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方面,具有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及心室重构等优势,目前rhBNP已经上市,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本文就rhBNP的药理作用,与CHF的关系,以及其治疗失代偿性CHF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n=5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赖诺普利10mg/d,美托洛尔(12.5~100mg/d),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胸比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房内径(LAd)均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赖诺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量地高辛隔日疗法治疗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采用隔日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44例采用持续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分别为0.36±0.11,0.42±0.12,0.44±0.13;B组分别为0.36±0.14,0.43±0.12,0.45±0.14),心室率(HR,次/min,A组分别为98±13,76±15,74±13;B组分别为100±12,75±11,75±1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高辛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维持量地辛隔日疗法可降低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其疗效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HF按NYHA心功能分为II-IV级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西医常规治疗时,A组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Qd,B组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Qd;疗程均为10-15d。各组治疗前后均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血测定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A组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和p<0.01(x2=4.800,7.619);A、B两组治疗后LVEF和LVESV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而且A组更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IgA、IgG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免疫功能,可作为治疗CHF的重要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益心舒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DCM-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CM-CHF患者随机分为益心舒胶囊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口服)。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定,采用6min步行距离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射血分数、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患者因心衰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的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经3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81%vs 75.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530.6±105.8 vs 487.5±110.6,P〈0.05)及生活质量评分(11.5±12.4vs 21.5±12.4,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组患者因心衰而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6.9%vs 14%,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标准的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肠外营养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肠外营养组在原基础上加用肠外营养支持10d。检测各组术后第1天和第10天的T细胞表面6种抗原标志,和IgA、IgG和IgM并与对照组(10例健康志愿者)比较。结果 10d后,肠外营养组T细胞亚群、两组间IgA、IgG和Ig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按心力衰竭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11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组21例。两组均给予CRT,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临床、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超声应答率。结果两组 CRT 术后6个月 NYHA 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改善(P 〈0.05)。NICM 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房容积(LA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均明显改善,ICM 组 LVESD、LVESV、LAV及 LVEF较术前也明显改善( P 〈0.05),NICM 组术后6个月 LVEF、LVESV改善情况优于 ICM 组(P〈0.05)。两组 CRT术后6个月超声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后6个月 NICM 组ΔLVEF高于 ICM 组,ΔLVESV低于 ICM 组(P〈0.05)。结论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对 CRT临床获益相似。CRT术后6个月 NICM 患者获益更佳,表现为更加显著的左心室逆重构以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