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类表皮细胞,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表皮细胞膜片,用于修复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单纯壳聚糖/明胶膜作为对照;术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皮细胞可以壳聚糖-明胶膜作为载体在体外培养,达到60%~70%亚融合状态时,移植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到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人表皮细胞可以在创面存活并继续增殖分化,形成连续的表皮覆盖创面.结论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表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增殖性疤痕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断层削除增殖性疤痕,膜片移植于创面、适度加压,术后10、30、90 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广谱角蛋白、包壳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利用自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增殖性疤痕治疗6例,经过3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16.2±15)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90 d随访无明显疤痕增生,疗效肯定.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增殖性疤痕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组织工程皮肤进入临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增殖性疤痕治疗。方法 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断层削除增殖性疤痕,膜片移植于创面、适度加压,术后10、30、90 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广谱角蛋白、包壳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利用自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增殖性疤痕治疗6例,经过3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16.2±15)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90 d随访无明显疤痕增生,疗效肯定。结论 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增殖性疤痕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组织工程皮肤进入临床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烧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学文  李志清  王甲汉 《医学综述》2004,10(10):585-587
烧伤创面修复是一个有序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烧伤部位细胞的多样性及其活性受各种生长因子的调节,即生长因子参与了烧伤创面修复的调控。在过去的5年中,借助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长因子的性质和作用被进一步阐明.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烧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烧伤创面的修复是烧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及时封闭创面可以防治感染、减少器官功能损伤、防治瘢痕过度增生、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命质量。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是人体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皮肤表皮细胞从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到表层的角化层是表皮细胞逐步分化、成熟、凋亡、脱落的过程,表皮维持这种细胞不断更新的能力表明在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干细胞[1]。维持表皮日常的新陈代谢、参与皮肤损伤后修复的表皮干细胞(ESC)在皮肤形成、愈合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的ESC,…  相似文献   

6.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技术 ,为大面积深度烧伤、皮肤缺损、慢性皮肤溃疡等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然而 ,表皮细胞培养周期长 ,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差 ,而且表皮细胞膜片移植因缺乏真皮层 ,创面愈合后外观与功能均不理想。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 ,目前逐渐开始应用混合表皮细胞、转基因表皮细胞培养技术 ,并利用真皮支架作为载体 ,种植表皮细胞经培养后移植。1 自体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O ,Connor等首次将培养的人自体表皮细胞用于覆盖创面。此技术只需取小片皮肤标本 (4~ 8cm2 )分离表皮细胞 ,培养 3~ 4周后 ,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表皮干细胞(E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ESCs组织工程皮肤;B组创面移植羊膜;C组为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C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但A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顺序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方法对临床15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OPN和EGFr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计算阳性表达颗粒细胞数。结果:烧伤创面愈合中OPN和EGFr有明显规律性的表达变化,但两者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OPN的表达在伤后3 d达最高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EGFr的表达在伤后7 d达峰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结论: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中OPN和EGFr的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这表明OPN和EGFr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变化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动物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表皮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用于修复动物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扩增的人表皮细胞复合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将制备的人工皮肤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新生的表皮由移植的人表皮细胞增殖形成。结论利用表皮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0.
表皮干细胞与创面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建春 《医学综述》2007,13(16):1213-1214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现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的研究已经为生物工程学提供了分子与基因水平的调控手段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本文从表皮干细胞的定义、来源、归宿、分布、增殖分化、表皮细胞培养及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自主研发的自动切割仪切割微粒皮的效率与效果,评估其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 方法 通过与手工剪切的微粒皮比较,评价自动切割仪的制备效果及效率。实验组(机械切割)和对照组(手工剪切)制备的微粒皮HE染色观察微粒皮结构,CCK-8法检测单位质量的微粒皮组织活性。以1:20的移植比例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粒皮移植到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观察创面上皮化速度。Masson染色、免疫荧光Ⅳ型胶原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创面胶原纤维结构及排列、基底膜形成情况、创面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切割2 cm×3 cm的皮片,使用一代自动切割仪所需时间为10 min,二代机所需时间为5 min,而使用组织剪手工剪切所需时间约为40 min,使用自动切割仪可以显著减少切割时间,省时省工。CCK-8法检测发现自动切割组微粒皮活性指数明显高于手工切割组。移植创面第24天,实验组创面上皮化达到78.6%±2.3%,显著高于对照组27.2%±1.9%(P<0.001)。Masson染色发现自动机械切割组创面肉芽组织厚度明显低于手工微粒皮组,胶原排列疏松且规则。自动机械切割组创面基底膜形成良好,基底层细胞增殖明显,而手工切割组基底膜形成不良,基底层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 自主研发的自动皮片切割仪制备微粒皮效率高、效果好,微粒皮活性保留高,可以1:20大比例快速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展示了与传统手工剪切微粒皮不同的特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皮肤是机体抵御外界环境中物理、化学伤害的第一道屏障,其依赖于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不断自我更新.整合素是一类细胞黏附受体,其调控细胞-细胞外基质反应,连接细胞外环境与细胞内信号通路,广泛参与增殖、分化和生存等细胞基本活动.本文就整合素分子在调控表皮干细胞的黏附、迁移、信号转导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实现皮肤创伤的完美修复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an alginate dressing and 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mEGF)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pidermal stem cells (ESC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wounds.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12 males and 6 females, aged from 18 to 61 years (mean 36.4 years)) with various skin wounds, were treated by dressing changing for one month. The wounds were located in the foot (11), calf (3), thigh (2) and forearm (2).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lginate dressing and mEGF (group A; n=6), mEGF (group B; n=6) and control (group C; n=6). Wound closure indexes were measured at 7, 14, 21 and 28 days. Samples were harvested for pathologic examination, at 7 and 14 days following treatment. Cytokeratin 10 (CK10) and cytokeratin 15 (CK15) positive cell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super-sensitivity (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Results  Wound healing was promoted in groups A and B. In group A, the wound closure index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and in one case the maximum cure area reached 102 cm2.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dentified a thicker epidermis, active angiogenesis and enhanced granulation in group A compared with groups B and C. Using the 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 we showed that ESCs in group A were bigger in size and larger in number than in groups B and C. Overal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C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or C).
Conclusions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an alginate dressing and mEGF shows increased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ESCs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wounds compared with those treated with mEGF alone.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刘涛  李媛  邓志宏  康晓军  金岩 《医学争鸣》2007,28(13):1208-12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创面缺损中的作用.方法:以标记了PKH26的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愈合效果,荧光检测追踪细胞转归.结果:移植2 wk后实验组创面基本愈合,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6 wk时仍可检测到红色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角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含有MSCs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促进创面愈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伤愈合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组织工程领域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与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差异.方法 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DK-SFM培养,取第2代备用;应用DK-SFM培养HacaT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备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真皮等价物(dermal equivalent);将上述备用的两种种子细胞分别接种在真皮替代物的表面,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先后进行浸没培养和气-液面器官型培养,从形态学、物理特性、HE染色等方面观察比较培养物的差异.结果 以ESCs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快,分层分化近似于正常皮肤,具有较好的张力和韧性.以HaCaT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层少,生长慢,张力韧性较差.两种皮肤的直径都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缩短,且在3~7 d各检测时相点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SCs比永生化的HaCaT细胞更适合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感染创面植皮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例不同损伤原因的创面,创面分泌物培养证实为感染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植皮全部存活,创面愈合时间短。结论rhEGF对感染创面植皮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与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mEGF)对难愈性创面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分化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选择经常规换药抗炎治疗1个月仍未愈合创面18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藻酸盐凝胶与mEGF联合治疗组(A组)、mEGF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6例。治疗后7d、14d、21d、28d评价其创面愈合指数,7d和14d时取活检作常规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SP法评定角蛋白10(CK10)、角蛋白15(CK15)和bFGF表达阳性细胞数目。结果:A组和B组均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其中以A组疗效更加突出(P〈0.05);A组创面修复细胞增殖明显,表皮增厚,上皮化活跃,B组虽也有类似改变但不如A组显著;A组和B组ESCs明显增多、增大、分层。上皮脚增多,呈多角状,以A组尤其明显,C组无明显变化。bFGF的表达也具有以上类似的趋势,A组7d和14d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和C组。结论:藻酸盐凝胶与mEGF联合应用治疗难愈性创面,能更好地促进ESCs的增殖分化,增加bFGF的表达,较单用mEGF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脂肪干细胞(ADSCs)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中最为重要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中。单独应用脂肪干细胞,因其自身成脂特性较强,无法满足骨缺损修复的需要,通过复合不同因子及生物技术而制成的组织工程材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以ADSCs为“种子细胞”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种类繁多,但尚无文章进行总结。因此,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外研究所报道的此类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深入总结,为今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