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床旁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在2004年7月~2007年3月对352例可疑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测定PaCO2、呼气末CO2,计算ADSF。根据临床评估、CTPA、超声和核素扫描,确定肺栓塞诊断。根据栓塞部位将肺栓塞患者分为大栓塞组和小栓塞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栓塞患者的ADSF明显高于非肺栓塞者((0.228±0.10)vs(0.12±0.03),P0.05)。ADSF阳性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95.8%,阳性似然比(LR+)为17.95,阴性似然比(LR-)为2.94。大栓塞患者的ADSF明显高于小栓塞者((0.34±0.078)vs(0.18±0.027),P0.05)。结论 ADSF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床旁筛查和病情评估,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翟亚萍  商保军  张琳  席雨人  程薇 《临床荟萃》2008,23(23):1689-1691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免疫因素,为CA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半固体集落培养法检测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AA骨髓细胞培养GM—CFU产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7.9±0.5)个/ml vs (88.7±2.7)个/ml(P〈0.01);CAA骨髓细胞加正常血清培养GM-CFU的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2.6)个/ml vs (88.7±2.7)个/ml(P〈0.05),其中有21例的GM-CFU的产率(60.1±2.1)个/ml与对照相比较明显减少;CAA血清与正常骨髓细胞培养的GM—CFU为(105.6±3.2)个/ml,显著高于正常组。CAA组的CD3^+、CD4^+和CD4^+/CD8^+均比对照组降低,分别为(49.8±0.6)% vs (64.3±0.9)%、(29.7±0.4)% vs (38.6±0.3)%和(1.2±0.1)% vs (1.7±0.1)%(均P〈0.01);CD8^+细胞明显高于正常,(28.9±0.3)% vs (24.5±0.3)%(P〈0.01)。结论CAA患者普遍存在着T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CAA患者骨髓细胞中可能有抑制患者GM—CFU形成的因素,而血清中存在着升高的粒一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GM-CFU体外培养联合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CAA异常免疫机制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与血栓前体蛋白(TpP)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血清TpP,Fn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7.89±13.29)%vs(8.69±5.82)%,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76±4.31)vs(2.29±1.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p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3±6.8)mg/L vs(3.2±1.1)m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2±59)μg/L vs.(227±51)μ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R4表达与血清TpP,Fn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提示TLR4在急性脑梗死缺血性炎症性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LR4表达促使炎性因子产生分泌来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患者TLR4表达与TpP,Fn水平对ACI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FMMV后的效果(治疗组),并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56例比较,观察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均能教好地耐受FMMV。2h后49例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由(136±14)次·min^-1降至(89±10)次·min^-1(P〈0.05),呼吸频率由(38±4)次·min^-1降至(26±3)次·min^-1(P〈0.05),PaO2由(50.10±8.70)mmHg上升至(92.50±10.20)mmHg(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用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相比,FMMV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哮喘缓解期患者在牛磺酸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的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A组)和安慰剂(B组),疗程1年,以门诊健康体检的10例患者为基础对照(C组),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5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12.5±4.8vs15.2±5.1分/月;FEV1,2.6±0.5vs2.2±0.8L)差异显著(P〈0.05);A、B两组血清治疗前IL-5及其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5的水平差异显著(16.3±4.5vs26.9±12.7pg/mL,P〈0.05);IL-5及其mRNA表达差异显著(0.21±0.09vs0.35±0.14,P〈0.05);A组患者外周血IL-5及其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5)。结论IL-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CD45/SCC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幼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分析;结合FAB分型.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不同亚型(M1~M51中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造血细胞早期抗原CD34、HIA—DR在非M3的急性白血病表达阳性;CD5、CD7、CD3在急淋(L1、L2)阳性表达率为2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6.9±16.3)%、(88.9±24.1)%、(89.2±17.1)%;CD10、CD19、CD20、CD22在急淋(L1、L2)阳性表达率为7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6.5±18.5)%、(89.6±20.2)%、(78.6±11.6)%、(86.3±0.3)%;CD13、CD3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阳性细胞率为(85.8±4.2)%、(86.56±5.3)%;CD14在M4、M5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阳性细胞率均为(78.6±6.3)%;在M3中HIA—DR、CD34阴性表达,阳性细胞率仅为(6.2±1.4)%、(3.1±2.0)%。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与FAB分型相结合。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VASP磷酸化评价氯吡格雷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的磷酸化程度检测对氯吡格雷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不予任何药物干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仅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3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肝素等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在入选时和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第7天分别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VASP磷酸化程度并据此计算出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结果入选时健康志愿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RI均匀同质总体均数(76.90%±5.10%),范围(65.70%~92.10%),抗血小板治疗7天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RI无明显变化(75.64%±4.39%vs74.82%±3.90%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RI明显降低(77.52%±5.60%vs.57.05%±13.69%,P〈0.001=但分布明显离散(17.80%~80.10%),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7%)PRI无明显下降且高于治疗前均数-2倍标准差。PRI下降与氯吡格雷相关忙0.7661,P〈0.001)。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VASP磷酸化程度能特异性评价氯吡格雷疗效;②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后近30%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肺炎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抗体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并确诊肺癌病例64例,炎性肺部疾病患者55例,健康体检者63例,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与PR,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发现PR3:肺炎组(1.804±1.074RU/ml)与正常组(1.168±0.662RU/ml)比较P〈0.0.05;肺癌组(2.878±1.442RU/ml)与正常组(1.168±0.662RU/ml)比较P〈0.0.05;肺癌组(2.878±1.442RU/ml)与肺炎组(1.804±1.074RU/ml)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MPO:肺癌组(2.277±1.416RU/ml)与正常组(1.804±0.824RU/m1)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本项研究表明:监测MPO与PR3对早期诊断肺癌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Hs—CRP、IL-6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与hs—CRP、IL-6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组55例,非血管病变组60例。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2项炎症因子指标.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血管病变组hs-CRP、IL-6高于非血管病变组(hs—CRP:6.54±2.13vs0.12±0.93,P〈0.01;IL-6:12.03±5.70VS7.61±2.58,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炎症困子的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SL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AP的检测对初诊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定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4例门诊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程式化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和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以及认知功能等纵向测评,随访研究24个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17.7%)比对照组(37.0%)低(P〈0.01);两组PANSS阳性症状分(7.66±0.97vs8.34±2.04)、阴性症状分(8.13±1.15vs9.15±1.97)、总分(34.79±3.64vs37.64±5.58)及SDSS分(2.07±1.47vs2.81±1.9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测查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操作性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改善社会适应功能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草乌中毒时的血浆毒性成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8只,给予草乌酒灌胃染毒制备急性草乌中毒模型。记录心电及血压变化,并于染毒后0.5、1、2、3和6h采血测定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取心室肌、肝脏、大脑皮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染毒后动物迅速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的进行性加重趋势[染毒前:(121.98±16.77)/(110.66±8.78)mmHg,染毒1h:(102.98±8.34)/(90.22±5.85)mmHg,染毒2h:(66.81±9.13)/(53.40±6.32)mmHg,1mmHg-0.133kPa,P均〈0.013;血浆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均持续升高,以染毒1h和2h的差异最为显著[乌头碱;(4.72±3.26)μg/L比(18.48±12.46)μg/L,新乌头碱:(21.52±10.18)μg/L比(345.12±81.36)μg/L,次乌头碱:(2.33±0.70)μg/L比(23.66±19.30)μg/L,P〈0.05或P〈0.013;两者呈正相关。光镜下观察,心肌、肝、脑组织均可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结论草乌毒性剧烈,吸收快,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血浆毒性成分浓度呈正相关,早期清除血浆毒性成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及肌痉挛的影响。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均有瘫痪侧痉挛性足下垂,将观察组患者患侧与15例正常人(对照组)对应侧踝关节进行持续等速被动运动,时间分别为5、10min,角速度为5°/s,于运动前后测定双下肢在直腿坐位、踝关节被动90°时的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前,观察组运动5、10min时腓肠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3.4±1.8与1.8±0.9,1.7±0.8,P〈0.01),运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0.8、1.9±1.0,P〈0.01)。观察组运动5、10min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2.1±3.3、12.2±2.0与14.5±1.7,P〈0.01,0.05)。观察组运动5与10minRMS值及CS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等速被动运动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肌痉挛,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肌痉挛状况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大鼠骨矿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运动对正常成年大鼠和切除双侧卵巢后的大鼠骨矿盐代谢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于2002—10/2003—05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普通级4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运动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然后重复,每组6只。正常大鼠+运动组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运动训练.5d/周.45min/d.16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周。第10周末.麻醉状态下动脉放血处死各组大鼠,观察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代谢变化。 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质量、骨灰重、骨灰重/体质量、骨灰重/骨干重(%)各指标代谢变化:正常大鼠+运动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45±48),(567±32)mg;(1.97±0.06),(1.73±0.10)g/kg;(440±30),(374±91)mg;(135±0.04),(1.14±0.06)g/kg;(68.2±0.7)%,(65.9±0.9)%,t=3.46-6.92,P〈0.01];去卵巢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假去卵巢组[(504±24),(569±40)mg;(1.55±0.61),(1.83±0.19)g/kg;(293±14),(381±23)mg;(0.90±0.04),(1.21±0.14)g/kg;(58.6±0.8)%,(66.3±1.5)%,t=3.64-15.58,P〈0.01];去卵巢+运动组各指标均较去卵巢组明显增加(627±70),(504±24)mg;(1.76±0.11),(155±0.61)g/kg;(409±43),(293±14)mg;(1.15±0.08),(0.90±0.04)g/kg;(65.2±1.2)%,(58.6±0.8)%。t=3.90-11.21。P〈0.01)。 结论:中等强度运动是增加成年大鼠骨矿盐含量和预防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丢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左室功能尚好的房室阻滞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后心力衰竭和左室收缩功能,探讨起搏器术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象为48例因房室传导阻滞(AVB)行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前后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随访评估。结果:48例患者均行右室心尖起搏,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随访12±9月。术后随访期间,13例患者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较术前增高(1.64±0.7对2.27±0.8,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术前降低(60%±6%对51%±13%,P〈0.001)。对LVEF≤40%(A组)和〉40%(B组)的患者对比分析发现,A组较B纽患者的起搏QRS时限为长(181±32ms对151±26ms,P〈0.01).室间延迟也较长(44±29ms对27±18ms,P=0.02);起搏QRS时限=180ms时,其检测左室功能异常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93%。结论:左室储备功能正常的房室阻滞患者,起搏后LVEF明显下降,起搏QRS时限可用以预测起搏后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MI组36例、UAP组32例)和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胸痛发作6h血清CRP浓度及cTnI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cTnI采用单抗双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AMI组、uAP组、sA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cRP分别为(7.42±2.32)、(3.94士1.06)、(1.92±1.22)、(0.91±0.86)mg/L;cTnI分别为(21.76±5.88)、(2.80±0.41)、(0.10±0.04)、(0.09±0.02)/ag/L。AMI组与其他组相比,CRP及cTnI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A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在ACS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P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其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有关。联合检测cRP、cTnI对ACS的早期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和核内原癌(myc)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15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15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CND1和myc的表达量。结果CCND1和myc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体检者、良性乳腺疾病扣乳腺癌患者中分别为(1.45±0.12)×10^-3,(1.45±0.11)×10^-3,(4.15±1.02)×10^-3;(1.15±0.07)×10^-3,(1.15±0.08)×10^-3,(2.86±1.51)×10^-3,它们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两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O.05)。CCND1和my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FQ—PCR技术是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快速定量检测CCND1和myc的方法,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果糖胺(FA)的测定在糖尿病尤其是糖耐量异常(AG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空腹及餐后2h血糖分类为糖尿病组(DM)、糖耐量异常组(AGT)、健康对照组。葡萄糖测定用氧化酶法,FA测定用NBT速率法。结果57例糖尿病患者血清FA浓度为(375.49±68.0)μmol/L,明显高于糖耐量异常组(328.34±25.03)±mol/L(P〈0.01)及健康对照组(289.27±17.64)μmol/L(P〈0.01),且糖耐量异常组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FA的测定为糖尿病提供简单而可靠的筛查和监测依据,尤其是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异常者,获得较好的长期血糖控制和防止潜在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血清浓度与胃癌进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分析血清HGF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H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在术前检测80例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2.94±2.67ng·m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31ng·mL^-1)(P=0.002);分层分析发现,随着疾病进展,血清HGF水平逐渐升高(Ⅰ期2.19±2.12ng·mL^-1,Ⅱ期2.53±2.38ng·mK^-1,Ⅲ期3.92±3.45ng·mL^-1,Ⅳ期4.13±3.71ng·mL^-1),Ⅲ期、Ⅳ期分别与Ⅰ期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淋巴结及肝脏转移者的血清HGF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值分别等于0.016和0.009。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血清HGF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进展呈正相关,血清HGF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反馈平衡功能训练20次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1—09/2003—09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就诊儿童29例,为病例组,男25例,女4例,平均年龄(12±2)岁。对照组29例,为附近小学按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6个月)配对的正常儿童。采用Neurocom公司出产的Balanee Master机型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①基础训练:患儿在坐、站及行进中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共30min。②游戏训练:通过重心转移完成技术难点,共20min。治疗过程为一对一的训练模式。治疗2-6次/周,20次为1个疗程,共2-4个月。评估方法:①治疗前后评定固定平面睁眼和闭眼、海绵垫平面睁眼和闭眼、左/右脚睁眼和闭眼8种状态下被试的静态直立平衡功能,并与正常儿童比较。平衡功能测试不同感觉状态下重心摇摆度,识别参与控制姿态的视觉、前庭和本体等3种平衡功能,每一个状态测3次,20s/次。记录3次的平均摇摆速率。②治疗前后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该量表可得出6个因子分,包括行为问题、学习问题、躯体问题、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③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问卷评分分为3级,总分的最高分为62分,凡≥13分者有行为问题,分为违纪行为或称反社会行为和神经症行为。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IV(父母版)调查:包括18个条目的量表,每个条目对应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8个症状标准中的一条。每一条目按照0-3评分。总分为18个条目的评分总和。各项测试病例组患儿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对照组仅评定1次平衡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29例和正常儿童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治疗前海绵垫平面闭眼、左/右腿睁眼、闭眼条件下摇摆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治疗前分别为(1.6±0.5),(1.2±0.6),(1.2±0.5),(2.8±1.0),(2.8±1.0)。/s,对照组分别为(1.1±0.4),(0.9±0.2),(1.0±0.4),(1.9±0.7),(2.1±0.7)。/s,t=-3.287,-2.443,-2.529,-3.542,-3.032,P〈0.05]。治疗后海绵垫平面睁眼条件下摇摆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非常显著[治疗前后分别为(0.8±0.3),(0.6±0.2)°/s,t=3.808,P〈0.01]。治疗后左、右腿单腿闭眼站立摇摆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左侧治疗前后分别为(2.8±1.0),(2.0±0.6)°/s,右侧治疗前后分别为(2.8±1.0),(2.2±0.7)。/s,t=3.957,2.758,P〈0.05],达到正常水平。②训练20次后Conner测试中多动分和多动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治疗前后多动分分别为(5.5±2.8),(4.0±2.4)分,治疗前后多动指数分别为(12.8±4.5),(10.8±5.6),t=3.348,2.299,P〈0.05]。③Rutter测试中总分、违纪行为分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治疗前后总分分别为(17.0±6.4),(12.8±5.9)分,治疗前后违纪行为分分别为(3.4±1.7),(2.2±1.9)分,t=3.832,4.137,P〈0.01]。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IV问卷测试中注意缺陷分、多动、冲动分、总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治疗前后注意缺陷分分别为(15.9±3.5),(13.3±5.1)分,治疗前后多动、冲动分分别为(10.2±4.8),(7.6±5.1)分,治疗前后总分分别为(26.1±6.1),(20.9±9.1)分,t=2.136,3.260,2.930,P〈0.05]。⑤患者在海绵垫平面睁眼的变化幅度与Rutter行为量表中违纪行为变化幅度成正相关(r=0.526,P=O.012)。 结论:视反馈平衡功能训练能提高患儿的姿势稳定性,同时能较全面的改善患儿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