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啡对卵巢切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雌激素干预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应.方法 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6只,体重为180~200 g,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术+吗啡1 μg组(OVX+M组,7只),卵巢切除术+0.9%氯化钠溶液组(OVX+S组,6只),卵巢切除假手术+吗啡1μg组(OVX-sham+M组,7只),卵巢切除假手术+0.9%氯化钠溶液组(OVX-sham+S组,6只).双侧卵巢切除术或假手术后21 d,所有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术,疼痛模型建立14 d后鞘内注射吗啡或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90、120、150、180 min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予比较.结果 鞘内注射吗啡或0.9%氧化钠溶液后,各时间点OVX+M组和OVX-sham+M组的PWT值显著高于OVX+S组和OVX-Sham+S组(P值均<0.01);其中给药后120、150及180 min,OVX+M组的PWT值显著高于OVX-sham+M组(P值均<0.01).而各时间点OVX+S组与OVX-sham+S组PWT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对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敏感性增强,提示雌激素能影响吗啡对慢性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仲柏  薛庆生  于布为 《上海医学》2012,35(10):859-863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阈、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钾氯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以了解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第一部分:22只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10只分别于链脲霉素(STZ)注射前及注射后1、2、4周检测其机械性痛阈;上述时间点各取3只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DNF、KCC2的表达.第二部分: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0.9%氯化钠溶液组、STZ+K252a组、STZ+K252a溶剂组,每组10只.STZ注射4周后,STZ 3组分别予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μL、K252a 10 μg/10 μL、K252a的溶剂(0.01%二甲亚砜)10 μL,每天1次,连续4d.分别于给药前30 min及末次给药后30 min,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BDNF、KCC2的表达.结果 第一部分:STZ注射后2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升高(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升高(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部分:鞘内给药后,STZ+K252a组机械性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Z+ K252a组BDNF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K252a组KCC2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 K252a溶剂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鞘内注射K252a后,糖尿病神经痛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及脊髓背角BDNF、KCC2表达水平均可恢复正常,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其下游KCC2蛋白的表达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3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和对淋巴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4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人参皂甙Rg3组、脂多糖(LPS)组、人参皂甙Rg3+LPS组,每组10只。其中LPS组、人参皂甙Rg3+LPS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LPS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用0.3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连续7 d,第4天腹腔注射0.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人参皂甙Rg3组将人参皂甙Rg3按30 mg/kg溶于0.3 ml 0.9%氯化钠溶液后,灌胃,1次/d,连续7 d,第4天腹腔注射0.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LPS组用0.3 ml 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连续7 d,第4天腹腔注射0.3 ml LPS溶液(15 mg/kg LPS溶于0.3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人参皂甙Rg3+LPS组将人参皂甙Rg3按30 mg/kg溶于0.3 ml 0.9%氯化钠溶液后,灌胃,1次/d,连续7 d,第4天腹腔注射0.3 ml LPS溶液(1...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和48 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醇(MDA)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和48 h CEC数量、TM、VWF含量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和48 h ICAM-1、MDA含量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含量(P<0.01),而24和48 h SOD含量治疗组明显高于MODS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断给予S-腺苷蛋氨酸(SAMe)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2只.观察组大鼠给予0.2% DEN灌胃,按体质量10 mg/kg给药,5次/周,连续14周,同时给予5% SAMe溶液腹腔注射,按体质量200 mg/kg给药,1次/周,每周第1天注射,连续14周.模型组大鼠给予0.2% DEN溶液灌胃,按体质量10 mg/kg给药,5次/周,连续14周,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注射量及频率同观察组的SAMe溶液.正常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用量同模型组的DEN,同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用量及频率同模型组.第15周第1天收集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做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癌模型制备成功.病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大鼠肝组织癌病程度轻于模型组.观察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ALT、H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观察组大鼠血清ALT、HGF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给予SAMe对DEN诱发大鼠肝癌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HGF水平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逆转七氟烷对发育期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日龄7d,体重15~20g,将大鼠随机分入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七氟烷组和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七氟烷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放入密闭箱内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为0.3的氧气+体积分数为0.7的氮气);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L(25μg/k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μL),放入另一密闭箱内,持续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为0.02的七氟烷4h。结束后4h,每组各取6只幼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各组余下的9只大鼠饲养至42d,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测定其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七氟烷组的活化型caspase-3表达水平(0.1373±0.2000)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0.0694±0.0900,P<0.01),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的活化型caspase-3表达水平(0.0958±0.1300)较七氟烷组显著降低(P<0.05)。七氟烷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0.0319±0.2100)显著高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0.0242±0.1600,P<0.05),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的p-p38MAPK表达水平(0.0210±0.1400)显著低于七氟烷组(P<0.05)。实验第45、46天,七氟烷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同时间(P值均<0.05),而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大鼠均显著短于七氟烷组同时间(P值均<0.05)。七氟烷组的穿越平台次数为(1.33±0.46)次,显著少于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的(3.44±0.51)次(P<0.01);右美托咪定+七氟烷组为(1.89±0.86)次,显著多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七氟烷对幼鼠发育期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hrelin在脑缺血预处理(IPC)保护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2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只进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在电凝椎动脉24 h后接受8 min的致死性缺血及再灌注)、IPC+I/R组(大鼠先给予3 min的短暂IPC,灌注72 h后,再给予致死性脑缺血8 min及再灌注)、I/R+ghrelin组(I/R+G组,大鼠在8 min致死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ghrelin 0.4 mg/kg,1次/d,连续注射3 d),I/R+0.9%氯化钠溶液组(I/R+N组,以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替代I/R+G组中的ghrelin)、对照+0.9%氯化钠溶液组(CON+N组,在CON组的基础上每天腹腔注射与I/R+G组中ghrelin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侧缺血再灌注后血浆ghrelin水平.大鼠注射ghrelin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Cal区Bcl-2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UCP2 mRNA表达.结果:致死性缺血再灌24 h后,IPC+ I/R组血浆ghrelin水平较CON组和I/R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并且持续72 h(P值均<0.01).注射ghrelin后,I/R+G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I/R+N组(P<0.01),但显著少于CON + N组(P<0.01),I/R+G组海马CAI区UCP2 mRNA表达显著多于CON+ N组和I/R+N组(P值均<0.01).结论:IPC能促进ghrelin释放,并通过ghrelin上调海马CAI区神经元UCP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A组、治疗B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前3组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15 mg/kg,正常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完毕后即刻,模型组皮下注射0.9 %氯化钠溶液10 mL/kg,治疗A组皮下注射血必净5 mL/kg及0.9%氯化钠溶液5 mL/kg,治疗B组皮下注射血必净10 mL/kg.各组大鼠均在皮下注射后即刻、30 min、2 h、6 h分别随机抽取5只留取相应标本并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TLR4表达的变化.结果 皮下注射后2及6 h,模型组的心肌TLR4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心肌TLR4表达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但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值均<0.05);治疗B组皮下注射后6 h的心肌TLR4表达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抑制内毒素所致的心肌细胞炎症信号TLR4表达的激活,减轻心肌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45)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地佐辛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40μg/kg,地佐辛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地佐辛40μg/kg,模型组在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相同容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类单胺类镇静药对东莨菪碱谵妄大鼠谵妄行为的反转作用及其对脑脊液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探讨术后谵妄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东莨菪碱谵妄模型及旷场实验箱,将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NS组(腹腔注射1 mL 0.9%氯化钠溶液),S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8 mg/kg),S+T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8 mg/kg及曲马多10 mg/kg),S+C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8 mg/kg及氯氮平5 mg/kg),S+D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8 mg/kg及右美托咪定30μg/kg).通过旷场实验,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 h内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脊液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结果 与注射药物前比较,S组大鼠注射药物后的水平、垂直运动性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及跨格数显著增多(P值均<0.05),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水平均逐渐升高(P值均<0.05).S+T组的周边跑格数、垂直运动数、中央格停留时间及跨格数、修饰时间与NS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脑脊液中五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显著降低(P<0.05),3,4-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在S+C组和S+D组注射药物后5~20 min的高峰时段,上述各项行为学指标与同时间点的NS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组大鼠脑脊液内各类单胺类递质水平与本组注射药物前及N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曲马多可反转东莨菪碱所致的大鼠谵妄现象.东莨菪碱所致的大鼠谵妄现象可能与其脑内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水平增加及5-HT或5-HIAA受体敏感性或受体数量改变有关,而与多巴胺及α2肾上腺素递质系统活动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