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院于1990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连续硬膜外腔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病例36例,均经手术摘除髓核而愈。手术中发现这类病人有一定特点,现予以报告并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5~48岁,平均35岁;病程4个月~2a,平均13个月。本组术前均在院内或院外采用连续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发病至注药时间最长18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9个月。注射药物:醋酸强的松龙,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注药方法:每疗程开始首次注射醋酸强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硬膜外腔后间隙穿刺置管2cm,摆好体位后,经导管注入溶有生理盐水5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2mg、东莨菪碱10mg、维生素B6100mg的混合液。结果治疗126例,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良113例(89.7%),尚可11例(8.7%),差2例(1.6%)。结论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组通过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硬膜外腔注射药物加牵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36例病人均经腰椎CT扫描或X线摄片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腰腿痛,其中男 25例,女 11例;年龄19—65岁;病程1个月~4年;病变部位L3-4为5例,L4-5为12例,L6~S1为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活动受限,2例生活不能自理,椎间隙变窄者28例,合并骨质增生17例。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穿刺部位一般为病变上一个间隙。药物为 2%利多卡因 5 ml、地塞米松 10 …  相似文献   

4.
庄爱成  黄启文 《疼痛》2004,12(2):4-6
常规硬膜外腔注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常用方法,效果也较理想,报道颇多,而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报道却极少。近年来我院疼痛门诊用此方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近年采用硬膜外注入复方丹参复合液治疗腰腿痛110例,男 67例,女 43例,年龄18~70岁,住院患者18例,其余均为门诊患者。其中急性腰扭伤30例,慢性腰肌劳损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骨质增生15例,腰椎管狭窄15例,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活动及功能受限。110例中63例经CT确诊,另47例经X线确诊。 药物配方:复方丹参注射液8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维生素 B6注射液5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ug。穿刺部位及注药方法:全部病人…  相似文献   

6.
经骶管硬膜外腔注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价值江旦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骨伤科常见病。自1993年4月~1994年12月,笔者对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以经骶管硬膜外腔注药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患侧卧位,相应部位行硬膜外穿刺,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病变椎间盘对应的硬膜外腔后,在此腔内注射胶原酶1200^U(上海乔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胶原酶(Collagenase)1200^U/支),术后腹卧位休息3d,同时给予脱水、抗炎等治疗,减轻药物刺激引发的神经根水肿。3d后开始下床活动。结果 本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后36例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6例于术后症状体征有所减轻,3例无效。讨论 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非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常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574-4574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药物,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硬膜外注射药物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注射药物为0.43%罗哌卡因15 ml+芬太尼0.1 mg+地塞米松10 mg+VB110 mg。B组为口服止痛药组。两者均卧硬板床3 d,3 d后下床活动。术后记录BP、P、R、SpO2,疼痛VAS评分。结果 A组治疗组BP、P、R、SpO2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9.
B族维生素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量效关系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族维生素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腿痛的作用,目前还是十分争议的课题[1]。个别报道认为无效[2],但许多报道认为有效而泛用。争议的焦点是临床应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对此,未有报道。本研究在硬膜外注射曲安缩松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族维生素,旨在探讨该类药物治疗腰腿痛的量效关系,以供临床参考。病例与分组: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6.5±13.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16例。病例随机分成四组,硬膜外注射曲安缩松、利多卡因及不同剂量的VB;和VBl12I组:曲安缩松(意大利产)80mg,2%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2006年在宁夏工人医院行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随诊2~4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45例治愈2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关键是适应证的把握、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X线引导和CT区域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将采取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63例定为A组;将区域定位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49例定为B组。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B组稍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定位”能够将椎间盘突出位置量化,准确把握适应证;术中CT引导能够为靶点射频热凝确定准确的穿刺路径及深度,使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技术疗效最大化,对提高微创治疗LDH的优良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C型臂引导下,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B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治疗,C组采用腰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三组患者术后9天、18天、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A组治疗优良率为96.6%(29/30例),B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6.6%(23/30例),C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0%(21/30例).A组优良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或单独应用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3.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随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对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0例患者行1-3年随访,以期评价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后1年、2年、3年各随访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来院通过询问、体查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感觉的改变综合评定。然后将各随访年度的患者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得出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分别以治愈率、优良率、总有效率来表示。结果: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三组平均值从6.92分降低到0.99分。三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无差异。各组间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改善的治愈率、优良率、有效率均无差异。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一年组72.5%、87.5%,二年组75.0%、88.3%,三年组79.2%、90.0%。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但从百分率看出三年中疗效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尤以三年随访结果更佳,治愈率达到79.2%,优良率达90%、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2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复位治疗120例(治疗1组),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132例(治疗2组),临床疗效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2组临床痊愈分别为31、66例,显效69、36例,好转13、24例,无效7、6例,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侧隐窝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是非手术疗法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射频消融、臭氧介入和两者联合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标准分析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比较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MacNab标准分析结果,联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VAS评分后,联合组均明显优于射频组和臭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的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组56例和单纯臭氧(03)溶解术治疗组59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3%,症状改善明显,较单纯臭氧溶解治疗组有效率7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疗效更佳等特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硬膜外激素注射联合常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有助于提高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PROQUEST、CSA和BIOSISPreviews及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年1月—2004年3月间有关硬膜外激素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面的文献。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最终有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用RevMan4.1(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初步认为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国内外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对硬膜外激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尚不能作最后结论,需进一步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分为2组,第一组为PLD组,42例,第二组为臭氧治疗组,35例,分别行PLD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PLD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86.7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8.57%和0,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腰肌痉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腰肌内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以及小关节绞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及PLD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二者的治疗原理和适应证不同,只有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麻加骶管光注射下三维整脊结合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患者给予骶裂孔注射、突出椎间盘周围关节局部麻醉配合快速牵引,对照组15例患者予以单纯行快速牵引,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46.7%),好转6例(40.0%),无效2例(13.3%),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4例(26.7%),好转7例(46.7%),无效4例(26.7%),有效率为73.3%。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骶管注射下三维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相较于单纯快速牵引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