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水肿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脑损伤模型。将Spraque—Dawley鼠40只随机分成脑损伤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致伤后10min和60rain腹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24h、48h、72h和96h断头取脑,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对比各时段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神经细胞从伤后24h出现细胞凋亡,48~72h达高峰,治疗组与损伤组在24h,48h,72h和96h时脑组织含水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损伤组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性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凋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伤后6h、12h、24h、48h、72h和168h6个亚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3表达较损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TBI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伤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 6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HUK处理组,后两组又按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再灌注6h、12h、24 h、72 h、168 h共5个亚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HUK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UK处理组按浓度17.5×10-3PNAU/mL,1.0 mL/kg,于再灌注后3h尾静脉注射给药,1次/d.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 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即有细胞凋亡,于24 h达到高峰,至168 h仍可见凋亡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均于再灌注24 h达高峰,至168 h仍有较多表达.除168 h时间点外,其余各时间点HUK处理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量、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6~72h)时能抑制细胞凋亡,推测与其减少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TBI组、抑制剂组,每组18只,每组再分为损伤后6、24、72 h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TBI组和抑制剂组采用改良自由落体硬脑膜撞击法建立TBI模型,抑制剂组在模型建立前连续2d尾静脉注射CaSR阻滞剂NPS2390(1次/d,每次10 μmol/kg),对照组只开骨窗不予打击.采用改良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损伤脑组织CaSR、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建模后6、24、72 h,(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TBI组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各时间点mNSS评分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抑制剂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2)TBI组和抑制剂组不同时间点CaSR、Caspase-3的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均为24 h达高峰(均P〈0.01).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比较,TBI组各时间点CaSR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均P〈0.01),Caspase-3的蛋白表达仅在24 h高于对照组和抑制剂组(P〈0.05).(3)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TBI模型制作后24 h凋亡细胞达到峰值.各时间点TBI组比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神经元凋亡细胞指数均增高(均P〈0.01),而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指数仍高(均P〈0.01).(4)CaSR、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与细胞凋亡指数存在正相关(r =0.300,P 〈0.05;r =0.371,P〈0.01),CaSR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434,P〈0.01).结论 大鼠TBI后,CaSR在抑制神经元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是否与ICH后脑损伤相关。方法 60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ICH模型,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ICH 12h组、ICH 1d组、ICH 3d组、ICH 5d组、ICH 7d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形成及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ROCK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ICH后12h、1d、3d血肿周围组织ROCK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相对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K2可能参与了ICH后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可能为IC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抑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程度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的凋亡变化过程及亚低温治疗对脑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大鼠Marmarou颅脑创伤装置制作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然后将128只Wistar大鼠分为未损伤组(对照组)、重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通过电子显微镜、组织切片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TUNEL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Ladder法)等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程度脑损伤后,大鼠脑皮层及海马区凋亡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数量。结果:(1)损伤后24-48h,皮层及海马区可见大量细胞皱缩、核碎裂、核不规则等细胞凋亡现象,48h较24h更为严重;亚低温治疗后24-48h,电子显微镜观察皮层及海马区未见细胞皱缩、核碎裂等细胞凋亡现象。(2)TUNEL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凋亡明显加重,损伤后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轻度损伤组细胞凋亡主要限于海马CA2和CA3区;重度脑损伤组细胞凋亡涉及整个海马结构,同时还广泛累及额顶区皮质。损伤后第24、48、72h,皮层及海马区的凋亡细胞数量较同期未治疗组明显减少。(3)重度损伤后48h,海马和皮层区细胞琼脂糖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状带,其他时间未见梯状带。亚低温治疗组、轻度脑损伤组及未损伤组亦未见梯状带。结论:轻度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多发生于海马CA2和CA3区;重度脑损伤后皮层及海马区细胞可发生广泛凋亡。细胞调亡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加重,高峰位于伤后第2d。亚低温治疗可有效地抑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的影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G-CSF组,两组各分为(出血前、出血后4 h、6 h、12 h、24 h、72 h、7 d)7个时间点。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Bax的表达,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在脑出血后24 h、48 h、72 h、7 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24 h开始大鼠就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G-CSF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1 w内的各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出血大鼠24 h即出现脑水肿,脑水肿形成的高峰时间在ICH后48 h~7 d左右,ICH大鼠在G-CSF治疗后脑水肿形成明显减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Bax表达4 h开始升高(P<0.01),大约24 h左右Bax表达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 h出现凋亡细胞,12 h上升显著(P<0.01),3 d达峰值,7 d时仍存在较多凋亡细胞。G-CSF干预后,Bax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大鼠出现明显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G-CSF可抑制大鼠脑出血后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2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DBI组(n=72)、阻滞剂组(n=72)、对照组(n=72),后三组按动物处死时间分为30 min、3 h、24 h、48 h、72 h和7 d六个亚组,每亚组12只。参照Mamarou自由落体方法制作重型DBI模型。阻滞剂组损伤后尾静脉注射ERK1/2特异性阻滞剂U0126(0.0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免疫印迹法法检测脑组织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伤后30 min,脑组织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并持续高水平表达至72 h,伤后7 d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3 h,脑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72 h达到高峰,伤后7 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伤后30 min、3 h、24 h、48 h、72 h和7 d,阻滞剂组脑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DBI组和对照组(P<0.05),而DBI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阻滞ERK1/2通路,可显著抑制DBI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黏连蛋白相关蛋白(Caspr)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及Caspr敲除(Caspr+/-)小鼠,共分为4组:SAH模型组、假手术组、Caspr+/-+SAH模型组和Caspr+/-组,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发生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Casp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SAH后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Caspr敲除导致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升高,促进神经元凋亡。结论 Caspr敲除通过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加重SAH后的EBI。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损伤后病理学,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α-KGDHC)活性以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七组:假手术组(n=5),液压脑损伤常温组(1.8~2.2atm)(n=25),液压脑损伤亚低温组(n=20)。常温组伤后6h,24h,72h,7d检测创伤侧皮层、海马及丘脑线粒体α—KGDHC活性及Caspase-3的活性。伤后15min应用亚低温,30min内脑温降至33℃并维持4h,检测24h及72h酶活性以及Caspase-3的活性。以及亚低温对损伤后24h皮层丘脑及海马CA3区神经病理的影响。结果Fluoro—jade染色显示亚低温显著减少损伤后24h坏死神经元数目(P〈0.05),伤后24h及72hKGDHC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伤后24hCaspase-3的活性显著降低(4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亚低温能够恢复能量代谢酶的活性,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损伤后神经元的变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 mRN和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外伤后3h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开始升高,72h达高峰(50.35%±7.27%),伤后6h~7d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MMP-9 mRNA于伤后1h表达水平开始升高,72h达最高(20.56±1.29),伤后12h~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伤后72h损伤表现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外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Caspa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H{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为术后3h,6h,12h,24h,48h,3d,5d,7d共8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Caspase-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3h血肿周围尚无凋亡细胞出现,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h无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6h以后有少量表达,脑出血模型组在6hCaspase-3蛋白和mRNA开始表达,3d时Caspase-3的蛋白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24hCaspase-3mRNA表达达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15,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在出血后6h发生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的表达在Caspase-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脑m血后细胞凋亡的趋势一致,Caspase-3的mRNA水平的表达高峰时间先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的发生,提示Caspase-3的表达决定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在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抗凋亡因子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促凋亡因子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在r-HuEPO抗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点用末端标记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XIAP和Smac/DIABLO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后打击周边区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沪〈0.01),XIAP和Smac/DIABL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HuEPO治疗组XIAP的表达在2—72h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mac/DIABLO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在6h至7d时间点显著下降(尸〈0.05)。结论r—HuEPO可能通过促进XIAP的表达和抑制Smac/DIABLO的表达减少颅脑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SBI组c-fos基因表达分别于伤后3h、24h出现两个高峰.伤后3~48h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SBI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在伤后1h达高峰,至伤后48h仍未恢复正常(P〈0.05),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和脑缺血组(P〈0.05)。在伤后12hSBI组脑含水量达高峰;伤后3~48h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伤后648hSBI组神经元损伤数目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结论 伤后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增加、血浆β-EP水平明显升高参与了SBI后病理生理过程,提示两者同SBI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人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168h组,每亚组5只动物。检测各组动物在EPO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评分和脑含水量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脑损伤后24~48hEPO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48~168h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在颅脑损伤后6~168hEPO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的含量在伤后24~168hEPO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EPO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皮层微血管损伤情况及其与伤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损伤组(n=18),其中损伤组分为伤后6h、24h、72h三亚组,每亚组6只。利用液压冲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显微镜下观察直接损伤侧和非直接损伤侧皮层微血管损伤隋况,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评价血管密度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大鼠皮层微血管损伤后6h可见血管支行迂曲、扩张、充血,伤后24h可见少量血栓形成,损伤后72h可见有较多血栓形成。损伤组CD34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损伤组直接损伤侧皮层微血管损伤较非直接损伤组严重,而且伤后24h较伤后6、72h严重。结论颅脑损伤后脑微血管损伤为全脑性血管损伤,这可能是伤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液压脑损伤后早期脑微血管基底膜成分的改变及MMP-9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64只,以侧位液压冲击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8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颅脑损伤后3h、6h、12h、24h、48h、72h亚组(每亚组8只)。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微血管结构、Ⅳ型胶原及MMP-9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外细胞间质水肿,基底膜节段性溶解、缺损,有红细胞漏出;脑微血管基底膜Ⅳ型胶原明显减少;MMP-9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液压脑损伤后脑微血管基底膜缺失是导致继发性脑水肿及脑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而脑微血管壁和管外间质MMP-9高表达可能是引起微血管损害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络酮早期干预对大鼠实验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改良Marmarou的方法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将Wister雄性大鼠99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损伤)组、损伤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用纳络酮2mg/kg于伤后45min腹腔一次性注射给药,于伤后2、6、24、72h观察动物行为、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损伤组大鼠伤后2、6、24、72h,行为学评分(满分为21.00±0.00分)分别为(9.05±1.52)、(12.12±1.41)、(17.23±1.34)和(19.36±0.92)分;干预组各时间点分别为(9.32±1.23)、(14.48±1.54)、(18.68±1.09)和(20.18±0.75)分;其中干预组伤后6和24h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24h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为(78.19±0.35)%;伤后2、6、24、72h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组分别为(79.91±0.18)%、(80.70±0.49)%、(81.69±0.40)%和(80.32±0.42)%;干预组分别为(79.22±0.33)%、(79.59±0.46)%、(80.44±0.49)%和(79.50±0.44)%。同损伤组比较,干预组致伤6h后脑含水量均明显减轻(P0.01)。干预组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纳络酮伤后早期干预,有助于减轻大鼠DAI后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及纳美芬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 d、3 d、7 d,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纳美芬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颅脑损伤组相比,纳美芬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明显正相关性(r=0.676,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可能通过抑制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