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128例的效果.结果 经标准的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84例;简化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28例;经双侧鼻孔-蝶窦入路16例.肿瘤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保守治疗后痊愈.7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70例激素水半明显增高的病人中,41例降至正常,18例术后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鼻腔结构的保护方法与效果。方法 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96例垂体瘤,术中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注意鼻腔结构的保护,术后鼻黏膜复位、填塞。结果 肿瘤全切68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10例。30例视力好转,10例病人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于1周后恢复,术后无鼻腔内不适。72例病人随访3~16个月,未见复发,无传统唇下入路常见的唇部麻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能达到微创的目的,手术方法得当,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看不出手术痕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行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手术经验。方法 10例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并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临床16例垂体瘤经该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蝶窦、鞍区等结构显露良好,内镜可弥补显微镜的盲区。临床16例垂体瘤中,手术全切13例,近全切3例,效果满意,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解剖及临床应用表明内镜辅助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具有对鞍区结构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切除垂体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P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4—2015-02收治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则于神经内镜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0.5)min、(45.5±11.6)mL、(8.6±2.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0±27.2)min、(73.2±22.0)mL、(14.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P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共60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9例,活检2例;术中脑脊液漏9例,予修补;海绵窦出血3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漏2例,脑膜炎1例,均治愈。术后病理示:非功能性腺瘤26例,生长激素腺瘤16例,泌乳素腺瘤1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6例。随访1个月~3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复发8例,予放射治疗5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神经内镜为经鼻-蝶手术提供了独特的解剖细节,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术者对内镜下解剖的熟悉,手术器械的熟练使用及操作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 2 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 ,9例采用经单鼻孔 -蝶窦直接入路 ,17例采用经单鼻孔 -鼻中隔中段 -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 ,2 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5 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 2 0例 ,次全切除 6例 ,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 1例。经 5个月~ 4年随访 ,肿瘤复发 3例。结论 :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 ,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外科技术.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100例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30例,大腺瘤35例,巨大腺瘤35例.功能性腺瘤68例,无功能性腺瘤32例.头痛82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76例,失明3例,闭经、泌乳36例,肢端肥大26例,垂体功能低下15例,其他症状者6例.结果 术中内镜下肿瘤全部切除93例,大部切除7例,7例均为质地硬韧的纤维型腺瘤.术后短暂性尿崩症32例;脑脊液鼻漏5例.术后随访平均28个月,肿瘤残余者10例;12例肿瘤复发,10例再次行经蝶手术,2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有11例行溴隐亭治疗,18例病人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虚拟内镜(VE)技术观察内镜经鼻蝶入路的解剖结构,探讨其对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导价值.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21例,患者术前均采用64排CT扫描及VE图像重建.比较术前VE和术中内镜图像并分析经鼻蝶入路中解剖结构累加分值的相关性. 结果 术前VE图像与术中神经内镜图像非常相似;解剖结构的相符性良好,术前VE和术中内镜下8个解剖结构显示的累加分值具有正相关关系(r=0.923,P=0.001);调整VE的位置可以模拟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解剖结构. 结论 VE能于术前准确直观地显示内镜经鼻蝶入路的重要解剖结构及变异,指导术前计划形成,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via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with virtual endoscopy (V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VE in endoscopic pituitary tumor resection through the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Methods The VE was appli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e-surgical 64-slice CT scanning of the 21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 received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umulative scores of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were performed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VE images and the 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ones. Results Preoperative VE images and intraoperative endoscope images are very similar. The correlation of cumulative scores of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VE images of anatomical findings and the intraoperative images was positively noted (r=0.923, P=0.001),indicating that VE can be applied to simulately observe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before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 and observe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Conclusion Being able to display the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its varieties before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 VE proves to be a valuable approach to the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creases the surgic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垂体瘤的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总结47例近期临床资料,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 47例神经内镜下经鼻碟窦手术组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8例,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后27例平均手术时间及肿瘤全切率与前20例有显著差别.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在经鼻碟窦入路过程及鞍区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对该术式的技术技巧的掌握将进一步发挥神经内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镜下经蝶窦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46例经蝶窦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脑脊液漏病例,分析出现脑脊液漏的原因,与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和类型的关系。结果内镜下经蝶窦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中共出现脑脊液漏42例,经术中积极处理取得满意效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经蝶窦入路鞍区肿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发生与术者操作,肿瘤大小、性质、位置和类型关系密切。术中采用自身组织填塞辅以人工材料,术后卧床,必要时采用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能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15.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3例行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术前病人管理、手术经验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均行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无死亡病人;肿瘤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8例。1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术后两年复发。手术全切率85.7%(54/63),92.7%(38/41)视力下降病人视力得到改善,内分泌症状改善者达88.0%(44/50)。结论经鼻蝶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手术全切率高、垂体功能保留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单侧鼻内切口及鞍底修复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有关切口、鞍底修复等改良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对 71例经蝶垂体腺瘤 (包括微腺瘤 10例 ,鞍内大腺瘤 2 6例 ,向鞍上扩展的大腺瘤 19例 ,侵及海绵窦并向鞍上扩展的大腺瘤 11例 ,复发性垂体腺瘤 5例 )手术采用单侧鼻内粘膜切口 ,49例肿瘤残腔及鞍底修复皆简化为仅用Tachocomb粘贴 ,骨性鼻中隔回复两侧粘膜之间原位。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 5 6例 ,次全切除 15例。视力下降者术后视力皆在短期内获得明显改善 ,无 1例并发脑膜炎、鼻中隔穿孔。 49例鞍底修复采用Tachocomb者 ,无 1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随访 2个月至 4年 ,5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 ,66例生活自理 ,40例恢复原工作。结论 这些手术方法的改良简化并方便了手术 ,减少了损伤 ,防止了术后脑脊液漏、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practical part of a procedure for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resec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The authors have presently gained experience with about 400 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operations. The advantages of endoscopic surgery include the wide vision field of an operative site under good illumination. The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provides a possibility of extracting not only endo-, but also paracellular portions of a tumor under direct visual control, which can be rarely done during a standard microscopic transnasal operation. The paper give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equipment of an operating suite and anesthetic maintenance. It also describes surgical stages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 例垂体腺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手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在导航确认下进行。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结果 术中无定位错误病例,无大的血管和神经损伤病例。肿瘤全切除178例,次全切除37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病例,2例围手术期鼻腔大出血,治疗后好转。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无恶化。结论 内镜结合导航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创伤小,导航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扩大手术适应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术中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34例,大部切除6例;31例功能性腺瘤患者术后垂体激素水平23例恢复正常,其余8例亦有不同程度恢复。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月经恢复13例,妊娠1例。结论此术式手术路径短,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打击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