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辛伐他汀缓释滴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辛伐他汀缓释滴丸,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并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辛伐他汀缓释滴丸释放度,考察影响释放度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可持续释药12h,DSC分析表明药物结晶峰消失,形成了固体分散体。结论:该制剂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药房》2017,(28):3984-3987
目的:优化布洛芬缓释滴丸的处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以硬脂酸为缓释基质、聚乙二醇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布洛芬缓释滴丸。以圆整度、丸重差异、载药率、体外释药时间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药物与基质质量比、药液温度、冷凝温度、滴距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验证。在去离子水、盐酸溶液(pH 1.2)、磷酸盐缓冲液(pH 4.5、6.8)4种介质中,比较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前者的释药行为进行拟合。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布洛芬-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的质量比为4.0∶15.3∶0.7,药液温度为83℃,冷凝温度为8℃,滴距为11 cm;所制3批布洛芬缓释滴丸的丸重差异为2.067%、圆整度为96.73%、载药率为96.31%、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93.05%,RSD分别为1.19%、0.28%、0.19%、0.81%。自制缓释滴丸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体外释药行为的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前者释药更符合Higuchi方程(r为0.988 1~0.997 2)。结论:成功优化布洛芬缓释滴丸的处方工艺,所制缓释滴丸的体外释药行为与市售布洛芬缓释胶囊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五苓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滴丸的成型情况,确定冷却剂、冷却温度、滴速及冷却柱长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为考察指标,对基质比例、载药量、药液熔融温度和滴距4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优选的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混合基质中PEG 6000与PEG 4000的比例为3∶1,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二甲基硅油做冷却剂,冷却剂温度-5~0℃,药液熔融温度为60℃,滴距为6 cm,滴速40滴/m in。结论由本工艺制备的五苓滴丸外观性状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6.
7.
8.
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玳玳果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玳玳果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85℃,滴距5cm,冷却距离70cm;最佳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PEG4000)=2∶1;最佳冷却剂为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2∶1;最佳药效部位与基质比例为1∶4。结论: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玳玳果滴丸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4):4837-4840
目的:研究返魂草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速释材料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和缓释材料单硬脂酸甘油酯(GM)为主要载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以滴丸的圆整度、丸质量差异、外观质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以GM-PEG质量比、药液温度、管口温度、滴速、滴距、滴头内径等为考察因素,优选返魂草滴丸制备的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条件为GM-PEG质量比3∶7、药液温度85℃、滴速40滴/min、滴距4 cm、管口温度15℃、滴头内径4 mm。验证试验中3批滴丸各指标的RSD值均≤0.58%(n=3),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0.14 mg/g,丸质量差异平均值为3.21%,圆整度评分平均值为9.43,外观质量平均分为4.33;1 h累计释放百分率(Q1 h)平均值分别为23.4%、24.4%、23.3%(n=6),Q12 h平均值分别为89.6%、91.2%、91.5%(n=6)。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简便,适于返魂草缓释滴丸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考察影响水杨酸滴丸制备的因素,确立其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考察环境因素、加热温度、基质配比与试验步骤对滴丸制备工艺的影响。以丸重差异、溶出时限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滴丸的制备工艺。结果: 基质单独加热熔化后再与药液在避光密封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可防止药液迅速氧化变红。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聚乙二醇4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比例为1∶5,药液温度为50℃,滴距为8 cm,滴制速度为70滴·min-1。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制得滴丸的丸重差异、溶出时限及外观质量均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研究钩藤总碱缓释滴丸中钩藤总碱、钩藤碱、异钩藤碱的热稳定性。方法钩藤总碱缓释滴丸在25、40、60℃下分别放置90、180、270 d,酸碱滴定法测定钩藤总碱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钩藤碱及异钩藤碱的含量。结果钩藤总碱和钩藤碱在25、40、60℃下270 d内无明显降解,异钩藤碱在40℃第180天检测时出现含量明显降低(P<0.05),60℃时第90天出现明显降低。结论钩藤总碱缓释滴丸在常温下稳定,但在较高温度下可致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16.
灯盏花素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缓释滴丸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通过固体分散技术,以硬脂酸为骨架材料,以聚乙二醇-6000为致孔剂,通过选用适当的药物与辅料比,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灯盏花素缓释滴丸。采用转篮法研究其体外释放特征。结果:固体分散辅料与缓释辅料的联合应用可制得外观圆整、质地均匀的灯盏花素缓释滴丸,其体外释药行为可由Higuchi方程拟合,方程为Q=13.00 29.60t^1/2。结论:所制得的灯盏花素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芩苷滴丸成型工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滴制时的拖尾情况、溶散时限、硬度等为指标,对基质、药物与基质的配比、熔融的温度、滴制温度、冷却剂、冷却温度及冷凝柱的长度进行考察。结果:滴丸最佳制备工艺为最佳基质PEG 6000,药(黄芩苷-PVPK30固体分散体)-基质(质量比)(1∶5),熔融温度为80~90℃,滴制温度为85~90℃,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和植物油1∶1的混合物,冷凝液的温度在10℃左右,冷凝柱长为40 cm。结论:优选得到的黄芩苷滴丸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新型基质复方丹参滴丸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以市售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基质滴丸的Cmax及Ka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tpeakAUC、t1/2β、MRT和VRT无显著性差异,新型基质滴丸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5%.结论 新基质滴丸的吸收速率常数和达峰浓度明显高于原滴丸,说明新型基质滴丸不仅保持并提高了原滴丸速效、高效的性能,且在达峰时间、在体内维持治疗浓度的时间及药物的消除情况与原滴丸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