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2)
目的探索两种冲洗液对预防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9月-2016年2月收治123例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甲硝唑溶液及双氧水溶液冲洗腹腔及手术切口;观察两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记录切口愈合与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0.33%,切口感染率最低11.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发现观察组切口愈合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下地行走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8例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21株占58.33%。结论采用两种冲洗液可有效改善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程度,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明显提高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冲洗液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术后切口感染常有发生。切口感染不但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也给临床医生增加许多额外工作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如何预防切口感染,是临床医疗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临床医护人员常在缝合腹膜和皮肤前用不同的冲洗液对腹腔和切口进行灌注冲洗。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00例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于术中应用0.5%甲硝唑或0.5%碘伏液冲洗腹腔和切口以预防切口感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留置腋下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80例留置腋下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方法、时间、发生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保持引流管通畅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促进皮瓣黏附,预防感染及皮肤坏死;280例患者留置腋下引流管中有2例发生皮下积液,延期愈合。结论留置腋下引流管导致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活动、留置时间长短及患者自身因素等,严格的护理操作规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制小引流管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英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72-272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将延长患者住院日 ,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自 1998~ 1999年两年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10 2例 ,手术治疗 89例 ,一律采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切口 ,与 1996~ 1997年两年阑尾手术94例作对照 ,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8例 ,女 2 1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 37岁 ,切口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年龄、性别与本组作统计学处理 ,相差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传统术式 ,有可比性。1 .2 方法 阑尾手术关腹缝完腹膜后 ,取一次输液器头皮针 1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再通术后使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防止复发性粘连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因不孕症住院治疗,术前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中、远端堵塞的2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输卵管堵塞情况、不孕类型及相应不孕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于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经输卵管及盆腔注入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羧甲基壳聚糖及平衡液)20 mL,对照组于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经输卵管及盆腔注入a-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防止粘连.随访观察1~2个月后,进行通液通畅率、术后受孕率[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阳性率及超声定位]. 结果实验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畅率为95.8%(162/169),术后随访1~2个月后复查,通畅率为95.1%(98/103),累计受孕率为40.1%(41/102);对照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为96.3%(160/166),术后1~2个月后复查,通畅率为86.2%(88/102),累计受孕率为35.3%(35/99).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通液通畅率及术后累计受孕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堵塞再通术后,使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可效降低术后再粘连输卵管堵塞的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冲洗液在预防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的方法,对神经外科2014年1-12月急诊收治的84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试验组使用500ml生理盐水+8万单位庆大霉素冲洗液,对照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颅脑腔,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冲洗量、术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无一例术后出现发热,而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检出少量白细胞<10×106个/L,感染率为0,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一例,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6个/L有3例,术后出现感染4例,感染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有庆大霉素的冲洗液在预防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变冲洗液温度解除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改变冲洗液温度,解除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5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出现膀胱痉挛后,治疗组用25~30℃的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对照组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或肌注曲马多100mg,于10分钟及20分钟分别观察其好转率及治愈率。结果10分钟及20分钟的好转率分别为:治疗组88%,对照组32%;治疗组100%,对照组56%;10分钟及20分钟的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84%,对照组8.0%;治疗组96%,对照组48%。治疗组10分钟及20分钟的好转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膀胱痉挛与膀胱冲洗液的温度有直接的影响,用25~30℃的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能使膀胱痉挛迅速好转或治愈。 相似文献
8.
杨丽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
目的:探讨冲洗液温度对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体温、术后膀胱痉挛及尿检红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采用22℃~24℃和33℃~36℃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冲洗前后体温,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及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冲洗后12h和24h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膀胱痉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BPH行电切手术患者适当提高冲洗液温度可有效避免低体温出现,降低膀胱痉挛程度,并有助于减少尿检红细胞计数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采用4个温度段经行观察:A组冲洗液温度15℃~19℃、B组20℃~24℃、C组25℃~29℃、D组30℃~34℃,观察尿液红细胞计数、膀胱痉挛发生次数。结果C组25℃-29℃冲洗液中尿液红细胞计数、膀胱痉挛次数最少,C组与A组、B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25℃~29℃冲洗液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和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膀胱冲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组(对照组)和术后放置引流管组(观察组)各23例,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34.78%,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0.43%,观察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13.04%,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7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1.54±4.64)d,而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19±2.45)d,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显著,且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康信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74-4775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720例泌尿外科尿路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尿路感染组及无尿路感染组一般资料、留置导尿、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 泌尿外科发生尿路感染者73例,发病率10.14%;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临床症状者38例,出现发热、腹痛、胃肠道功能失调者12例,无症状者23例;尿细菌培养92例次,分离菌株68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尿路感染组平均年龄较无尿路感染组大、女性占据比例高、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长、预防抗菌药物应用例数多,较无尿路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尿路感染组死亡率4.11%;无尿路感染组死亡率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P<0.05).结论 泌尿外科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较高,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的78例泌尿外科住院伴有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感染的部位和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7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发生感染部位主要有泌尿道、呼吸道和切口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分别占41.0%、33.3%、19.3%、6.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46.2%、16.7%、15.4%、12.8%及8.9%;其中年龄大、侵入性操作、伴基础疾病、留置尿管及长时间住院等是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伴医院感染应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并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的留置导尿管,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以预防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0例泌尿外科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发生37例感染,感染率为7.40%;分离出7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4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时间≥5d、住院>20d、使用抗菌药物等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时间≥5d及抗菌药物使用是造成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留置导尿时间较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观念、建立消毒制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管感染的临床效果,旨在改善ERCP手术的临床预后。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1月86例行ERCP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后行ENBD,对照组术后未行ENBD,比较两组ERCP术后胆管感染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胆管感染分别为2、4例,感染率分别为4.3%、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例单纯性胆管炎药物保守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单纯性胆管炎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分别行开腹胆道引流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其中2例治疗无效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管感染,对于存在ERCP术后胆管感染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刘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20-822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学分布及其主要诱因,寻找有效预防与控制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收治的1127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构成、病原菌检查结果等,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诱因.结果 1127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率为4.52%,其中医院感染中老年患者、术前使用过抗菌药物、住院>14 d、导尿>3d、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分别占56.86%、86.27%、80.39%、88.24%、35.29%及43.14%;感染部位主要以泌尿道、手术切口、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5.29%、25.49%、21.57%;病原菌分布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1.57%、17.65%、15.69%、11.76%与11.76%;患者的住院、导尿天数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 泌尿外科承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部分,泌尿外科临床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液科与全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结果血液科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1株占70.7%,革兰阳性菌46株占29.3%,全院(除血液科外)共分离菌株3 8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37株占73.8%,革兰阳性菌1 005株占26.2%;血液科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2.9%、11.5%、10.8%,全院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6.6%、14.0%、13.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血液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与全院相似,分别为55.6%和4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全院,分别为88.9%、9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特别是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在原发病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感染发生,并根据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9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将其与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9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2.40%;其中年龄≥60岁感染率为3.45%,高于<60岁的0.75%,留置尿管时间≥7d者为5.38%,高于<7 d者的1.21%,合并2种或≥3种基础疾病者为6.02%、2.78%,高于≤1种的1.14%,住院时间为4周和≥2周为7.12%、2.67%,高于<2周的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及合并几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66例泌尿外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判断,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采集血液、尿液及痰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对培养后检出的病原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106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2例,其中尿道插管感染37例、手术伤口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为3.9%;4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中共送检标本140份,检出9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4.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62株占68.9%,革兰阳性杆菌为22株占24.4%,真菌6株占6.7%,排名前5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2.2%、11.1%、11.1%、11.1%、7.8%;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有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及头孢匹肟有较强的耐药性;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以及伊曲康唑敏感.结论 医院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结构,更好地预防及控制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致腹膜腔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30例)与观察组(270例),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为100.00%,而观察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为81.8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一用药率为7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6%,联合用药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预防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后引起后腹膜腔感染,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避免广谱抗菌药物造成细菌耐药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感染率为3.64%,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系统40例占44.44%、泌尿系统16例占17.78%、消化系统14例占15.56%、穿钉部位11例占12.22%、切口9例占10.00%;8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培养出53株病原菌,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34株,检出率为64.15%;年龄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8.89%,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7%(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特点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