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陵市高温中暑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铜陵市间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同期天气逐日气温、湿度数据,采用SPSS 19.0分析高温中暑的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人数与气温、湿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6年铜陵市共报告155例中暑病例,其中,轻症中暑132例(85.16%),重症中暑23例(14.84%),男性121例(78.06%),女性34例(21.94%),<40岁48例(30.97%),≥40~<60岁73例(47.10%),≥60岁34例(21.93%),7月16日至8月15日共发生中暑112例(72.26%),为中暑高发期.轻症中暑人数和重症中暑人数均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湿度无明显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陵市高温中暑病例以中年男性、轻症为主,多发生于7月16日至8月15日,中暑人数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暑发病人数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中暑等级气象判据。方法分析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2009—2011年236例中暑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同期逐日13个气象要素资料为基础,派生出当日与前1~4 d各要素的累积平均值及发病前1~4 d各要素值,共117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影响中暑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中暑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男女性中暑高峰年龄均为20~49岁。温度是导致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日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累积平均温度、前期温度均与中暑发病人数呈正相关(P0.01),其中累积温度效应大于当日及滞后温度效应。累积4 d平均气温(T4)、连续变温天数(TD)、相对湿度、降水对7月和6、8月日均中暑人数均有影响。以T4、降水日(RD)、TD为指标,建立了中暑等级气象判据,7月和6、8月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8.8%和70.5%。结论中暑等级气象判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为有关部门及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大气温度指标在定量评价气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方面的不同特点及优劣。方法收集北京市H区2004—2008年气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广义相加模型(GAM),通过平滑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其他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带来的混杂效应,利用GCV值的大小来判断模型拟合程度的优劣,分析比较不同温度指标(日均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当日温差,隔日温差)与全人群呼吸系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半参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指标为日最高温(GCV=1.290);日最高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为1.021(P0.05)。季节分层结果显示,夏季日最高温、日均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0和1.053;冬季日最高温、日均温、当日温差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2、1.033和1.02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春、秋季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温度指标。春、夏季最优温度指标分别为日最低温(GCV=1.374)、日均温(GCV=1.516),秋、冬季最优温度指标均为日最高温(GCV分别为1.439和1.500)。结论日最高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最强,是该类研究的优选指标。不同季节各温度指标的拟合优度不同,就北京市的气候特点而言,春、夏季分别优选日最低温、日均温,秋、冬季均优选日最高温。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春夏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4月1日-6月30日西安市气象因素(日最高、最低气温、日平均气压、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SO2、NO2及PM10)资料,绘制资料中各要素的时间趋势图,研究气象因素以及大气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该时间段气温呈上升趋势,日均相对湿度也呈一定上升趋势,日均气压逐渐下降;空气污染物浓度呈一定下降趋势但并不明显.各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之间呈现一定统计学相关(P<0.05),各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影响的回归方程为lnSO2=-3.352 0.019×最高气温-0.026×最低气温,lnNO2=-3.448-0.003×日均湿度 0.012×最高气温-0.015×最低气温,lnPM10=-2.197 0.011×最高气温-0.021×最低气温.结论 气象因素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气象条件与中暑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影响人群中暑的主要气象因素。方法 收集2011-2014年宁波市中暑报告病例,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和反应面模型等方法,分析引起中暑的气温阈值、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和交互作用等。结果 气温和湿度与中暑病例的相关性强于其他气象因素。多种模型均显示,日均气温对中暑病例的拟合效果优于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其阈值为29.1(95% CI:28.7~29.5)℃,超过该阈值后中暑病例明显增多且效应可持续0~1 d;日均气温从第10百分位升至第90百分位时,中暑累积2 d的RR值为14.05(95% CI:7.23~27.31)。日均相对湿度对中暑的影响呈非线性,低湿度(RH:60%)在滞后1~4 d时可造成中暑发病增多,而高湿度(RH:93%)的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两者造成中暑累积5 d的RR值分别为2.35(95% CI:1.27~4.33)和0.86(95% CI:0.40~1.85)。研究提示气温和湿度对中暑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高温低湿条件下中暑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宁波市人群中暑与气温和湿度有明确的关联,引起中暑的平均气温阈值为29.1℃,高温低湿条件下中暑发病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某郊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气温资料,探讨中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金山区有中暑病例当月的逐日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共报告高温中暑病例155例,男女性别比为2.4∶1,平均年龄50岁。有职业和行为等详细信息的103例中暑病例中,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工作场所(67.6%)和住所(17.6%),女性中暑地主要为住所(44.8%)和农田(24.1%);在住所发生中暑的病例中有80.8%年龄≥60岁。5年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共48 d,高温日和中暑病例均集中在7、8月份,68.8%的高温日发生中暑病例,高温日中暑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4.8%。中暑人数与高温持续天数、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均气温等气温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高温持续天数的相关系数最大(r=0.690)。结论该郊区中暑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工人、居家老年人和户外劳作的农民是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发生于高温较集中的7、8月,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尤其是持续高温期间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7年绍兴市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预防高温中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8月绍兴市高温中暑病例资料和每日气象资料,描述性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三间分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温中暑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 2017年7—8月绍兴市报告高温中暑病例759例,平均年龄为(53.3±17.9)岁;其中男性487例占64.16%,女性272例占35.84%;轻症中暑618例占81.42%,重症中暑141例占18.58%;重症中暑死亡6例,病死率为4.26%。最低气温(rs=0.851,P0.001)、最高气温(rs=0.726,P0.001)和风速(rs=0.285,P=0.025)与高温中暑发病例数呈正相关;相对湿度(rs=-0.693,P0.001)和降雨(rs=-0.414,P=0.001)与高温中暑发病例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最低气温较高是重症中暑的危险因素(OR=1.854,95%CI:1.606~2.140)。结论绍兴市重症中暑患者病死率较高,日最低气温高与重症中暑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高温中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制定和改进高温中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8年6-8月间高温中暑患者的报告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共报告高温中暑患者342例,其中轻症210例(61.40%...  相似文献   

10.
士兵中暑防范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数千名士兵武装越野跑训练中,中暑士兵发病内因及多项气象因素与中暑的关系,为防范中暑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对4a间41位中暑士兵的病例资料结合当时气象条件进行回顾总结,并依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在6-7月,高温、湿热季节。4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血清酶学改变,15例重度中暑患者热射病者6例,其中1例因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士兵幼年疾病、心理因素及个体热适应是其内因,气象因素中高温起决定作用,但不可忽视31℃气温时的高湿因素。加强急救系统功能是防范或减少、减轻中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