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德卿  陈山  杨刚三 《现代保健》2012,(10):126-127
目的: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感染发生率,从而对高感染率的病种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随机选择的高位胆道梗阻患者100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100例,根据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白细胞、临床症状等统计结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为21%,低位胆道梗阻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为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率,提示胆管高位梗阻为ERCP治疗引起感染并发症的高危病种,应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和比较胆道不同梗阻部位ERCP术后感染率发生情况,从而为预防ERCP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实施ERCP术治疗的胆道梗阻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梗阻发生部位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高位组和低位组,每组患者均为6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ERCP术后感染率发生情况。结果高位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87%,低位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8.20%,高位组患者的ERCP术后感染率显著高于低位组患者,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9855,P=0.0047)。结论胆道不同梗阻部位ERCP术后感染率水平存在差异,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水平显著的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低位胆道梗阻(BDO)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接受ERCP术的BDO患者160例,其中高位BDO患者80例(高位组)、低位BDO患者80例(低位组);依据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和临床症状统计分析两组感染率,并对感染者的胆汁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类型。结果高位组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9例,感染率为23.8%,低位组患者发生胆道感染9例,感染率为11.3%,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组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占22.7%,革兰阴性菌17株占77.3%;低位组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0株,其中革兰阳性3株占30.0%,革兰阴性菌7株占70.0%,两组感染病原菌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BDO是ERCP术引起胆道感染的高危病种,应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术患者1 0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胆道感染分为并发胆道感染组30例和未并发胆道感染组1 01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 040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30例,发生率为2.88%,共培养病原菌4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胆道梗阻位置、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1.087+胆道梗阻位置高位×0.927+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958+合并糖尿病×1.042,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预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ROC曲线,当Logit(P)>11时,AUC值为0.843,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67.43%。结论 E...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具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A组)完成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观察术后血清淀粉酶及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ERCP术后未行鼻胆管引流患者32例(B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为(220.5±53.8)u/L,明显低于B组相同时间血清淀粉酶[(405.8±52.9)u/L,P<0.05)],A组无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感染,亦明显低于B组.结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道感染率。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医院行ERCP术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ERCP术临床路径采取围术期预防措施及口服利福平预防胆道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胆道感染的基础上,于术前口服头孢哌酮与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内胆道感染情况。两组患者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药敏分析。结果术后一个月,试验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胆道感染5例,感染率为4.17%,对照组共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头孢哌酮联合利福平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效果优于单纯利福平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1年6月钦州市中医医院153例行ERCP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统计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患者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8例,发生率为11.76%。1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共分离出20株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6株(占80.00%),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0.00%)。糖尿病(x1)、结石直径(x2)、胆道梗阻位置(x3)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x4)是造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 <0.05),胆汁引流充分(x5)则是保护因素(P <0.05)。最终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为Logit(P)=2.216x1+2.219x2+3.343x3+1.659x4-2.361x5-2.668。模型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结论 ERCP术后胆道感染风险较高,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糖尿病、胆道梗阻位置、Oddi括约肌功能以及胆汁引流不充分均与ERCP术后胆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行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胆道感染组37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集胆道感染组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分型。结果 胆道感染组患者中胆道高位梗阻、ERCP手术时间>1 h、术后胆汁引流不畅、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ERCP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低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高位梗阻、伴随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ERCP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4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3株,占比最高为52.2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8株,不产ESBLs菌5株,两者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碳青霉烯类均完全敏感。产ESB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术前及术后有针对性地给予预防措施提供方向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9例因胆道梗阻行ERCP术的患者资料, 依据其是否伴术后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确定胆道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99例胆道梗阻行ERCP术的患者中, 出现术后胆道感染28例, 未感染171例, 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4.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梗阻类型、CA199、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术前住院时间、结石数目、操作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既往胆道手术史、梗阻部位、年龄、术前使用抗生素、白细胞、血小板、甘油三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结石大小、十二指肠憩室、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术后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数目、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行治疗性ERCP的2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9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考虑合并有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于发病72h内行急诊ERCP选择性插管以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稳定择期行内镜下胆管取石或外科手术治疗;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内科非手术治疗,待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后,行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评估胆总管梗阻情况,再行内镜下一次性取石.结果 23例患者内镜下插管成功率100%,其中ERCP选择性插管20例,EST 3例.并发胆道出血1例,经内镜下局部止血成功,并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7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14例达临床治愈,9例于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联合部分肝叶切除术.结论治疗性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