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膜(BF)模型,研究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BC)对BF的影响及其与万古霉素(VAN)的协同杀菌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并且能够稳定形成BF的SAU 17564,采用TSB-G系统,复制体外BF模型,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BF定量软件COMSTAT对BF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建模3d,BF经256μg/ml BC组、4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7.91±0.21)、(7.95±0.19)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μg/ml BC+4μg/ml VAN组的活菌数为(7.56±0.28)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7d,BF经4μg/ml VAN组、512μg/ml BC组、256μg/ml BC组、128μg/ml BC组及128μg/ml BC+4μg/ml VAN组作用后,BF内活菌数分别为(8.12±0.18)、(8.12±0.10)、(8.11±0.11)、(8.22±0.12)、(8.21±0.16)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μg/ml BC+4μg/mlVAN组、256μg/ml BC+4μg/mlVAN组活菌数分别为(7.47±0.16)、(7.52±0.17)log10 CFU/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建模3d或7d的BF经CLSM观察及COMSTAT分析,256μg/ml BC+4μg/ml VAN组的生物量均比空白对照组、256μg/ml BC组及4μg/mlVAN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芩苷能破坏SAU已形成的3d及7dBF,增强VAN对BF内SAU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成熟生物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黄芩苷组),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 建模3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 μg/ml的试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分别为(5.05±0.27)、5.17±0.31)、(5.27±0.55)log10CFU/ml,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建模7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 μg/ml的试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分别为(5.19±0.30)、(5.24±0.04)、(5.33±0.22)log10CFU/ml,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芩苷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抗菌剂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探索抑制细菌生物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临床分离的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生物膜阳性菌株筛选,检测硝酸镓对生物膜阳性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生物膜的清除作用。结果 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生物膜阳性菌株9株。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生物膜阴性菌株以及9株生物膜阳性菌株的MIC均为16μg/mL。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生物膜的清除率为(86.53±0.96)%,高于对晚期生物膜的清除率[(62.54±1.53)%](t=35.699,P0.001)。结论硝酸镓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清除其生物膜的作用,有望成为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消毒剂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钛合金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抗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细菌悬液定量杀灭实验,观察聚维酮碘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在钛合金盘表面构建24小时细菌生物膜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结构;采用活菌计数法,观察聚维酮碘对钛合金表面的细菌生物膜的抗菌活性。结果实验室条件下,有效碘浓度为0.1%、0.2%、0.3%、0.4%以及0.5%的聚维酮碘溶液作用30秒均可全部杀灭浮游状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均观察到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经过聚维酮碘浸泡作用5min后,同对照相比,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不断升高,钛合金盘上的CFU活菌计数不断下降,0.5%聚维酮碘对细菌生物膜浸泡作用10min后,CFU计数为0。结论实验室条件下,聚维酮碘不仅对浮游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钛合金表面的24小时金葡菌生物膜同样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随着聚维酮碘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提示应用0.5%的聚维酮碘原液浸泡>10分钟才能彻底杀灭生物膜内的细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黄连影响兔组织笼感染模型中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gyrB基因突变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改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感染兔组织笼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单用左氧氟沙星(10mg·kg~(-1)·d~(-1)),单用双黄连(85mg·kg~(-1)·d~(-1)),左氧氟沙星(10mg·kg~(-1)·d~(-1))联合低、中、高剂量双黄连(42.5、85、170mg·kg~(-1)·d~(-1))干预,连续给药5d,提取干预结束后两天组织笼内恢复生长的细菌DNA,扩增,测定分析grlA、grlB、gyrA、gyrB基因序列,比较各基因序列突变情况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单用左氧氟沙星处理后细菌grlA基因序列发生多处突变,grlB、gyrA基因序列发生了两处点突变,而gyrB未发生突变;单用双黄连处理、双黄连联合左氧氟沙星处理后细菌上述基因均未发生突变。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grlA基因中的多处点突变,grlB、gyrA的两处点突变有关,可能与gyrB基因无关。而双黄连能抑制左氧氟沙星诱导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grlB、gyrA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生物膜产量和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将固定菌量的表葡菌与不同菌量(102、103、104、105、106 CFU)的金葡菌共培养,用改良的结晶紫染色法对菌液产生的生物膜进行定量(酶标仪测定生物膜OD570处吸光度),共培养24 h后用血琼脂平板对菌液中的表葡菌进行菌落计数,依据结晶紫定量结果绘制表葡菌生物膜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葡菌生物膜在各时间点的生长形态。结果 表葡菌的生物膜在生长至18 h左右达到顶峰,SEM对生物膜各个时期的形态观察也证实此时期生物膜最厚;加入金葡菌后,表葡菌生物膜产量受到明显抑制,表葡菌(菌量104 CFU)单独培养18 h时生物膜产量为0.40±0.02(OD570处吸光度),加入金葡菌后生物膜产量最高可减少69%(加入104 CFU金葡菌),最低减少18%(加入102...  相似文献   

7.
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并检测溪黄草复方的不同MI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确认。采用人绒毛膜单层细胞体外培养检测受试药物的毒性作用。结果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8 mg/ml,当MIC值增加至192和256 mg/ml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时,其活菌数明显减少。受试药物无体外活细胞毒性作用。结论溪黄草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无细胞毒性作用,具备开发应用的潜力,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外研究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菌株,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以及两药以不同浓度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分别为1.0μg/ml和480μg/ml,MSW分别为10和30000;在联用利福平浓度由0.008~16.38μg/ml时,左氧氟沙星对ATCC25923的MPC由1.0μg/ml降至0.25μg/ml;在联用左氧氟沙星浓度由0.25~0.80μg/ml时,利福平对ATCC 25923的MPC由4.096μg/ml降至0.016μg/ml。结论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降低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缩小MSW。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巴西苏木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抑制生物膜的机制。方法 收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0株,刚果红平板法和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鉴定其产膜能力;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强产膜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药物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油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生长的影响;观察在药物处理后的生物膜内存活菌的数量反映对生物膜的作用效果;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及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外渗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检测溶血环大小反映对分泌α-溶血素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19株生物膜阳性菌,其中强产膜菌9株、弱产膜菌10株;巴西苏木素对强产膜菌的MIC为64μg/ml, MBC为128μg/ml;生长曲线提示对强产膜菌的抑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镜下观察到药物浓度越高,菌体数量越少、聚集越松散;药物浓度增加,生物膜内的存活菌量减少;巴西苏木素对强产膜菌的DNA、RNA的外渗随药物浓度增加,外渗量增大;SDS-PAGE结果表明药物浓度增加,对强产膜株可溶性蛋白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药物浓度增加,溶血环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手术后耐甲氧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骨科手术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分别予以万古霉素(对照组)和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0.00%)、细菌清除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IL-1β、IL-6 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协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被膜(BF)的破坏作用。方法构建SAU生物被膜体外模型;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MTT法行活菌计数。结果 3d或7d的BF,经AMB作用24h后用SEM观察,可见BF均明显少于对照组;BF内活菌计数显示,3d万古霉素(VAN)组、AMB+VAN组的SAU活菌计数分别为(19.14±5.64)、(6.44±1.53)、(3.13±0.95)×107 CFU/ml,7d分别为(43.28±3.74)、(27.39±4.97)、(17.61±2.14)×107 CFU/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AMB+VAN组更少于VAN组(P<0.01)。结论 AMB能破坏SAU已经形成的BF,与VAN联合应用后,可使BF内SAU显著减少,显示出了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酪氨酸(D-tyrosine)联合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生物膜的消除作用,旨在为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导片法建立体外MRSA生物膜模型,将实验分为空白组,D-酪氨酸组,万古霉素组,联合组(D-酪氨酸+万古霉素),每组干预1h、6h、12h、24h后分别用结晶紫及荧光染色,分别在高倍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观察不同组MRSA及其生物膜的变化情况。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中细菌密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D-酪氨酸和联合组明显,每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12小时内万古霉素组及联合组中死菌比例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且联合组与万古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后万古霉素组死菌比例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死菌比例进一步增加。结论D-酪氨酸对体外培养MRSA生物膜具有分散作用;D-酪氨酸联合万古霉素对生物膜中的MRSA具有更好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水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探讨连花清瘟的抗菌作用机制,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体外MRSA生物膜模型,利用酶标仪检测连花清瘟胶囊水提物作用下生物膜生物总量及膜内活菌数的改变,并进一步将体外生物膜中活菌、死菌细菌外基质进行荧光染色,以激光共聚焦观测在药物作用下生物膜中活菌、死菌、细菌外基质3种组分的变化和生物膜厚度的改变。结果连花清瘟胶囊水提物173~10.81mg/ml对MRSA形成期的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破坏MRSA成熟生物膜43.25~0.34mg/ml,此浓度下,酶标仪检测到的连花清瘟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减小,且未见甲氧西林组对成熟生物膜有明显的抑制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水提物173mg/ml能够降低体外生物膜厚度,并可以显著减少生物膜中活菌和死菌数量。结论连花清瘟对MRSA细菌生物膜有破坏作用,提示其可用于耐药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目的 研究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体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通过对青紫蓝家兔进行接种MRSA后产生抗—MRSA抗体,采全血分离血清,用改良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抗体滴度测定;以正常血清为对照,在含MRSA的培养基上作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实验发现血清抗—MRSA抗体效价为1:32,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抗体组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MRSA抗体在体外对MRSA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将对MRSA感染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及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随着医用内植物广泛使用和创面感染患者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生物膜相关感染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研究回顾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简述细菌从定植、分泌胞外多聚物到生物膜结构成熟,直至解离使感染播散的研究前沿,特别介绍了生物膜受自身信号系统和外界环境调节的分子机制;分析表明,探讨生物膜形成与调控的分子机制对寻找特异性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临床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CA)联合头孢他啶(CAZ)对小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BF)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2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A组(300 mg/kg.d)、CAZ组(65 mg/kg.d)和BCA(300mg/kg.d)+CAZ(65mg/kg.d)组,每组各7只,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野生株为实验菌株,体外培养形成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建立腹腔BF感染模型后分别给予BCA灌胃,CAZ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药物作用24h后取出载体经连续稀释法进行细菌活菌计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载体表面BF的形态变化;腹腔感染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药物治疗24h后,各药物组载体表面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BCA+CAZ组与CAZ组、BCA组比较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1);SEM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与各药物组比较载体表面BF形成多而稠厚,BCA+CAZ组BF明显稀薄,只见少量细菌黏附;腹腔感染组织病理学表现空白对照组炎症表现最为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BCA+CAZ组只见轻度炎症反应。结论 BCA单独作用可抑制小鼠腹腔PAE感染早期BF的生长,与CAZ联合应用,CAZ对BF的杀菌作用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P G Stumpf  G Byers  T Lloyd 《Contraception》1986,33(4):395-399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toxin-producing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TSS-S aureus), and with the use of some vaginal devices such as tampons or contraceptive diaphragm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onoxynol-9 (N-9), and of a newly-approved vaginal contraceptive sponge (VCS) containing N-9 on the growth of TSS-S aureus in vitro. Flasks containing culture media inoculated with TSS-S aureus were incubated at 37 degrees C for 30 hour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ither a VCS, or N-9 alone. At 0.5, 1, 2, 6, and 12 hours, there was suppression of TSS-S aureus colony counts in media containing VCS, compared to control. Colony counts from media containing N-9 demonstrated suppression at 0.5, 1, 2, and 6 hours. After incubation as long as 30 hours, colony counts from VCS-containing media approached, but did not exceed, counts from control media. From these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VCS containing N-9 does not enhance the growth of TSS-S aureus in vitro. Instead, an inhibi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for at least 12 hours is observed in media containing VCS, consistent with a bacteriostatic effect. If such an effect is also present in vivo, it would suggest that this type of VCS is unlikely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TS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聚维酮碘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为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左氧氟沙星+聚维酮碘)和对照组(头孢曲松+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感染率、愈合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程度:甲级143例95.33%,乙级3例2.00%,丙级4例2.67%;对照组切口愈合程度:甲级126例84.00%,乙级15例10.00%,丙级9例6.00%;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1.33%,分离病原菌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对照组切口感染19例,感染率为12.67%,共分离病原菌1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其他3株;观察组患者愈合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聚维酮碘在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氰碘柳胺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6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的MIC值范围均为0.5~2.0 mg/ml,MIC50均为1.0 mg/ml,MIC90均为2.0 mg/ml。结论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体外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两者间的MIC50与MIC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