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998年1月~2012年1月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17例,施行病灶刮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局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7.4年,15例病灶消失未发现复发病灶,2例骶髂关节处残留病灶但无临床表现。结论儿童髂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需要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手术充分刮除病灶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可以防止髋臼塌陷,获得良好髋关节功能,局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可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的选择。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手术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有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单纯行病灶清除术,2例加行胫骨取骨植骨术,1例行病灶清除、腓骨取骨植骨及Tsfu{内固定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5年,平均4.7年。5例患者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行内固定者脊柱稳定性好,恢复时间最短。结论 多节段病灶及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均应行手术治疗。病灶清除加植骨为基本手术方式,对脊柱稳定性有影响者宜加用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本科近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颅骨8例,下颌骨2例,椎体及下肢5例,临床行病灶全切,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为主要结构特征的肉芽肿。1973年Schajowicz等极告106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其中肋骨9例。国内报道的44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中,发生于肋骨的仅3例。我院曾收治2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的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5年12月间于本院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行病灶内甲基强的松龙注射,66例患者接受了病灶内刮除手术。共有84例获得随访。结果 35例单纯激素注射治疗的患者中1例股骨受累的患者1个月后出现病理骨折,经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28例病灶完全吸收,7例患者的病灶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变的局部复发。4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病灶完全吸收,植骨愈合,14例患者病灶有不同程度的愈合,3例患者出现病灶增大。结论对于脊柱、骨盆以及上肢受累的患者首选病灶内的激素注射,对于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密切的观察。而病变累及下肢的股骨、胫骨时可以采用手术刮除肿瘤,并进行植骨,必要时使用内固定以预防病理骨折。  相似文献   

6.
李国艳 《医学综述》2011,17(1):158-159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例儿童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例锁骨患者因术中不能明确诊断给予单纯刮除,其余15例患者均给予病变刮除植同种异体骨手术。结果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儿均为嗜酸性肉芽肿,除1例患者1年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外,其他15例患者一次愈合。结论对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患儿误诊的原因是其影像学表现易和其他疾病混淆,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X线图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 19例 ,其中单发者 15例 ,多发者 4例。病灶刮除植骨 11例 ,脊柱病变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4例 ,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1例 ,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4例 ,所有病人获得随访 1~ 10年 (平均 4 .5年 ) ,病变均顺利愈合。文中同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上较罕见.本文对1例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PET/CT及ECT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影像科医生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共6例,以局部疼痛或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单发型5例,多发型l例;病变肋骨切除6例.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X线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同期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1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及预后,并总结为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2:1,年龄2~65 (13.5±5.2)岁。发生部位:额部9例,顶部6例,颞部5例,枕部1例。18例患者主诉为发现头皮下包块伴局部压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伴恶心呕吐。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入院常规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胸部平片及四肢X线、心电图、头颅平片或CT检查。本组20例患者行扩大病灶切除术,1例多发颅骨病灶并有颅底侵犯行骨穿后转血液科继续治疗。进行诱导化疗治疗。所有20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2例在3年内出现其他部位再次出现发病,予以再次手术,1例广泛颅骨侵犯者经血液科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目前对于单发病例主张扩大颅骨切除术。术中需要处理病变硬膜,对于多发及侵犯颅底的SEG者活检明确后可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均复发或未控。所有复发病例再程放射治疗后消失。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化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均复发或未控制.所有复发病例再程放射治疗后消失.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化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15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5例;胃镜检查18例,诊断为胃癌8例,胃溃疡6例,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11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5例,胃癌根治术6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1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2例,胃癌根治术9例。结论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陈前芬  肖增明  李世德 《广西医学》2009,31(11):1680-1681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X线、CT、MRI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脊柱EG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有的夜间疼痛明显,X线表现为早期椎体呈溶骨性破坏,晚期椎体塌陷呈扁平椎,其上、下椎间隙正常,附件一般不受累,单纯附件破坏罕见;CT主要表现为受累椎体多囊状不规则溶骨性破坏,骨皮质破坏,无明显膨胀性改变;MRI表现为骨质破坏CT和MRI征象无特异性。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随访3个月至7年,局部疼痛均缓解,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植骨完全融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及植骨融合是治疗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灌肠检查7例,均未获确诊,误诊为结肠癌4例,肠结核2例,节段性肠炎1例。纤维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10例,确诊嗜酸性肉芽肿5例,诊断为结肠肿块5例。术中快速活检6例,均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手术行病变肠段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横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9例随访0.5-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纤维肠镜和术中快速病检是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颈椎嗜酸性肉芽肿(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颈椎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经过,3例有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其中2例行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1例行颈后路附件病灶清除和桥式植骨术,2例只有颈痛和颈部活动受限,行石膏围领固定。结果:3例经手术治疗者随访10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2例非手术治疗者中1例失随访,另1例病变停止发展而自愈。结论:本病有自愈倾向,也有转变为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损。多发生于儿童。其恶变率<1%。我院小儿外科与一附院骨科自1972~1991年共收治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对多发性患儿术后新发病灶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采用自体肋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胸椎结核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10年7月间手术治疗胸椎结核10例,行一期经胸廓胸膜外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胸椎结核。结果随访1年,全部1例均获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无结核复发,无其他并发症。1例植骨未愈合,出现假关节,佩戴支具,卧床休息后,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对胸椎结核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手术前后配合中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是一种溶骨性疾病,其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常首发于颅骨的额、顶部,进展缓慢,可侵犯全身骨骼。本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我科从2006-09~2012-10共收治9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