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行切除术的7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显示其肿瘤全部切除。3例术前单侧视力丧失患者术后视力无改善;1例左眼光感患者术后左眼20cm手动;其余3例患者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大小2.5-6cm,病人均表现为视力减退。均行开颅手术,单侧额下入路14例,翼点入路8例,双额经纵裂入路3例。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1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变化5例,视力减退4例。结论 应用恰当手术入路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全切除,并改善病人视力。  相似文献   

4.
刘顶新  郭西良  张圣邦  马奎  姜国伟  钱锋 《安徽医学》2010,31(11):1343-1344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分别采取右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2例,纵裂入路2例,翼点入路5例。所有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切除,术后随访1年。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onⅠ级)8例,次全切除(SimponⅡ级)5例。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9例,1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经治疗后改善。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双目失明,头痛症状部分或完全消失,无一例死亡。结论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在综合肿瘤的部位、术者的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个体化地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P<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 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 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 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simpson Ⅰ级2例,simpsonⅡ级5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2只眼视力恶化.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易于处理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便于保护视神经与周围血管,是切除大、中型TS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在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垂体腺瘤全切14例(82.35%),次全切3例(17.64%)。术后6例出现一过性尿量增多,1例出现尿崩,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神经内镜可观察鞍底及周围重要结构(颈内动脉隆凸、海绵窦、鞍结节、斜坡等),并了解肿瘤切除情况。结论: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内镜可做到二者优势互补,提高肿瘤切除率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35例经CT扫描和 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扩张鼻道后,沿中鼻甲找到蝶窦开口,沿蝶窦开口向下切开鼻中隔黏膜,充分打开蝶窦前壁,咬除蝶窦黏膜,暴露鞍底、双侧视交叉隆起、颈内动脉隆起及斜坡,对上述结果 辨认清楚后,用磨钻打...  相似文献   

9.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单鼻孔经蝶微侵袭垂体瘤切除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7月~2005年8月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切除23例垂体瘤。结果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19例,近全切4例,术后21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10例视力好转,4例病人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均于1~2周后恢复。23例病人随访3~16个月,未见复发,无传统唇下入路常见的唇部麻木、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能达到微创的目的,能更好显示鞍上和鞍旁的肿瘤,神经内镜能清晰显示手术显微镜不能看清的部位,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的主体等方面具有其优势,二者结合能更安全更完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2.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最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双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的手术要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者5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9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短暂性轻度尿崩5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均为术前双侧视力显著下降且病程超过3年者.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对鞍背和三脑室下部、海绵窦均有良好暴露.术中严格遵循先断肿瘤基底或离断基底大部后再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潜在蛛网膜间隙、蛛网膜束带分离切除肿瘤是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常见肿瘤,常累及视神经,首发症状多为视力损伤,切除肿瘤的同时提高或保留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方法:对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 Ⅰ级7例,SimpsonⅡ级切除14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视力好转18例,视力无减退2例,视力恶化2例,嗅觉丧失2例,减退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创伤小,对视神经和嗅觉功能保护更好。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结合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36例患者均使用德国蛇牌神经内镜和德国徕卡MS-Ⅱ型手术显微镜,主要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神经内镜辅助观察旁边及深部结构并切除残余肿瘤。于鼻中隔后1/3处切开鼻黏膜约1.0cm并剥离,暴露骨性鼻中隔并离断,暴露双侧蝶窦开口,磨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腔,磨开鞍底,在切除肿瘤过程及肿瘤切除后均用神经内镜伸入鞍内观察。尤其是在手术显微镜观察的盲区,对于手术显微镜下难于切除的残余肿瘤在神经内镜下切除。术毕修补鞍底,鼻黏膜复位,单鼻腔填一小条碘仿纱条。结果:在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下全切除肿瘤32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更微创,视野更清晰,照明更好,能显示手术显微镜不能看清的部位,最大限度地避免术中的误伤,能更安全更完全切除肿瘤,而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视力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从2009年6月—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1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额外侧入路及翼点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额外侧入路8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5例。经翼点入路9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2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3例,2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2例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术中注意对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体瘤是颅内良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瘤较理想的方法,而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颅面无改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护理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我科2004年以来共收治7例垂体瘤患者,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及积极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7~56岁。该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多有额颞头痛,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双颞侧偏盲,经MRI及CT检查示:肿瘤均于鞍内及鞍上生长,无显著的鞍旁侵犯且蝶窦气化良好。经术后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无一例颅内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42例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有1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脑脊液漏5例,尿崩症7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迟发性出血1例,低钠血症2例.结论 做好对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6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激素改善、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47例(78.33%),次全切除6例(10.00%),大部切除6例(10.00%),部分切除1例(1.67%).共55例(91.67%)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分泌型腺瘤共有12例(20.00%),其术后功能性激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共13例(21.67%).其中,7例(11.67%)出现尿崩症,4例(6.67%)脑脊液鼻漏,1例(1.67%)鞍上池出血,1例(1.67%)新发垂体功能低下.随访3个月~3年,2例(3.33%)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其中额下入路19例,翼点入路14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6例。结果46例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42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39例,无改变5例,视力减退2例。结论适宜的手术入路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