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行切除术的7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显示其肿瘤全部切除。3例术前单侧视力丧失患者术后视力无改善;1例左眼光感患者术后左眼20cm手动;其余3例患者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纵裂分离时在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下锐性逆向分离,且要分离足够开,从大脑前动脉膝部至蝶骨平台,必要时可同时在第一间隙和第四间隙操作切除突入三脑室底的肿瘤,而不牵拉视交叉和三脑室底。肿瘤切除从中线开始,先分离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蛛网膜内瘤内分块切除减压,分离肿瘤和神经之间的蛛网膜界限,依次分离视力较差侧、视交叉、视力较好侧,最后分离垂体柄以及脚尖窝的肿瘤,注意保护蛛网膜界限完整。评价术前、术后视力变化以及肿瘤是否全切。结果:随访3个月~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1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病人中,视力好转15例,没有变化5例,1例恶化。2例额叶静脉梗塞性出血。结论: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采用经纵裂入路和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除有效率、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除有效率高达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4%(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显著,切除有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P<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总结采用显微手术技术治疗3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9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毗邻关系选择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全切肿瘤,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及其辅助的工作系统进行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7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6例.结果 19例患者中,全切除肿瘤17例,近全切除肿瘤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脑脊液漏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垂体腺瘤切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鞍区 Rathke 囊肿(RCC)的临床特点与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9例 RCC 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手术,采用清除囊液加囊壁部分切除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者改善,无脑脊液漏、永久性尿崩与垂体功能低下,随访4~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囊液清除加囊壁部分切除的方法治疗 RCC ,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具有并发症少、对内分泌干扰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4cm的9例中,采用双测额下入路2例,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Ⅱ级)16例(80%),其中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均获得肿瘤全切,Simpson Ⅲ级切除4例(20%)。在有视力下降的18例患者29只眼中,术后视力改善20只眼(69.0%),无改变7只眼(24.1%),加重2只眼(6.9%),其中术前单眼视力严重下降者术后均无恢复。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中视力改善6例,无改变1例。结论:保护对视神经供血的穿支血管,注意肿瘤侵入视神经管情况,是视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崔凯  王洪 《中外医疗》2010,29(7):26-2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间治疗的大型垂体腺瘤患者36例,手术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66.7%),次全切除10例(27.8%),部分切除2例(5.6%)。28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有所改善,肿瘤复发2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崔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常见肿瘤,常累及视神经,首发症状多为视力损伤,切除肿瘤的同时提高或保留患者视力尤为重要。方法:对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的2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impson分级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手术切除肿瘤达到Simpson Ⅰ级7例,SimpsonⅡ级切除14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视力好转18例,视力无减退2例,视力恶化2例,嗅觉丧失2例,减退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创伤小,对视神经和嗅觉功能保护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择60例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有效切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切除率(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护理组中,分别有3例(10.00%)和1例(3.33%)患者发生尿崩症;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鼻漏;且护理组的死亡率(0)优化于对照组(6.67%)。结论: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强化术前常规护理和术前准备,于术后严密检测,有效处理并发症,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经颅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颅显微手术技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S impsonⅠ级切除者8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术后视力改善28例,视力无变化15例,视力恶化2例。大型肿瘤术前视力显著下降者,术后视力多恢复不理想。结论:鞍结节脑膜瘤经颅显微手术治疗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向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须仔细辨识和保护鞍区重要结构,提高手术技巧是改善肿瘤切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体化诊疗中心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入院的70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库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处理,总结多学科融合模式下经鼻蝶窦入路库欣病的护理。其中男性13例,女性57例,合并有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可能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42例。临床多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及痤疮等体貌改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女性还存在闭经或月经不规则。术后内分泌功能低下61例、鼻腔渗血渗液56例、尿崩症41例、头痛33例、精神性惊恐发作1例,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全面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并症及早期并发症防治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重点。护士应在多学科融合团队中,结合循证护理及患者个体需求,提供全病程、有侧重的专病护理。  相似文献   

16.
刘党奇  王辉 《微创医学》2022,(4):510-512
目的 总结经鼻入路内镜微创手术和经单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临床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鞍区脑膜瘤和经鼻入路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异同点。结果 采用经单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中,8例获得SimpsonⅡ级切除,2例获得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中损伤两侧大脑前动脉,术中脑膨出,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最终死亡;2例术后出现脑叶散在挫伤,给以脱水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术后幻觉,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和垂体后叶素后恢复。采用经鼻入路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例患者获得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漏,予以腰池引流和脱水治疗后好转。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适用于切除较小体积的鞍区脑膜瘤,但不适合瘤体完全包绕主要动脉的病例。经单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不适合需要同时处理颅底骨质的瘤体,经鼻入路内镜微创手术适用于瘤体两侧不超过颈内动脉的较小体积的鞍区脑膜瘤。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是在扩大经鼻蝶入路和神经内镜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相关解剖的研究进展,手术适应证已经扩展至处理颅底中线病变,如鞍上、鞍前、鞍后、鞍旁、斜坡和颅颈交界处等方面病变。现就以上各方面国内外相关解剖及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蔡博文  陈兢  李浩  王翔  周良学  游潮 《西部医学》2008,20(1):102-103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显微手术入路、手术策略及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对23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采用单纯额下入路,16例采用扩大额下入路。20例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结果术后15例视力恢复,手术并尿崩发症6例;1例死于术后中期下丘脑反应。结论扩大额下入路能够处理绝大多数的鞍结节脑膜瘤,恰当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术中技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最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视力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从2009年6月—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1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额外侧入路及翼点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额外侧入路8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5例。经翼点入路9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2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3例,2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2例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术中注意对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