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延华教授为龙江韩氏妇科流派的第四代传人,其认为产后痹证是由于产妇产后气血不足,百节空虚,卫表不固,腠理不密,加之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痹阻关节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产后虚弱筋脉失养,兼夹外邪所致。龙江韩氏妇科治疗本病,不外乎补、养、散、通四法。然而,证见瘀血互结,邪气阻络之象时,仍需谨记此刻气血已伤,元气已损,切忌一味祛邪,独用大剂辛散祛风,或用寒凉之品,令其阴血更伤、脾胃受损。当攻补兼施,平调阴阳,注重顾护脾胃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以运行,正气乃充,邪气则褪。  相似文献   

2.
产后关节痛为妇人产后所患痹症,多以“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中风”等相称。《太平圣惠方·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中载有“夫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者,是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冷气初客于皮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仁,羸乏少气。风气入于经络,夹寒则挛急也”。分析了本痛的病机及表现。此病为产后痹症,病机是由于产后肾气亏虚,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血大虚,以致防护不密,外受风寒侵袭。风寒客于脉内血泣而不行,脉不通则痛,故有腰痛、膝痛、乏力等症;气血虚弱,营卫不能宣泄,则肌肤有凉感,更重要者,妇女生产时娩出了…  相似文献   

3.
刘宗莲  高荣林 《中医杂志》1997,38(4):209-210
1 产后痹证产后痹证是指产后百脉空虚,气血不足,复受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拘挛疼痛,不能屈伸的一种病证。路老认为,产后痹证不同于一般的痹证,有多虚多瘀的特点。其气血亏虚乃病之根本,只有正气强盛,人体才能在药物的协同下驱逐病邪。因此治疗上宜大补气血,濡润筋脉,通利关节,而不宜过用辛烈刚燥,更伤阴  相似文献   

4.
产后痹是妇人在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所患的痹证。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产褥期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及瘀血阻络有关。在治疗上多从血痹、气血亏虚、祛邪化瘀论治。清代吴师机明确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痹病的论述较多,但在治疗产后痹方面理论欠系统化,治疗欠规范化。本文在此概述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中医外治疗法对产后痹的治疗,以期能够促进中医外治法理论系统化和治疗规范化的进展,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治疗产后痹的思路和方法。下面就产后痹的中医外治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风湿病可归为痹证的范畴。痹证多由外邪入侵人体、肌肉、筋脉、骨节等处,气血运行受阻引起。临床多见肌肉疼痛、麻木、重着、甚至关节肿胀、伸展不利等症。究其原因多由机体气血不足,营卫气虚,肌腠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所致。产后风湿病常发生于素体气血偏亏,又有产后失血  相似文献   

6.
产后妇女易于患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尽、产后便秘等。由于产后气血大伤,不便用药,而饮食调理则有独到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痹指产褥期和产后百日内所患的痹病。是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称之为"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痛风"、"产后中风"等,现代医学称为"产后关节痛"、"肌肉风湿症"或"产后风湿病",后经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提议,将妇女产褥期及产后百日内(包括流产、小产)所患痹病,统称为"产后  相似文献   

8.
<正>《傅青主女科》方治疗产后缺乳,临床效果明显。笔者参其精髓,结合临床,体会如下。1气血亏损,补气生血傅青主治产后缺乳,首先以气血亏损立论。妇女以血用事,下之经血,上之乳汁,均赖血以化生。产后失血较  相似文献   

9.
浅论产后病机四要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一旦妊娠 ,体内气血阴阳即发生了特殊的生理变化。首先月事停闭 ,阴血下聚以养胎儿 ,上行以促进乳房发育 ,为哺育婴儿作准备。当怀胎十月分娩 (不管顺产与否 )时 ,冲任阴阳气血又上注为乳汁的分泌 ,下行促进产后胞宫的复原及恶露的排泄。因此 ,妇女由生理性分娩常可导致产后的特殊病理变化。1 产后病的病机特点由于分娩之时耗伤气血 ,故产后以气血俱虚为多见。古人谓“产后百节空虚” ,由于正气不足 ,邪气易侵 ,稍有不慎 ,则易致病。而且产后病变化多端 ,正如《妇人良方》所说 :“犯时稍微秋毫 ,成病重如山岳。”产后病及内则脏腑经脉 …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临床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逾百例 ,在总结病案时发现 ,有16例患者发生于产后 ,这些患者起病时间、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与产褥期生理密切相关 ,且与其它类型的面瘫同中有异 ,故引起笔者重视 ,今冠以“产后面瘫”加以鉴别 ,以利于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顾名思义 ,产后面瘫是指发生于产后的周围性面瘫。根据手中的资料统计 ,此类面瘫多发生于产后 6~ 8个月之间 ,且患者体型多偏瘦。中医认为 :大凡妇人生产 ,百节开张 ,血脉流散 ,气血大虚 ,最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故临床上常见有产后痹证、产后偏瘫等疾患。产后面瘫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古代曾有…  相似文献   

11.
<正> 痹论篇第四十三“痹”,闭也,有气血闭塞不通之义,这里指痹证。本篇主要论述痹证之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和分类。重点内容有:一、痹证是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因三气偏盛不同,而有行、痛、著三种痹证,因发病与季节有关,又分为筋、脉、肌、皮、骨五痹;病久不去,可随其合深入成为五脏六腑之痹。二、叙述痹证之预后,认为在肌表者易已,留连筋骨者疼久,客于脏腑者预后差;以及针治的原则是随病之所在而刺之。三、指出营卫之气的来源、功用和痹证的关系,痹证的症状、病机和热痹的概念。痿论篇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12.
姜泉  焦娟  张华东 《北京中医药》2010,29(9):664-666
路志正教授认为营卫失调是产后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气血亏虚,风湿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外邪留著营卫,营卫失和,气血痹阻不通则发为痹证.路老临证善用调和营卫法,以益气固卫为先,审其虚实,或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路老主张用药不能偏寒偏热,寒则冰伏血病,热则伤津动血,宜选性平之药,调补气血营卫,方以防己黄芪汤加昧治疗.除用药治疗外,路老还强调应注意适寒温,调畅情志,避免感受风寒湿热外邪,注意产后的调理和保健,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崩漏治验     
崩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三:一为内因七情的影响,二为外界气候的变化,三为劳倦起居不节。其病机主要有:脾虚失统,血不归经:由于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吸收转输作用化赤为血,悉归于脾统,故有脾生血统血的说法。脾虚则中气下陷,血无所统,而导致崩漏的形成。气血两虚,摄血无权:妇女以血为用,然血为气配,气虚不能摄血,血去则气随血伤,有形之血也可暴  相似文献   

14.
产后病是伴随妇女产后出现的一系列疾病,祖国医学对其有较多的研究。但随着时代变迁,产后病也呈现出新的病理特点,辨证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近年来,对产后病的临床辨治研究较为深人,并略具心得。今介绍如下。l气血亏损补鲜气血妇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足,百病由生。临产时往往首先伤及气血,故气血亏损是产后病的主要的病理基础。导致产后气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临盆出血过多,气随血脱;产时用力过度,气血耗散;素体虚弱,加之产创,气血难复;产后饮食失调,牌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常见的气血亏损产后病有胞衣不下,产后血晕危象…  相似文献   

15.
痹证由风寒湿邪闭阻络脉所致,属实者多,属虚者亦不少,久痹不愈或大病之后及产后气血不足,脉络失养而作痛,此即痹证之属虚者。叶天士谓:“络虚则痛”就是指此而言。证见肢体关节酸痛,痛处不固定,劳累加剧,伴有心悸,乏力、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脉弱等症。《临证指南医案》华玉堂按云:“症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临证指南·痹证》又谓:“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宜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参术  相似文献   

16.
<正> 上海蔡氏妇科传至吾师蔡小荪已七世,其行医四十余年,谙熟祖传医术之真谛,汇集各家各派之长于一身。我师事蔡老,时间不久,虽有颖悟,犹未能窥其堂奥。现就随师临诊治疗产后杂病之验案,试作简述,管窥蠡测,在所不免。蔡老认为:妇女新产以后,由于分娩时造成的产伤和出血,以及临产努气劳乏等,可使产妇元气受损,体力亏耗,“百节空虚”抵抗力差减而出现阴血偏虚,阳气易浮等症,如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蔡老对于产后病  相似文献   

17.
郭爱鱼  王玉明 《河南中医》2003,23(10):74-74
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医者治之往往重其瘀血未尽的一面 ,多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对其体质因素、个体差异等方面重视不够。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养血活血、疏肝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 3法 ,用于人工流产及产后出血不止的调理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简介如下 ,供同道参考。1 益气养血活血人流及产后由于气随血失“气血俱去” ,多为气血亏虚之体。血亏则肝不藏血 ,气虚则统摄无权 ,瘀血未尽又血不归经 ,因而导致下血不止。临床常可见气血亏虚与瘀血阻滞并存之证。气血不足则血行不畅 ,瘀血更盛 ,瘀血不祛新血不生 ,气血…  相似文献   

18.
庞玉琴教授认为,气血失调、脏腑失和为产后抑郁主要病机,主要涉病脏腑为心、肝、脾,在治疗产后抑郁时,以移情易性,畅气通滞,养血安神为治疗总则。庞教授治疗产后抑郁,调气血与和脏腑并举,移情志与安神魂并重,不忘多虚多瘀之机,辨证分型且分段论治,以气血为路,脏腑为靶,畅气养血,调志安神。肝气郁结者,方用自拟疏郁清明汤;心脾两虚者,方用自拟补益定神汤。庞教授治疗产后抑郁强调当分阶段施治:若妇女新产阶段发生产后抑郁,以活血祛瘀为主,加川芎、桃仁、炮姜之品;若妇女产后子宫已恢复,以补益气血为要,加当归、丹参、黄芪之品。另外,产后用药需要注意:产后不宜单用过用补益之品;产后不宜单用破血之品;产后不能过用寒凉;产后不能过用辛散之品。  相似文献   

19.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外邪之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从其热型来看,除了书上所描述的"续来寒热"、"如疟状"的常见热型外,也可表现为不典型的热型,如自觉时发寒热等.从经血情况看,热入血室后,不但可以见到经血时断时续、经血不畅等阻于胞宫的情况,还可以见到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经血淋漓不断、或血崩下血等,也可表现为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解,瘀阻于胞宫的不同情况,因为妇女经期外感,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热随血解,不药而愈.而在月经期或产后,胞宫空虚之际,热聚于内,邪热与经血相搏,正邪交争,不得外解,就可出现瘀阻胞宫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0.
早在唐代《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中即有:“产后中风,身体疼痛,四肢蕤弱不遂……”的记载。广义的说:“凡是产后或产褥期发生的痹证均属“产后痹病”;狭义指:妇女在产后出现肢体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证,为“产后痹证”,或称“产后痛风”等。《医方类聚》说:“夫产后中风,筋脉四肢挛急者,是气血不足,脏腑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役,动伤脏腑,虚损未复,为风邪所乘,风邪冷气初客于皮肤经络,则令人顽痹不仁,赢乏少气,风气入手筋脉,挟寒则挛急也。”若日久不治或误治,每可致顽证痼疾,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