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循环血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和IgE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80例,根据诱导痰液中性粒细胞(Neu)和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分为Neu组、Eos组、混合组和寡细胞组,检测循环血Th1/Th2和IgE水平,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Eos组和混合组的Th1/Th2(0.56±0.12、0.59±0.15)明显低于Neu组(0.77±0.23)和寡细胞组(0.72±0.19),但IgE水平[(12.3±4.5)、(11.9±4.3)mg/L],比Neu组和寡细胞组[(7.6±3.2)、(7.2±3.1)mg/L]增加,IFN-γ[(32.6±9.5)、(30.5±8.6)mg/L比(21.2±6.8)、(20.9±5.7)mg/L]和IL-4[(25.7±6.8)、(23.3±6.5)mg/L比(12.4±4.3)、(11.5±4.2)mg/L]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组和混合组患者哮喘病程和严重程度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吸烟和气道感染率增加;Eos组和混合组患者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炎症表型组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量(MMEF%)、50%用力呼气流量(FEF 50%)和75%用力呼气流量(FEF 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不同的炎症细胞表型,与循环血Th1/Th2和Ig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联合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依诊断标准连续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7例,ACO患者67例和非ACO(NACO)患者70例。采用一氧化氮电量法测定患者FeNO,计数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2组患者的FeNO水平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2个指标对ACO的诊断效能。结果 ACO组有效完成FeNO检测67例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2例,而NACO组分别为70例和47例。ACO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36.50(21.25)ppb和4.25%(13.12%),明显高于NACO组的21.00(10.00)ppb和0.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89,P0.05;Z=-5.979,P0.05)。ACO组患者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分布与NAC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FeNO、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和0.847,最佳临界值为25.50ppb和2.30%。联合检测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任一指标大于临界值为ACO诊断标准,诊断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638。结论 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用于ACO诊断的良好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影响,了解吸烟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3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并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结果 2组患者ICS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吸烟组(2.0±0.4)%,非吸烟组(4.6±2.5)%,治疗后吸烟组(1.1±0.5)%,非吸烟组(1.8±l.6)%,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71,P<0.05).eotaxin治疗前吸烟组(3.5±2.1)×10-3 mg/L,非吸烟组(8.6±2.3)×l0-3mg/L,治疗后吸烟组(3.1±1.5)×10-3mg/L,非吸烟组(3.6±1.3)×l0-3mg/L,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4.172,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F=1.563,P>0.05),IL-8浓度(F=1.793,P>0.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中性粒细胞(F=9.632,P<0.05)及IL-8浓度(F=5.720,P<0.05),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而吸烟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F=15.879,P<0.05)及eotaxin(F=12.365,P<0.05)远低于非吸烟组.结论 2组患者ICS治疗28 d后,痰中炎性细胞及递质均有所改善,但吸烟组改善程度较非吸烟组差.吸烟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及IL-8浓度高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而嗜酸性粒细胞及eotaxin水平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对变应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新诊断或未经规范治疗的哮喘患者147例。将患者分为变应性哮喘组(n=107)和非变应性哮喘组(n=40)。在规范化治疗前,进行FeNO、肺功能、血清总IgE等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eNO对变应性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变应性哮喘组FeNO水平和血清总IgE值均明显高于非变应性哮喘组(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和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变应性哮喘组中FeNO水平与血清总IgE正相关(r=0.298,P0.001),而与FEV_1%pred、FEV_1/FVC、FVC%pred无相关性;非变应性哮喘组FeNO水平与上述四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变应性哮喘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与阴性的患者间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诊断变应性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最佳阈值为40.05ppb(1ppb=1μL/m~3),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5.0%。结论:新诊断或未规范治疗的变应性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升高,与血清总IgE值正相关;当FeNO40.05ppb时,变应性哮喘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早期诊断小儿支气管哮喘及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急性发作期患儿纳入急性期组,将40例缓解期患儿纳入缓解期组,并将急性期组患儿按病情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23)。比较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不同病情程度急性期患儿的FeNO、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FeNO与PEF%、FEV_1%、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FeNO(68. 30±9. 21) ppb、IgE(279. 32±78. 05) k U/L分别高于缓解期组(39. 27±5. 38) ppb、(185. 70±52. 36) k U/L,而PEF%(73. 50±9. 85)%、FEV_1%(78. 53±9. 76)%分别低于缓解期组(89. 65±6. 53)%、(90. 12±6. 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FeNO、PEF%、FEV_1%、IgE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法分析显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儿FeNO与PEF%、FEV_1%呈显著负相关(r=-0. 827、-0. 793,P 0. 05),与血清IgE呈显著正相关(r=0. 780,P 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FeNO异常升高,且与肺功能指标PEF%、FEV_1%和血清IgE有显著相关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评估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Eos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和血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呼出气FeNO、血Eos、Eos%及TIgE水平,并分析FeNO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呼出气FeNO为(51.48±13.09)ppb,明显高于对照组(11.29±4.37)ppb;观察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15.39±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64±4.2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s、Eos%及TIgE水平分别为(264.28±32.19)×10 6/L、(6.39±1.21)%、(134.38±19.73)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7.49±9.74) ×10 6/L、(1.21±0.59)%、(92.10±11.49)kU/L],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FeNO水平与TIgE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Eos计数和Eo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呼出气FeNO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操作检查,其检测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哮喘患者的慢性气道炎症状况,尤其是对于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且有利于评估哮喘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细胞(Eos)数量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ECP)判断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9例缓解期和8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格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病情加重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持续发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r值-0.654、-0.723,均为P<0.01)。结论: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可了解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支气管哮喘19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将其分为急性发作组(114例)和非急性发作组(79例)两组,并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114例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49例)、中度(43例)和重度(22例)。观察比较急性发作组和非急性发作组FeNO和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eNO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效能。观察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及肺功能指标情况,分析Fe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FeNO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组,PEF%、FEV1%和FVC%明显低于非急性发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标准误为0.074,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最佳截点是56.50 ppb,敏感度为75.48%,特异度为94.03%。不同病情程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及PEF%、FEV1%和FVC%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加重FeNO逐渐升高,PEF%、FEV1%和FVC%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FeNO与PEF%、FEV1%、FVC%均呈负相关。结论 FeNO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效能较好,持续监测有助于病情评估,且测定操作简便、无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患儿实施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探究其对病情评价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进行哮喘治疗的患儿92例,处于慢性持续期的患儿纳入慢性哮喘组(30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儿纳入急性哮喘组(62例),对急性发作期患儿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分组,分为哮喘未控制组(20例)、哮喘部分控制组(20例)及哮喘控制组(22例),对于病情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时期的患儿进行FeNO比对,并对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IgE、呼气峰流速与预计值百分比(PEF%)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哮喘、急性哮喘之间、不同时期患儿之间FeNO、FEV1%、IgE、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支气管哮喘导致FeNO值提高,FeNO可作为判断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茶碱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诱导痰IL-6水平的变化.评价IL-6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茶碱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早餐及睡前各口服缓释茶碱100mg,吸入沙丁胺醇200μg,每日3次;对照组吸入沙丁胺醇200μ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以诱导痰法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月和2月的痰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IL-6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2月,治疗组IL-6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95±67)pg/ml,(378±69)pg/m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茶碱具有降低患者诱导痰IL-6水平的作用,此可能为茶碱治疗哮喘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