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和多种维生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DPN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素E1和多种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S)和果糖胺(FA)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PBS和FA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V、SCV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的MCV、SCV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和多种维生素对DPN的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台明 《医学信息》2010,23(4):1035-1036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奚和明  吴文波 《医学信息》2009,22(3):255-256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D)的疗效。方法将52例DPND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DPND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每日静滴20 ml治疗2周,并在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血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对改善DPND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和/或减退等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3.03%,较对照组50.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对改善DPN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是治疗DPN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病例80例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5d,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总体改善率.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时照组(P<0.01).结论 银杏达莫静脉用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是治疗脑梗死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病例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新雯 《医学信息》2006,19(5):843-845
目的 通过多次小试研究,确定配制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处方工艺,掌握配制的方法和需注意问题。方法 使用制药常用的辅料,通过溶剂的选择,达到溶解药物的目的;助溶剂首先考虑使吐温-80,从安全角度,取小的用量;对枸橼酸用量进行了优化,确定其合适用量;为改善药液澄明度,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吸附杂质。实验材料:银杏叶提取物,双嘧达莫,枸橼酸,活性炭均为药用。仪器为酸度计,所用水为注射用水。结果 通过处方筛选,确定了银杏达莫注射液的处方为:银杏叶提取物4g;双嘧达莫0.4g;枸橼酸4g;吐温803g;活性炭0.3g;注射用水加至1000ml。结论 所选的处方与配制方法可以制成注射液,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绞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均46例,实验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参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少,发作持续时间短,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参照组(73.9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安全高效,是心绞痛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用于治疗脓毒症的效果。研究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 d两组患者CRP、PCT、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下降更明显( P<0.05),治疗组的28 d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帕瑞昔布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整其微循环和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结合左卡尼汀防治无症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无症状冠心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银杏达莫结合左卡尼汀治疗)2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20例。我们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24h动态心电图改变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3个月后判定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治疗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并且患者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结论银杏达莫结合左卡尼汀防治无症状冠心病疗效满意,不仅提高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而且增加心肌代谢等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病情分级,并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釆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200例DPN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进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进行一般资料及四诊资料的收集,同时进行病情分级及中医辨证,应用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理论得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分布特点。统计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各证型的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阴虚血瘀证。结论阳虚血瘀证型在DPN患者中最常见。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56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37例,占66%(37/56例)。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40/112侧),尺神经异常率为26.8%(30/112侧),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69/112侧)。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10/56)。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的发生率及其与其它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46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数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反应、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作回顾性分析。并对MCV测定时近、远端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和波面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CB。结果:①在34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CB的病例为57例占16.5%,受检的1345条神经中,有62条神经异常,占4.6%,胫神经异常率最高(13.6%)。②出现CB的患者受检的225条神经中,SCV、F反应、MCV的异常率依次为52.9%、47.4%和45.1%。③出现CB的神经有67.9%伴有F波潜伏期延长和/或F波传导速度减慢,32.1%出现F波时间离散度增加。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现象(CB)、胫神经CB出现率最高;运动神经CB多伴有MCV其它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13.
bFGF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bFGF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反复冻融的大鼠神经移植于另一大鼠的坐骨神经 ,实验组注射bFGF 1 0 0u/d共 1 0d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1 0d。术后大鼠存活 1 2周 ,光镜下用体视学方法测试再生神经纤维的面数密度 (NA)、面积密度 (AA)、横切面面积 (AE)、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的体密度 (VV)、数密度 (NV)。结果 :两组均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长入异体移植神经并向远段延伸。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的NA、AA、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的VV、NV 与对照组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FGF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对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初步确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STZ。检测动物体质量、血糖、触觉、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并取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进行 HE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予STZ后,模型组动物体质量逐渐下降,4 w 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01);50%机械缩足阈值,于注射STZ 2 w 后明显下降(P<0.05),注射STZ后4 w明显上升(P<0.05);给予STZ后4 w ,模型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显著减慢(P<0.05),坐骨神经组织神经纤维松散,密度不均匀。结论:注射STZ 4 W后,大鼠MCV和SCV减慢,触觉敏感度呈双相变化,坐骨神经出现病理形态结构,成功复制出DPN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ARIES-Ⅱ图像处理系统上开发了全场景自动计算机分析光镜负片图像的软件,可直接计算周围神经纤维的周长、宜径以及不同宜径所对应的纤维数目.对3例10个样本图像的计算表明,自动计数准确率为91.8%。  相似文献   

16.
17.
During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s, local conditions may influence how regenerative axon sprouts emerge from parent axons. More extensive lesions might be expected to disrupt such growth. In this work, we discovered instead that long segmental crush injuries facilitate the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substantially more axon sprouts than do classical short crush injuries (20 mm length vs. 2 mm). At identical distances from the proximal site of axon interruption there was a 45% rise in the numbers of neurofilament labeled axons extending through a long segmental crush zone by 1 week. By 2 weeks, there was a 35% greater density of regenerating myelinated axons in long compared with short crush injuries just beyond (5 mm) the proximal injury site. Moreover, despite the larger numbers of axons, their maturity was identical and they were regular, parallel, associated with Schwann cells (SCs) and essentially indistinguishable between the injuries. Backlabeling with Fluorogold indicated that 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the axons arose from similar numbers of parent motor and sensory neurons. Neither injury was associated with ischemia. Both injur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rises in GFAP (glial acidic fibrillary protein) and p75 mRNAs, markers of SC plasticity but p75, GFAP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RNA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injuries. There was a higher local mRNA level of GAP43/B50 at 7 days following injury and a higher sonic hedgehog protein (Shh) mRNA at 24 h in long crush zones. GAP43/B50 protein and SHH protein both had prominent localization within regenerating axons. Long segmental nerve trunk crush injuries do not impair regeneration but instead generate greater axon plasticity that results in larger numbers of mature myelinated axons. The changes occur without apparent change in SC activation, overall nerve architecture or nerve blood flow. While the mechanism is uncertai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nipulation of the nerve microenvironment can induce substantial changes in regenerative sprouting.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现从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概念,感觉与运动神经元自身差异、远侧端神经、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轴突导向因子等方面阐述了目前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的研究进展,为将来开发更好的工程化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良好的恢复提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静脉注射2周(1次/d),改为甲钴胺片500μg口服10周(3次/d),疗程共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6周、12周分别记录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阳性症状数字化的视觉量表(VAS)评分,进行足部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TCSS、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麻木、感觉减退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烧灼VAS评分治疗后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6周、12周烧灼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治疗后2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振动感觉阈值治疗后6周、12周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温度觉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6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序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