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艳伟  赵晋英  李琳 《广东医学》2011,32(20):2743-2746
铁在神经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脑铁代谢必需受到精确的调控。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摄取血红素铁、转铁蛋白结合铁和非转铁蛋白结合铁,除了供自身利用外,还能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大量的铁,并可通过铁释放蛋白释放铁,在铁跨血脑屏障的转运及脑铁稳态的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铁摄取、储存和转运的异常,均有可能引起脑铁平衡的紊乱,造成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发生。星形胶质细胞铁代谢的调控有望成为神经变性等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脑铁异常增高至少是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病等发生的一个起因。铁调素通过与膜铁转运蛋白 1(ferroportin 1,Fpn1)结合,导致其内吞和降解,抑制十二指肠铁吸收和巨噬细胞铁的释放,调节机体铁稳态。因此,铁调素(hepcidin)是这些疾病药物干预的一个新靶点。在所有与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将铁恢复至正常水平或阻止脑铁增加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最近研究表明,脑中铁调素水平升高可抑制血脑屏障、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铁转运蛋白的表达,进而显著降低脑铁含量。该综述主要讨论铁调素在脑中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其在疾病中潜在的治疗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铁稳态在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机体铁稳态代谢受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DMT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转铁蛋白受体2(TFR2)、铁外排蛋白(FPN)、铁调素(HAMP)、铁调素调节蛋白(HJV)、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等关键基因精密调控。近年研究报道,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微RNA(miRNA)等表观遗传机制可发挥调控铁稳态的作用。其中,DNA甲基化可通过调控FPNTFR2HAMPHJV和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家族成员6(BMP6)等铁代谢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而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此外,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能够通过抑制HAMP基因表达而调控铁代谢;而HDAC抑制剂可促进HAMP基因表达。多个miRNA可靶向DMT1FPNTFR1TFR2Ferritin H等基因,通过抑制这些铁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而影响机体铁的吸收、转运、储存和利用过程。值得关注的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些关键酶,如DNA去甲基化酶TET2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酶JmjC KDM需要铁离子才能发挥酶促活性。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miRNA等表观遗传机制调控铁稳态代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在小鼠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应用RT-PCR法检测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mRNA。结果注射50μgE212h和24h后小鼠铁调素表达增加(P〈0.05),而注射100μgE212h后小鼠膜铁转运蛋白表达也出现上调(P〈0.05)。结论 E2可通过调节小鼠肝脏铁调素和膜铁转运蛋白表达而影响铁代谢。  相似文献   

5.
孙朝君 《重庆医学》2016,(10):1414-1417
据报道全世界有1亿4千万居民居于海拔2500 m的地区,有1千7百万人口居住于海拔3500 m以上的地区[1]。在高海拔地区缺氧可导致许多症状,如贫血和机体将氧运输到组织的能力降低。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关键工具,它包含一个重要的微量元素‐铁。铁对于许多生物过程如氧的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供给受到严格的调控。然而缺氧条件下的铁代谢机制并未完全清楚。较早的研究表明,在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许多铁调节蛋白如铜蓝蛋白、转铁蛋白(T f )和储存形式的铁蛋白转录的关键因子,而随后的研究表示 HIF‐2才是在铁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因子[2]。  相似文献   

6.
血清铁蛋白(Ferritin)是人体内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它与体内铁的转运、贮存以及铁代谢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是铁的主要贮存形式、。铁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机体脏器与体液中,以肝、脾和骨髓中含量为多。因为肝是储存铁的主要部位,以肝实质细胞含量最多,而成为铁过多所致的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肝脏受损严重时升高尤为突出。我们采用磁粒子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和慢性肝炎(CH)患者血清中的铁蛋白水平,并对其与HCC、LC、CH的关系进行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宫立众  夏顺中  张翼军 《重庆医学》2003,32(11):1563-1565
铁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 ,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如氧的运输、DNA的合成、电子的传递等。铁的缺乏和过多均可导致机体的疾病状态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是调节铁代谢的重要环节。多年来 ,人们对铁的吸收过程了解不多 ,提出了许多假说 ,如离子通道机制、载体转运等。一般认为 ,铁的吸收是通过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和转铁蛋白受体 (transferrinreceptor,TfR)的途径完成铁的吸收 ,但是小肠上皮细胞不含TfR。近年 ,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相继发现了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 1(divalentmetaltransporter 1,DMT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铁代谢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各30例患者的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并与30例健康对照比较。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而铁蛋白则明显升高(P〈0.01);与COPD缓解期患者比较,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比较,COPD缓解期患者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而铁蛋白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对COPD患者进行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铁代谢的现代观一、铁的吸收: 成人每天损失铁1mg,肠道吸收铁1mg,因此成人铁的损失和吸收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越往肠的下段,吸收就越少。铁的吸收可分粘膜摄入和粘膜转运两个阶段,粘膜摄入主要是被动过程,可能由扩散机制控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证实有铁蛋白和一种与运铁蛋白相似的蛋白,称为粘膜运铁蛋白,铁蛋白较为稳定,其浓度随体内铁储量的增减而增减,并储存于粘膜细胞内,粘膜细胞约生存2~3天就脱落于肠腔内,其所储存的铁蛋白亦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铁调节蛋白(IRP)在慢性病盆血(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增加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2mRNA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肝伯、铁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ACD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mRNA表达下调,NO水平与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NO、IRP在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后,脑泰方通过调节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铁调素(hepcidin,Hep)及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表达变化,探讨脑泰方对氧糖...  相似文献   

12.
摘要: 铁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在氧的携带、细胞内呼吸及其他许多生物代谢途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epcidin是调节机体铁代谢的关键激素,当机体处于慢性炎症、肿瘤等病理状态时,Hepcidin的合成增加,机体铁代谢失衡造成低铁血症,并且可致慢性病贫血(ACD)发生。许多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EPO)、白细胞介素-6(IL-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以及红细胞铁蛋白(ERFE)均可影响Hepcidin的生成。部分肿瘤细胞可合成少量的Hepcidin,通过降低膜铁转运蛋白,限制铁排出肿瘤细胞,与肿瘤的侵袭生长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影响Hepcidin的生成来治疗ACD及肿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刘玉洁 《重庆医学》2016,(8):1110-1113
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 ,Fpn)是唯一已知的膜铁输出蛋白,并且在不同类型细胞间铁的转运是必需的。Fpn在机体铁稳态中的重要性已经在人体及动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铁调素(hepcidin)通过与它的受体Fpn相结合,介导了 Fpn的内化降解作用,来调控十二指肠吸收铁进入血液循环及巨噬细胞循环再利用铁,从而维持机体的铁稳态。  相似文献   

14.
任传永  徐亮 《安徽医学》2009,30(8):980-982
铁蛋白(ferritin)于1943年由Granick分离成功,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及其他组织细胞中。铁蛋白是体内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在铁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e)能反映体内铁存储量,是判定体内铁含量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铁代谢对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103例乙型肝炎患按临床分型,观察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的关系。结果 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与乙型肝炎肝损伤相关。其中血清铁蛋白、血清铁随肝损伤加重而增加,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随肝损伤加重而减少。结论 铁负荷过重可能协助HBV加重肝损伤,因此检测铁代谢指标可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铁是维持细胞生长繁殖及代谢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机体内绝大多数游离铁是由转铁蛋白运输传递。转铁蛋白(Tf)是血浆中主要的结合并转运铁的β球蛋白,主要负责运载由胃肠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Tf的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由2 个酪氨酸、1 个天冬氨酸和1 个组氨酸残基构成。Tf除了转运铁外同时还具有许多生理生化功能,如抗菌活性、促细胞生长分化及细胞保护等,是一类多功能蛋白。此外,研究发现Tf还被发现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主动靶向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Tf的结构特性、多样性、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Tf进行系统性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0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25例单纯胆囊结石(B组)外周血和门静脉血铁蛋白和铜蓝蛋白代谢变化。结果,在外周血和门静脉中,A组血清转蛋白显著低于B组(P〈0.01),而A组血清铜蓝蛋白和铁显示高于B组(P〈0.01,P〈0.05),外周血血清转铁白和铜蓝蛋白与门静脉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时机体转铁蛋白和铜蓝色代谢紊乱,尽早期除胆道梗阻是恢复机体生化代谢的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铁缺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血透患者分为口服补铁组(对照组)和静脉补铁组(治疗组)。观察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蔗糖铁治疗组1个月后患者Hb显著上升,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蔗糖铁治疗组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无显著性差异:转铁蛋白饱和度上升,蔗糖铁组明显高于口服铁组(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比口服铁更有效,应用E-PO的尿毒症患者应首选静脉补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影响胆固醇在肠道吸收的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固醇在肠道吸收转运过程中,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iemann-Pick C1 Like1,NPCIL1)介导了胆固醇的吸收,同时有协调ATP-结合盒转运体(ATP-binding cassette,ABC)G5和ABCG8的作用;胆固醇从质膜转运到内质网,通过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 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调节胆固醇的酯化速率,进而参与合成乳糜微粒,这个过程依赖脱辅基蛋白B(apoproteinB,apoB)、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MTP)和内质网跨膜激酶(IRE1)β的活性。特异的小囊泡携带这些乳糜微粒到细胞的基底外侧膜,进入淋巴系统。另外未被ACAT酯化的胆固醇一部分通过ABCG5/G8返回肠道,另一部分通过ABCAl介导出基底外侧膜进入血浆。本文就调节胆固醇吸收相关蛋白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