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诚  柴湘平 《新疆医学》2007,37(3):14-15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采用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132例发病4小时以内的急性胸痛患者的H-FABP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的心电图、CK、CK-Mb进行了比较。结果:H-FABP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9%;CK的敏感性为45.5%,特异性为89.6%,CK-Mb的敏感性为45.5%,特异性为90.9%,心电图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4.8%H-FABP与CK、CK-Mb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FABP与心电图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K、CK-Mb与心电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FABP定性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早期AMI筛选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AB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7天内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第7天时的血清H-FAB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的敏感性高于cTnI和CK-MB,而H-FABP的特异性高于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AMI的检测指标之一,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诊室的常见病,但死亡率很高,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发病后能迅速得到确诊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ACS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综合评定.大约1/3的ACS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1/2的患者早期无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心肌标志物检测在ACS早期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目前常用的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虽出现时间较早,但特异性较差,易受骨骼肌损伤的影响;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在心肌梗死早期(2~4h内)阳性率不高,在发病>4h才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连成  程颖  魏殿军  聂小才 《医学综述》2007,13(12):946-94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小分子可溶性细胞质蛋白,它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而在心脏外组织及血液中也有少量分布。它最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5h内出现,在6h达高峰值,24h内恢复正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这些特性使之有望成为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生化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记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具星爱 《中外医疗》2012,31(6):94-94
早期检测心肌损伤的指标,明确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可以及早提供临床治疗的方案与决策。当前公认的心肌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并非完全有效[1~3],很多研究证实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同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连续入选的ACS住院患者出现胸痛6 h内测定血浆H-FABP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96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76例;并选择74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UA组的H-FABP水平分别为(82.2±96.6)μg/L、(7.9±5.1)μg/L,与对照组(4.2±1.8)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9,0.984)];而诊断U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14,0.859)];以7.47 μg/L作为H-FABP早期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97.3%.以5.20 μg/L作为H-FABP诊断UA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71.6%.结论 血浆H-FABP水平可作为心肌坏死或损伤的早期判断指标,可为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 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 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 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晓园  彭鹏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53-225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15例发病≤6h的ACS患者急诊入院即刻使用CardioDetect试剂盒进行HFABP的定性检测。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HFABP的检测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85.7%,阳性似然比为5.932,阴性似然比为0.178,符合率为85.2%,Kappa值为0.704;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中HFABP的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55.3%,阳性似然比为2.240,阴性似然比为0,符合率为60.0%,Kappa值为0.205。结论HFABP的定性检测对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8例经住院期间及平均6个月的随访,观察H-FABP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差异。结果:血清H-FABP对照组为4.2±2.3μg/L,AM I组为16.2±3.6μg/L,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为19.9±4.5μg/L,未发生组为15.8±4.9μg/L。结论:AM I急性期血H-FABP浓度显著增高,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患者其H-FABP明显升高,H-FABP可作为AM I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基因多态性及组织特异性,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 FABP)是一种分布在心肌细胞胞浆内高度特异的可溶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在心肌细胞的胞浆中含量丰富.心肌损伤后血浆中H- FABP浓度有规律的变化,且H- FABP在血浆中的浓度变化与心肌损伤程度成正相关,故H - FABP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同时也可作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生化指标之一.现就H- FABP的生物化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确定H—FABP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通过检测各个时间段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H—FABP的浓度,确立检测最佳时间。结果:心肌梗死患者胸痛3h后,H—FABP浓度显著升高;胸痛6h后,H—FABP浓度达到最大值。结论:患者胸痛3h后,H—FABP浓度可以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诊断,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内皮功能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如果在数小时内得不到明确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心肌就会缺氧造成不可逆的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36例,按胸痛距采血时间检测H-FABP浓度,即为AMI组.同时将正常人70例采血检测H-FABP浓度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AMI组的H-FABP浓度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AUC<0.5时无诊断价值].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顾申红  林云  姚震  陈跃武 《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49-549,63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方法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定性检测与cTnI、CK—MB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CK—MB,特异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 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 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 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 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王伟娜 《医学综述》2013,19(15):2739-2741
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治疗的疗效、治疗时间的早晚高度相关,所以选择能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志物是检验医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蛋白在心肌缺血的早期就能在血液中检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且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两者具备理想早期心肌标志物的特征,与现有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红蛋白等相比对AMI的早诊断和早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0例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病例60例,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对照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研究对象.结论 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9.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希 《四川医学》2007,28(5):504-505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D-D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疫法测定4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H-FABP、D-D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H-FABP、D-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UA)H-FABP、D-D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SA)H-FABP、D-D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ABP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备可行性,而D-D聚体可以作为AMI诊断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