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30例经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pH、PaO2、PaCO2、Sp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采用正确的通气模式和药物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30饲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常规组给予抗感染、平喘、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变化.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治疗组血气、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患性发作重症哮喘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Th2型细胞等多种细胞介导的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性疾病。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气道通气受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可以防止重症哮喘的恶化,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白细胞介素-13(IL-13)由活化的肥大细胞、Th2型细胞和自杀伤细胞分泌,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是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升高可激活T淋巴细胞。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哮喘大鼠雾化吸入氯胺酮、地塞米松后IL-13及淋巴细胞[Ca^2+]i的变化,探讨氯胺酮及地塞米松抗炎效应是否与IL-13有关。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灌洗吸痰组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组(BAL)2组,观察2组灌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全身使用抗生素时间的变化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常规组和BAL组灌洗后的PaO2和SaO2较灌洗前升高(P0.01),BAL组升高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和BAL组灌洗后PaCO2较灌洗前下降(P0.01),BAL组下降较常规组显著(P0.01)。BAL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1)。BAL组痰培养阳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2组均可改善血气参数,BAL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值得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抢救危重型支气管哮喘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型支气管哮喘发病迅速,气道压力进行性加大,甚至出现气道完全闭塞,无通气,氧交换停止(静息肺).机械通气和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抢救危重症哮喘发作国际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和给药方式,但机械通气会给吸入治疗增加困难.我院采用机械通气联合氧驱动雾化器通过控制呼吸将雾化药物微粒通过控制呼吸喷射到有效作用气道上,获得了优于单纯静脉给药的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对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34例)和BAL组(35例)。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 Ⅲ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BAL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和APACHE Ⅲ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BAL组治愈率65.7%;对照组38.2%(P〈0.05)。结论 纤支镜经Y型套管导管进镜,可不中断呼吸机治疗,安全可靠。本方法疗效显著,简便易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颈髓损伤后肺不张并感染患者中联合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与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5月我院42例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不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化痰、湿化气道、拍背促进排痰、营养及支持治疗)及联合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B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愈12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5%;B组治愈8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抗感染时间为8.1±0.5d,B组为12.3±0.7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发生窒息和呼吸衰竭各1例(发生率为9.5%),B组分别为2例和4例(发生率为28.6%),两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1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A组患者在BAL治疗过程中,3例血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经暂停操作、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恢复并完成冶疗;5例发生心动过速,3例发生心动过缓,无心跳骤停发生.结论:在颈髓损伤后肺不张并感染患者中联合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与机械通气可提高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窒息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7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并发症,PaO2、SaO2明显提高,PaCO2降低.面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在重症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要点: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调整适宜的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做好气道管理,严密观察病情,行心电监护,防治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9.
面罩机构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丽娟 《护理学杂志》2000,15(9):526-527
采用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7例,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并发症,PaO2、SaO2明显提高,PaCO2降低。面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患者容易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在重症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要点;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调整适宜的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做气道管理,严密观察病情,行心电监护,防治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濒死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对15例患者应用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采取保持气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 13例好转,插管后30 min至3 h SaO2均回升至0.90以上,PaO2>8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救治肝移植术后肺部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福州总院肝胆病中心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肝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46例病人采用联合机械通气,行纤支镜检查、取痰堵养、吸痰、支气管肺段灌洗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及标本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指标明显好转(P<0.05),吸出分泌物培养阳性检出率为76.1%(35/46).治疗有效率为91.3%.结论 纤支镜与机械通气联合应用救治肝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有助于确定致病菌,清除气道分泌物、局部灌洗增强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ALI患者42例、ARDS患者33例,随机分2组,APRV组(n=37)、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n=38);两组均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30min后,APRV组采用APRV模式通气,SIMV组仍用初始参数,分别于APRV前(基础值)、APRV1、8、16、24h测定动脉血气、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HR),并记录芬太尼、咪达唑仑、多巴胺用量及尿量。结果与SIMV组比较,APRV组APRV1~24h各时点Ppeak、Pmean降低,APRV16、24h时动脉血PaCO2降低,PaO2/FiO2升高,APRV1—24h时CVP和HR降低,芬太尼用量和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APRV8—24h各时点尿量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或0.01)。结论APRV用于ARDS或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提供更好的通气,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减少镇静剂和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根据64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F的情况,如原发病、手术后的肺疾病、呼吸肌力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不同的机械通气治疗,其中61例进行有创通气治疗,3例进行无创性正压通气。对12例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果64例ARF中54例治愈,10例死亡。12例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均有效;随访54例,随访时间2个月,无ARF复发。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F应选择恰当的通气模式,进行个性化机械通气治疗,良好的机械通气有利于治疗术后并发症;对有肺不张或严重肺部感染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BAI。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 2 4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 ,2 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抢救成功 2 1例 ,死亡 3例。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 ,是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护板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2~2010-02本院收治的37例严重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37例患者分为胸部护板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对2组患者治疗24h后的酸碱度(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疼痛指数(数字疼痛分级法NV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比较pH值、PaO2、PaCO2、SaO2%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差异(P0.05);2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部护板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损伤患者中能明显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ECMO治疗24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t)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肺表面活性物质气道内灌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临床应用,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2例烧伤伴重度吸人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InI)的病人,应用猪肺PS10ml每2h一次气道内注人,并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氧合和相关肺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外源性PS24h后,氧合相关指标PaO和PaO2/FiO2有明显升高,(A—a)DO2和RI明显降低,PaCO2变化不大;肺力学相关指标吸气时的△V/△P呈逐步增高。结论 外源性PS气道内注入,并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Inl患者的氧合和肺顺应性,患者对外源性PS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LPSV)对开胸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而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或双水平气道压通气(BiPAP)],并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通气组(CMV组,20例)和肺保护性通气组(LPSV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IP)、PEEP及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LPSV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d、5.9%和29.4%,而CMV组为17.6d、15.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PSV组的气道压,包括PIP和Pplat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0.031).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V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低了病死率,是开胸手术后ARDS患者的一种有效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联合治疗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神志清醒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治疗。结果50例中40例顺利脱机拔管(80.0%),死亡5例(10.0%)、自动出院5例(10.0%)。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均经治疗好转。跟踪观察3个月40例均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结论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加强镇静水平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避免由于镇静镇痛时患者的各种反应减弱而发生意外和各种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