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持续或反复发作出现餐后饱胀、容易饱腹、上腹疼痛或烧灼感等不适情况,小心是消化不良问题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根据统计,全球有7%~40%的人口都有消化不良问题,其中有50%~70%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现代人的常见通病之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2.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诊断容易,治疗方法多样,但患者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症状不易根除,反复出现,患者为此在各家医院门诊反复就诊。近年研究与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1]。本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者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除与胃肠疾病有关,也可因肝、胆、胰腺疾病引起,故从病因上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多起源于上腹部,血生化及内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本病发病率很高,在消化门诊就诊者中,约一半以上患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对西医药物,如抗酸剂、抑酸剂、促动力剂等疗效欠佳。笔者用中药制剂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与多潘立酮(吗丁啉)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全球患病率为10%~30%,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消化不良是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家长对于该疾病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治疗。本文为您科普儿童消化不良的相关知识,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什么是儿童消化不良儿童消化不良主要指胃部、十二指肠的一种或一组症状,疾病类型包括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前者主要指具有明确病因的消化不良,后者主要指无明确病因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大部分患儿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是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饱胀、早饱、消化不良、上腹部痛或不适感、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大多数患者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但多种检查并未发现患者具有明确的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依据.  相似文献   

7.
董克姝 《中国校医》2012,26(12):91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表现及病因,为防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对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消化不良症状进行分析,通过相关临床检查、调查问卷等明确病因。结果:学龄前儿童与学龄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儿童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学龄儿童腹胀不适、便秘为多见。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饮食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结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需明确病因,有针对性指导治疗才会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经常会出现上腹胀痛或胸骨后痛、嗳气,甚或恶心、呕吐、烧心、反酸,但去医院做胃肠道检查,却查不出明显的相关器质性疾病。其实,这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采用中医食疗药粥对症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款供消化不良者选用。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一种或一组症状,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陡、代谢性疾病。2006年5月发布的ROMEIII标准对其特异性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全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大致在11.5%~29.2%之间。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会危及生命并且未被证实可以增加死亡率,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相对于一般人群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使其成为目前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越来越多。这样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因此,临床上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结合吗叮啉和阿米替林的药效原理,尝试性地分析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苗国祥 《工企医刊》2013,26(4):307-308
目的通过二级医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分析,了解在基层医院中级以上内科医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知情况及治疗不合理现象。方法对中级以上内科医生治疗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情况分析。结果 120例中确实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20例,不规范应用抗生素60例,药物配伍明显不合理30例,长时间用药只注意疗效而忽略了药物副作用30例等等。结论二级医院内科医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不规范治疗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消化不良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上腹胀的症状,常在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这些症状主要是以胃为主的一组消化不良症状.按病因划分,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前者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功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和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而FD患者经内镜等检查未能显示有结构上的明显异常,或难以用这些表现来解释其症状.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尚无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而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兼见有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其发病率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2003~2008年笔者应用中药自拟方疏肝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饮食习惯、精神因素进行治疗。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样型25例,动力障碍型35例。经治疗痊愈3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效8例,显效率86.66%。结论通过治疗对胃肠动力的改善及精神心理调节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宿丽新 《工企医刊》2014,27(1):598-59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它是一种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诊断.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消化科2010年以来诊治的178例FD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病因复杂,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FD的发病率高达16%~28%.笔者对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给予莫沙必利与小剂量多虑平(每晚25 mg)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相应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6%;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性治疗,治疗前后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降低明显,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致病菌之一,然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2)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并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