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I-Ⅱ级择期开胸病人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15例,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15例,全凭安氟醚吸入全麻。对两组在术中循环应激,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复合组循环应激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病人无躁动不安,术后镇痛方便,可靠,咳嗽排痰好。结论  相似文献   

2.
椎旁间隙神经阻滞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开胸麻醉术。方法:20例39~76岁,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的胸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全麻对照组)和B组(全麻加椎旁阻滞组),各10例。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和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椎旁阻滞加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结果:B组患者麻醉维持期七氟醚的吸入气浓度(FISEVO)与A组相比平均下降62.8%(P<0.01);B组麻醉维持期循环变化较平稳,术毕初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A组提前(P<0.01),且术毕拔管后切口出现疼痛时间亦延迟6~10h。结论: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开胸手术可减少全麻药及镇痛药用量,减轻麻醉药副作用,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苏醒加快,拔管提前,且延缓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择期开胸手术ASA1~2 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 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 。手术60min 和气管拔管后10min 时A 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 P> 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 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 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 P> 0-05)。手术30min 时B组MAP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认为七氟醚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开胸手术所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是开胸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17例上腹部手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9例)和全麻(B组8例),测定围术期血浆β-内啡肽,记录同期血压、心率。结果(1)A组血压气管插管后至拔管期全程低于麻醉前(P<0.05),心率从探查开始至拔管时均低于麻醉前(P<0.01)。B组收缩压于手术探查时低于麻醉前(P<0.05),拔管时显著高于手术探查时和术中1.5小时(P<0.01)。两组间比较,术中和拔管时B组血压显著高于A组(P<0.05),但心率无显著差异。(2)β-内啡肽变化:A组全程无显著变化,B组气管拔管后显著高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和术中1.5小时(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明显,血压波动较大,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围术期应激反应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王天元  张禾田 《吉林医学》1999,20(5):259-260
为了观察异氟醚麻醉下病人的应激反应及硬膜外注入小剂量芬太尼的作用,选择20 例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为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T9~10硬膜外注入小剂量芬太尼10 例,B组为异氟醚吸入麻醉10 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气管插管后1m in、术中90m in、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四项内分泌指标全程无显著变化(P> 0.05);B组肾素活性、皮质醇水平术中及拔管后较术前显著增高(P< 0.05),同时也显著高于A 组(P< 0.05);手术中及拔管时A 组血压低于B组(P< 0.05)。本组结果说明: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T9~10硬膜外注入小量芬太尼是抑制上腹部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期开胸手术ASA1 ̄2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外阻滞(B组)。手术60min和气管拔管后10min时A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15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58例,单纯全麻组(B组)57例.A组选取T5~6或T6~7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mg/kg,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 0.2%地卡因,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浓度.B组诱导同A组,维持采用安氟醚、芬太尼,两组均间断给予肌松剂.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应用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作为麻醉维持用药,B组于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静脉辅以丙泊酚、雏库溴铵、异氟醚吸入.记录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术中由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3级.结果 A组吸入异氟醚及丙泊酚,维库溴铵用量均大于B组(P<0.01).A组平均血压及心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开始后各时点的血糖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子宫切除及拔管后B组血糖浓度均低于A组(P<0.01).B组子宫松弛度优于A组(P<0.01).结论 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和改善糖代谢,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子宫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中早期气管拔管对心血管及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手术病人230例,随机分为A组(早期气管拔管组)与B组(常规气管拔管组),每组各115例,应用全身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维持.A组于手术结束前10min左右拔除气管导管;B组则按常规方法拔除气管导管.两组均记录拔管前5,2 min和拔管后2,5和10 min时的HR,SBP,DBP,Vγ和SpO2,RR(呼吸频率)、PETCO2及清醒时间,所收集各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拔管前2min和拔管后2min时,B组HR,SBP,DBP高于A组(P<0.05),拔管5min后上述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在围拔管期,两组SpO2无显著差异;在拔管后2 min时,A组PETCO2高于B组(P<0.05);在围拔管期,A组Vγ维持在6,7ml/kg左右,低于B组(P<0.05),但拔管10min后,两组Vγ无显著差异.A组病人清醒时间明显早于B组病人(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中行早期气管拔管是安全有效的,它能减轻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兵 《西部医学》2009,21(11):1941-1942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Ⅰ组)和对照组20例(Ⅱ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熊新 《当代医学》2011,17(35):23-24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R组清醒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比F组缩短(P<0.01),拔管后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致下降.结论 运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应用,术毕停药后清醒时间短,生命体征平稳,不易发生后遗呼吸抑制作用,但患者有明显伤口疼痛和烦躁,为此应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min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切皮锯颅骨及术毕缝皮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A组(P〈0.05),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结论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明显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拔管时间,可安全应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7.
林毅 《重庆医学》2005,34(4):538-539
目的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情况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全麻组(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A组采用氟芬合剂、依托咪脂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诱导,芬太尼、氨氟醚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则先行T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和待阻滞平面出现后,采用与A组相同的方法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方法同A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用药情况、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24h随访情况.结果(1)与全麻相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平稳,差异非常显著(P<0.01);(2)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少于全麻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3)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术毕到疼痛开始时间比较长,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优越于全麻.  相似文献   

18.
董志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0-432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B组仅用全身麻醉。结果 A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身麻醉用量小,拔管及时,患者苏醒快,且便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结论联合麻醉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全身麻醉用药量少,术毕清醒快、拔管早、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王桂林  贾渝屏  姚洪林 《四川医学》2012,33(7):1238-123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老年患者96例,术前合并I~Ⅱ期高血压,均按WHO标准诊断,随机分成单纯全麻(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每组48例。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时、拔管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情况间及不良反应(如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肩背痛等)。结果 A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SBP、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5),同期B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快、拔管早,是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状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17例ASA体格状况Ⅰ-Ⅱ级的胸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9例:静吸全麻组(A组);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阻滞加术后镇痛组(C组)。术后A组、B组常规肌注镇痛药止痛,C组术毕接镇痛泵采用硬膜外连续止痛48 h,观察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围术期疼痛评分(VAS)及血糖分析。结果:①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入液量和ASA评级没有明显差异,与A组相比B组、C组在麻醉诱导后MAP、HR均明显降低,在拔管后MAP、HR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由于采用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药量减少,与A组相比,术毕完全清醒至拔管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知晓比较各组无差异。②3组患者术前血糖和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与B组、C组相比,A组血糖在麻醉中变化差异不大,拔管时及术后均明显增高。术后疼痛评分与C组相比,A组、B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加镇痛能更有效的减轻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加快麻醉后恢复,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