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仔活、迁移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 ml的BrdU标记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穿梭箱系统检测HCMNCs在VD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HCMNCs广泛分布于VD大鼠脑组织,可存活较长时间(8周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方向集中,主要聚集迁移至海马、大脑皮质等区域;HCMNCs在VD大鼠脑内微环境作用下2周已开始向神经细胞转化,表达人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 结论 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缺血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存活,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的影响.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 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NGF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明显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NG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研究石菖蒲煎剂对不同时长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保护效应,并探索石菖蒲煎剂治疗延长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可能性。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再灌组、石菖蒲再灌组,每组24只;各组随机分为MCAO3h,MCAO6h 2个亚组,每组12只;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在溶栓后24 h,每个亚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分别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伊文斯蓝(EB)的含量以及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系数。结果:1MCAO3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脑EB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与脑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系数提高(P0.05);2MCAO6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灌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及脑EB含量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及脑系数明显下降(P0.05),单纯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3与3 h石菖蒲再灌组比较,6 h石菖蒲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结论: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其通透性,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一定时间内,脑缺血时间越长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越明显;石菖蒲水煎剂具有延长大鼠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异丙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C),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 2 mg/kg·h)静脉给药组(P2v组),CPB+propofol 2 mg/(kg·h)颈内动脉给药组(P2A组).结果病理检查显示,P10v组和P2A组病理损伤轻于CPB组;对脑内Glu,Asp和Gly具有抑制作用,对GABA具有促进作用.上述指标P2v组与CPB组没有差异.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而2mg/(kg·h)的异丙酚无明显的循环抑制.结论异丙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且剂量小,对循环的抑制轻微.为异丙酚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复苏效果.方法 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羟乙基淀粉(LR+HES),Ⅱ组输注LR+HES+自身全血,Ⅲ组输注LR+HES+自体红细胞.观察休克前、休克1 h、复苏2 h各时间点血常规、心率(HR)、血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存活时间.结果 血常规指标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时间Ⅱ、Ⅲ组显著长于Ⅰ组(P<0.01);HR、LVSP和±dp/dtmax 各组休克1 h、复苏2 h与休克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组复苏2 h与休克1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急性失血45%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输注自身红细胞纠正贫血可以有效复苏,没有发生凝血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β-淀粉样多肽(Aβ)及β分泌酶(BACE)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数字随机表分为运动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做VD大鼠模型,术后4周后行水迷宫检测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Aβ,BACE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学习记能力下降,逃避潜伏期[分别为(101.34±19.67)s,(95.42±23.89)s,(89.39±22.67)s,(90.12±19.77)s]明显长于假手术组[对应为(62.13±11.38)s,(24.84±13.69)s,(16.98±12.51)s,(11.41±8.93)s] (P<0.05),运动组较模型组学习记能力增强[对应为(80.15 ±21.56)s,(51.24±20.91)s,(43.78±22.36)s,(45.67±20.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大鼠海马Aβ灰度值(130.12±19.01),模型动组为(116.77±23.67),假手术组为(148.44±17.67),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运动组大鼠海马BACE灰度值(131.21±25.25),模型组为(120.53±10.21),假手术组为(162.38 ±28.1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训练可下调VD大鼠海马BACE及Aβ的表达,进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对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放射免疫浓度的影响,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HIBD的干预治疗作用以及有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后分为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进行IL-6脑皮质匀浆放射免疫浓度测定.结果 1.脑皮质组织匀浆IL-6放射免疫浓度(pg/mL)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24 h依次为50.1±6.2, 56.3±7.1, 51.4±6.8 ; 3 d依次为50.6±6.4, 250.3±11.2, 79.1±8.3 pg/mL;7 d依次为51.4±6.6, 345.7±12.3, 82.2±9.2 pg/mL;3 d、7 d时生理盐水组IL-6增加明显(P<0.05),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IL-6降低明显(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24 h、3d、7d脑皮质IL-6含量逐渐增高.神经生长因子能降低新生大鼠HIBD脑皮质IL-6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异丙酚治疗组.运用液氮冷冻器局部冷冻大鼠左侧顶部脑组织60s制作冷冻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结果脑冷冻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在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伤后6 h及24h,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1);伤后各个时间点异丙酚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P<0.01,P<0.01).结论异丙酚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对其远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最佳移植时间窗.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制作HIBD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HIBD组、24h移植组、72h移植组及7d移植组,另10只正常新生鼠为正常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分别在HIBD后24h、72h及7d,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体外培养3~5代的SD大鼠BMSCs脑内移植于左侧海马,分别在日龄32d、40d、42d时进行T迷宫强迫改变、放射形迷宫觅水及感觉运动功能测试.行为学测试完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片行尼氏染色,计数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结果 HIBD组大鼠各项测试结果均明显差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72h及7d移植组T迷宫强迫改变正确率及放射形迷宫觅水实验结果较HIB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24h移植组放射形迷宫觅水实验结果较72h及7d移植组有明显改善(P<0.05).24h移植组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足错误和肢体放置测试结果较HIBD组有改善(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HIBD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57.60±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76±21.07),差异有显著性(P<0.01);24h、72h及7d移植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分别为(98.16±17.06),(83.68±16.30),(81.64±14.34)]均较HIBD组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24h移植组大鼠左侧海马CA1区单位面积神经元数较72h及7d移植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h、72h及7d移植均能改善远期行为学结果,以HIBD后24h移植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脑皮质下梗死大鼠缺血侧皮质ephrin-A5和EphB2的调节作用,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苦碟子对急性脑皮质下梗死大鼠ephrin-A5信号通路的神经重塑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36只)和治疗组(36只),后两组采用腹腔注射角叉菜胶,线栓法致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制备急性脑皮质下梗死大鼠模型。术后当天治疗组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8.4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频率均为1次/d,直至取材前。分别在造模后1、3、6、24、72 h和7 d取材,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Q-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皮质ephrin-A5和EphB2的表达。结果急性脑缺血后6、72 h和7 d,治疗组ephrin-A5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其中6 h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7 d治疗组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6、24、72 h和7 d治疗组EphB2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其中6 h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72 h和7 d治疗组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24、72 h和7 d治疗组ephrin-A5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时间点模型组(P0.01),并且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1、24、72 h和7 d治疗组EphB2蛋白表达低于对应时间点模型组(P0.01或P0.05),其中72 h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治疗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后ephrin-A5、EphB2蛋白在24 h变化最明显,为急性脑皮质下梗死最严重的时间点;应用苦碟子治疗后24 h起效,72 h、7 d显著改善,表明苦碟子可以通过调节急性脑皮质下梗死大鼠缺血侧皮质ephrin-A5信号通路的过表达起到神经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血、中心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 84名被测者动脉PO2和PaCO2均正常;肘静脉血PO2均值30.1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23%,低于中心静脉PO218%左右。结论混合静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的血气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监测PvO2时可用中心静脉或肘静脉血气值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肖瑞卿  蔡磊  林武存  赵树铭  杨占宇 《重庆医学》2007,36(24):2475-2476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手术各种成分血液的用量,更好地为临床保障供应所需各种成分血。方法对本院226例肝移植患者术中用成分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型分布:A型患者占36.28%,B型占25.22%,O型占30.53%,AB型占7.96%;用红细胞与血浆分别所占比例:A型用2000ml以上的占29.27%、21.95%,B型占33.33%、22.80%,0型占40.03%、42.03%,AB型占50%、38.89%。结论O型与AB型总体用血量比A型与B型多;应适当准备一定量的O型红细胞及AB型血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适当合理准备各种成分血,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既可防止由于紧急情况造成的血液供给不足,又可避免术前血液储备过剩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对44例糖尿病患者7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可继发于血液流变学HR改变。其特征是全血粘度低切变速率伴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显著升高,显示以RBC聚集性增高为主。这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机理。同时全血粘度高切变速率升高,提示RBC变形能力降低,它影响毛细血管血流,导致微血管并发症。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亦可引起微血管病变。血糖浓度与HR无相关性,血糖浓度高不直接引起HR改变。  相似文献   

14.
库血复温后有形成份、生化及血气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库血复温前后成份改变的对比观察与研究,为临床大量输入复温库血,更安全有效地抢救病人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 将每个库血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复温组。对两组血液在有形成份、生化及血气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复温后血液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压积、Na^ 、Cl^-、Ca^2 、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小板计数、K^ 、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血液pH、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缓冲碱、HCO3^-明显降低。结论 库血复温后,对血液有形成份、生化及血气的影响利多弊少,对大失血病人的急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与间接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住我科治疗的既要采血又要输液的患者共3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采血方法,观察组采用间接采血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液标本与血常规检测值。结果间接采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与直接采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接采血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直接采血组,血标本与抗凝剂混合时间长于直接采血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采血方法不适用于血小板疾病患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衡阳市临床用血ABO、Rh血型分布情况,以便更好的解决临床用血的供需平衡,提高无偿献血的组织效率。方法对用于临床的16050例无偿献血者的悬浮少白红细胞进行检测,汇总分析血型结果。结果血型分布中A型占34.70%,B型占21.74%,O型占35.58%,AB型占7.98%;Rh阴性占总数0.15%。结论通过了解本市用7:11~床的无偿献血血液ABO、Rh血型分布的特征,为制定血液的采集和供应方案以及稀有血型的调配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血液的临床利用率,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7.
592例心脑血栓患者饮酒量对血脂、血糖、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 5 92例心肌梗死或 (和 )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除外 )的男病人为研究对象 ,按照饮酒量的不同进行分组 ,观察了饮酒量对心脑血栓病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的影响。结果 :未发现单纯少量饮酒的降TC、TG作用及升HDL作用。饮酒大量者TC有下降的趋势 ;单纯中大量饮酒可能使血糖降低 ,而合并吸烟则使这种作用消失 ;在有吸烟习惯的人中少量饮酒也增高血压 ,饮酒与吸烟结合起来的致高血压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中乳酸含量与血液粘度的关系。方法无心、脑血管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的健康体检者8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全血乳酸浓度及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球压积,并计算得出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沉K值,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血液粘度特别是还原比粘度增高时,血乳酸含量亦明显增高,表明血液粘度增高时对机体的能量代谢造成不良影响,用还原比粘度更能反映粘度对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结论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高与血液粘度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采集 116例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 ,用EDTA -K2 抗凝 ,用CELL DYN170 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 ,所得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和相差分析 ,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另外选择 12例患者抽静脉血 46份 ,9例患者采末梢血 33份 ,每例患者在两周内均采 3~ 5份 ,对得到的静脉血和末梢血 8种参数结果的变异系数 (CV值 )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 ,两组WBC、RBC、HGB、MCH、MCHC、PLT的均有明显差异 ;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 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时 ,最好用EDTA -K2 抗凝的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