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离体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离体睾丸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规律,为临床行睾丸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3人捐赠尸睾,用250ml 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液(HCA液)灌洗后冷存,再以500ml 37℃该液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取材作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冷缺血18小时开始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圆、空泡样变,24小时内皮细胞变性脱落,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与生精上皮剥离,生精细胞变性脱落,间质水肿等,病变随冷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酶组化结果显示单纯冷保存18小时后睾丸组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24小时后升高.经37℃复温再灌注后损伤明显加重.结论:人睾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较敏感,冷保存18小时内仅有血管内皮细胞轻微损伤,睾丸组织LDH和SDH活性分别在冷保存1小时和24小时后升高,以上变化经37℃复温再灌注后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20只。对照组行左侧睾丸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予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复位。缺血后处理组予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行缺血后处理,即先将睾丸复位,血流再灌注10s,然后将睾丸再次扭转720度,使睾丸缺血10s,反复6个循环,最后睾丸复位,血流持续灌注。复位后4h,每组处死大鼠10只,行左侧睾丸切除术,测定睾丸组织丙二醛水平。复位后3个月,各组处死剩余的大鼠,行左侧睾丸切除术,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结果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缺血后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处理组[(2.73±0.34)、(1.86±0.29)、(1.45±0.20)mmol/mg](P0.05),睾丸生精功能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后灌注组[(22.03±1.97)、(15.13±1.81)、(2.14±0.42)×106](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睾丸扭转复位后的损伤是一个缺血再灌注损伤。睾丸缺血再灌注后大量活性氧的产生是导致睾丸损伤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评价了抗氧化剂姜黄素对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分为3组。对照组经历了左侧睾丸假手术。在缺血再灌注组,左侧睾丸扭转720°,2小时后复位。治疗组大鼠接受了与缺血再灌注组一样的外科手术,但在睾丸复位时,给予姜黄素静脉注射。复位后4小时,每组一半的大鼠行睾丸切除术,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该酶催化活性氧产生)、丙二醛水平(活性氧标志)和血红素加氧酶-1的蛋白表达水平(该酶催化抗氧化剂产生)。复位后3个月,剩余的大鼠行睾丸切除术,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引起同侧睾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和血红素加氧酶-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睾丸生精功能明显下降。用姜黄素治疗后,同侧睾丸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血红素加氧酶-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睾丸生精功能明显提高。 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血红素加氧酶-1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减少活性氧含量,从而保护睾丸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5.
原位灌注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灌注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张世林
@闵志廉
@朱有华
@韩命龙&&肾;;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降低手术难度,设计一个能客观反映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方法:采用80只SD大鼠建立此模型,并使用门静脉、腹主动脉双重恒压灌注,除血管吻合外,其余方法同大鼠原位肝移植.且门静脉、肝动脉再灌注由血管夹控制.结果:本模型手术成功率95%(76/80),热、冷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可精确控制,无肝期(16±2)min.双重恒压灌注效果好,光镜下胆道壁毛细血管未见红细胞.结论:本模型模拟了肝移植的全过程,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比性强.且排除了免疫因素对胆道损伤的影响,更好的反映了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肝移植胆道损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模型 ,以便于研究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与肾移植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2 0只 ,自体原位肾移植组 (A组 )和假手术组 (B组 )各 10只。左腰部纵切口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后腹膜间隙游离左侧输尿管及肾脏、肾蒂。A组 :以无损伤动脉夹闭合肾动脉 ,采用管径0 .2mm的玻璃穿刺针经肾动脉恒压 ( 10 0mmHg)灌注 1ml 0~ 4℃生理盐水 ,至肾脏颜色变白后暂时阻断肾动、静脉 ,吻合肾动脉切口 ,采用自制的局部冷保存装置 ,将肾脏置于 0~ 4℃生理盐水中 ,8h后开放肾动、静脉使肾脏复灌 ,复灌前切除右侧肾脏。B组 :采用同样方法游离暴露肾脏后 ,不实施肾脏血流阻断和肾脏灌注 ,单纯低温保存 8h ,随后同法切除右肾。A、B组分别于肾脏复灌后 2h、2 4h抽取血液 2ml;肾脏复灌后 2 4h后切除左侧肾脏。结果 :A组 2h、2 4h血清Cr、Bun值均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组肾脏病理切片可见典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结论 :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操作简便 ,手术成功率高 ,充分模拟临床肾移植IRI特点 ,是研究肾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兔自体原位肺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深入研究供肺保护中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建立模拟的兔肺自体原位移植模型。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 35只 ,阻断左肺门 2h后 ,依次开放左肺静脉和动脉 ,阻断右侧肺门 ,监测实验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的变化。 结果 :实验过程循环稳定 ,再灌注前、后的PaO2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该模型用于研究供肺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是一种理想的小动物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丝线悬吊控制法建立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 I)模型.方法:3 wk龄的C57BL/6 J小鼠,体质量约20 g,麻醉满意后,以8-0无损伤丝线圈挂游离出的肾动脉,通过滑轮-砝码装置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小鼠缺血45 min,再灌注后24 h血尿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缺血前(P〈0.01),且可见典型的IR I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该模型制备方法新颖,与传统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成功地形成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器官早期无功能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现将移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制备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显微无创血管夹夹闭左肺门60min,松开血管夹后再灌注120min,建立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获取标本,检测肺湿干重比值,肉眼、光镜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肉眼、光镜下均可观察到肺损伤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Wistar大鼠急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RIR组),维生素C药物后处理低剂量组(LVcPO组)、中剂量组(MVcPO组)、高剂量组(HVcPO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h时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同时留取肾组织进行匀浆,测定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NO水平;制作肾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中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RIR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增高;SOD活性降低(P〈0.01)。与RIR组比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的血BUN、Cr水平,肾组织MDA、NO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有所上升(P〈0.05)。RIR组NF-κBp65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明显,有大量棕黄色颗粒,呈弥漫性分布,LVcPO组、MVcPO组、HVcPO组阳性细胞较Sham组增多,但较RIR组明显减少,其中以HVcPO组阳性细胞最少。结论肾组织中NF-κB的袁达及NO水平的改变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经过不同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抑制了肾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减少了NO水平,进而对肾组织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且发现高剂量维生素C后处理有更为明显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有效解决不育及性功能障碍等疾患的睾丸移植手术,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性伦理问题。它不仅涉及患者、睾丸供体的性快乐,也涉及供体妻子的性权利,更牵涉性行为的“成果”归属问题与子女的知情权。睾丸移植在解决中老年人性功能障碍之后,一些旧的性观念将受到影响,随之增多的老年人的性需求、再婚等问题亟须子女及时更新性观念。 相似文献
15.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2h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再灌注1,4,8h及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sALT)、谷草转氨酶(sAST)活性,肝匀浆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细胞胞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大鼠肾缺血2h再灌注1,4,8h组sALT、sAST活性分别升高36%、37%,195%、104%,64%、86%(P<0.05,P<0.01);肝匀浆GSH含量、肝胞浆GST活性分别降低32%、17%,33%、36%,25%、16%(P<0.05,P<0.01);光镜:肝脏淤血,细胞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电镜: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融合,未见细胞膜结构。结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的功能和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17.
为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建立猪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进行供体心切取,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切除受体心,进行原位心脏植入。术中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发现移植后心脏全部复跳,辅助循环60min后,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表明猪原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为心脏移植的进一步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一种死亡模式,凋亡过程受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文对细胞凋亡、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猪胰腺移植的手术方式进行改进 ,建立一种更符合解剖、生理且技术更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原位低温灌注的方法获取供体猪全胰十二指肠 ,切除受体胰腺建立 I型糖尿病模型 ,采取端侧吻合的方式 ,分别将供体含肠系膜前动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动脉 )和腹腔动脉的腹主动脉段远端与受体肾动脉以远之腹主动脉段吻合 ;门静脉与肠系膜前静脉 (相当于人肠系膜上静脉 )吻合 ;十二指肠远端与空肠吻合 ,术毕将移植物置于右前腹腔。结果 受体动物中有 2例术中死于麻醉意外 ,另 2例因超急排反应分别于术后 2 h、19h死亡。余 10例猪手术成功 ,存活时间为 5~ 2 1d,测得其术后第 1d血糖值为 (11.33± 1.6 6 ) mm ol/ L;第 3d为(5 .6 5± 0 .89) m mol/ L 。结论 本实验对传统胰腺移植模型进行了合理改进 ,建立了一种更为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手术操作更简单易行 ,为胰腺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双侧供肾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方法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实验效果观察,供鼠取双侧肾脏;左侧原位移植,静脉用临时内支架端-端吻合,动脉端-侧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右肾蒂预留丝线体外延迟结扎代替肾切除。结果经4个月80多次训练,较为熟练的掌握了显微外科技术;第二阶段总手术时间180±15 min;手术成功率85%(34/40);受体存活4~9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排斥反应等。结论此模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成功率较高,一般实验室均可开展,对肾移植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