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肺为五脏之一,司宣降为主气之枢。宣,即宣布发散以及通畅之意,为向上、向外发散。由于肺气宣发,人的气血津液内濡脏腑,外达皮毛,得以布散全身。降,指肺气清肃下降而言,为向下、向内收敛。肺气以清肃下行为顺。以促进气血津液的输布,并保持肺气清静。故肺气宣降为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内容,而气机升降则是生命存在的基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常于劳累受风后急性发病,西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治疗效果虽可,但药物副作用较多,疗程长,而中医简便、灵验、副作用少,优势显著.目前,中医多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手段,中药多从祛风通络立法,针刺多从阳明经选穴.根据文献记载和临证经验,结合八纲和六经辨证思路,认为本病多为正气亏虚,邪犯少阳经,"少阳为枢",导致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血、津液及相火失其正常输布,面部筋肉失养而发为面瘫.本病病位在少阳经,证属小柴胡汤证,临床以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解枢机.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该方具有抗病毒、抗炎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切合该病的西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些人惧其升散之弊,弃而不用,或过于慎重,想用又不敢用。我在临床上同样也经历过这些矛盾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没掌握好柴胡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范围,配伍,用量等。在临上使用柴胡机会多,初步体会到所谓柴胡有升散之弊,正是升散作用特点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好适应症和用量。由于其味辛性平,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调达气机,故能疏肝解郁,疏气调经,间接益气之效,和表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由于它能升发疏调,不但升阳益胃,助运举中切能升散中焦湿阻,化湿而为津液,故能止带。  相似文献   

4.
气血津液辨证护理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气和血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异常会导致人体脏腑和整个机体的病变,人体脏腑的病变也会导致气血津液的异常。所以气血津液辨证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辨证方法之一。一.气病的辨证护理《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  相似文献   

5.
在儿科的常用治法中并未列入下法,因儿童脏府柔嫩,气血未充,苦寒能伐生生之气,辛热足以耗伤津液,克伐之剂用之不当易引起气阴亏损,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儿科总论中提出的那样:“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捕风捉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故一切克伐之剂均在慎用……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以风邪为主侵袭人体肌表,影响脏腑气血运行,津液代谢。笔者根据脏腑气血津液理论,提出治风先治气,因气为血、津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气行则津行,津行湿自去;气行则郁解。肺主气,主皮毛,朝百脉,为水之上源,故以风邪为主所导致的各种过敏性疾病,从肺气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糖尿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临床实际有时很难划分,笔者遵《儒门事亲》“故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之治则。选用具有健脾益气,敛肺补肾,清热活血,升降气机之中药自拟五梅扶胰汤,用于临床各型糖尿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气的运动是为气机,《黄帝内经》概括为"升降出入"4种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不依赖于气机之升降出入发挥作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人体即会"百病丛生"。升降散是温病名方,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即温热弥漫表里内外之证,宣郁清热,调节表里上下及三焦气机升降。升降散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后得历  相似文献   

9.
阳虚型高血压是机体阳气不足,脏腑阳气衰弱所致的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而三焦是运行气血津液的通道,气的升降出入、血与津液的输布与代谢、以及脏腑功能的协调皆依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文章从“三焦气化”理论着手,阐释其与阳虚型高血压病的关系,提出阳虚型高血压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温通。并归纳阳虚型高血压病的两大基本治法为温通三焦水气和温通脏腑气机,对本型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32通阳法通阳法针对的阳气病变是阳气不通。人之阳气,总统一身脏腑经络,运行全身,旋转气机,起着温煦、推动、营养脏腑经脉,化生精血津液的作用。阳气功能正常,可温煦、推动脏腑功能,有助于气血津液的化生和正常运行;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阳气阻塞壅滞,必然使得阳气不足或功能减退,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代谢障碍,则容易产生水气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脏腑经脉而发病。可见,阳气不通可以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阳气不通可以导致水饮痰瘀,而水饮痰瘀又会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则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血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再经气化而变为血。正和中医《灵柩.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法,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中焦脾和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生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有小儿“脾常不足”之说,充分说明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脾的消化功能是较薄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中脘穴的记载,对其腧穴定位、刺法灸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因其胃之募穴,八会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交会穴的特殊性,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内科疾病又可分为: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等、肢体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13.
刘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792-5793
痰饮和瘀血均为人体某种致病因子作用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能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症,其中痰饮是由水湿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而淤血则由气血失调导致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成,由于气血与津液同源,故中医有“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的说法,津血本同类,作用相近而互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病机为气血亏虚、气机失调,绝经后妇女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包括情志、年龄、绝经,病机为气阴两虚、气虚两瘀、阴虚瘀血。  相似文献   

15.
四季话凉茶     
四季气候寒热燥湿不同,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春天主风,气候变化急骤,忽冷忽热。中医所谓“春应眨面反寒,冬应寒而反温,属非其时而有其气,人易患时行之病”。风邪易犯人体皮毛、鼻、目、关节等部位,而产生风疹、目疾、鼻塞、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夏天则暑热火邪、火性炎上,侵犯人体发为热病。此时人体易出现阳气亢盛,代谢增高,消耗太过、耗气伤津,形成精血津液不足,导致消瘦、口渴、多汗、尿黄、疲乏无力等症状。秋季则少雨,干热,多风是造成人体患时令病邪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之气由口鼻吸入,直接损伤气管和肺,使气管和肺的津液受损而干燥,故出现咽痒、咳嗽无痰或少痰,甚则因干咳和气管上血脉失于濡润,又受干咳的震动而破裂,形成出血。胸中气机不畅,又可见胸痛气涩。而冬天寒气致病  相似文献   

16.
培土生金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位于五脏中央,是脏腑之气出入升降的枢纽;脾胃像土,万物皆生化于土,人身五脏六腑皆赖脾胃生化之水谷精微.脾胃与肺具有土金相生之母子关系,脾为肺之母,肺主气而脾益气,肺所主之气来源于脾.故前人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论.脾运的强弱就决定了肺气的盛衰,肺气不足亦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如脾气虚导致肺气不足,而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易于感冒.脾虚失于健运,水湿聚为痰饮,贮肺而见咳喘痰多等症.凡此皆谓"母病及子",故临床久治不愈,多求之于脾.正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反之肺在生理与病理上亦可影响脾胃.如肺气升发,可布散脾胃水谷精微于周身,肺不布津,则脾运困顿;肺病咳喘不愈,久必耗伤脾胃之气,子资母气.从临床所见脾肺两虚证的形成,不外2种途径:一为脾胃俱虚,不能生金,谓之"母病及子";一为肺脏先病耗伤气津,累及脾胃,谓之"子盗母气".两者发病原因不同,但均可按虚则补其母的原则,以培土生金法治之.下面从培土生金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及方药、临床应用、机制探讨、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肝辨治胃脘痛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多与气机失调、湿热阻滞、瘀血阻络、痰食凝胃有关.根据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其生理功能的发挥主要有赖于肝脏的正常疏泄,而临床中由于肝脏疏泄异常导致的胃脘痛较为多见,故有"肝为气病之源,胃为气病之所"之说.笔者将临证中从肝辨治胃脘痛验案归纳十法,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18.
介绍喻正科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等疾病范畴,其病机或为肺失宣降、脾胃虚弱、心肾不交,归根结底均为气机升降失衡所致。治疗强调气机升降相宜,具体组方从理肺调气或调畅脾胃或温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肺脏、脾胃、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主要方剂,药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治疗伤寒少阳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要脉症。笔者认为,小柴胡汤虽为和解少阳、疏利肝胆而设,但其疏肝解郁、调达升降、宣通内外之功深含殊义。在临床中,辨证用治他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方证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证出于《伤寒论》,据原文记载小柴胡汤证证治非常广泛,涉及十多个病症。论述条文散见于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差后劳复、呕吐哕下利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等篇章,所占篇幅比较其他方剂都要大得多。有关小柴胡汤“主证”和“或然证”的论治以及小柴胡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