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6例IHPCC中10例位于肝左叶。肿块型12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早期无强化(n=5)或边缘强化(n=7),延迟期内部强化。浸润狭窄型2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性增厚伴强化,腔内息肉型1例,扩张胆管内乳头状强化结节,1例未见明确肿块。13例伴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CT动态增强是IH—P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早期无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期病灶内部强化,伴病灶周围胆管扩张是IHPCC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21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中,呈肝门部孤立肿块9例;管壁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5例;腔内充盈缺损伴胆管扩张4例;3例仅见肝内胆管扩张,未见明确肿块。结论 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不但有利于观察肝门部胆管癌的强化和形态特点,更有利于观察肿瘤沿周围血管浸润的情况和肝内有无子灶的。延迟后病灶局部薄层扫描结合多方位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通过6例CT平扫加普通增强螺旋CT,3例CT平扫加增强薄层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延迟的多期扫描,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检查技术及诊断价值。根据CT表现,将肝门区胆管癌分为外生型和浸润狭窄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外生型5例;肝门区肿块向管外生长为主,有延迟强化,CT应强调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浸润狭窄型4例:表现管壁浸润、狭窄,管腔内肿块或肿块不明显,CT技术应强调薄层螺旋扫描。血管受侵犯情况,仅增强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能扫描显示。结论:肝门区胆管癌依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选择不同螺旋CT检查技术,可对病变精确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分类和选择不同CT检查技术的 诊断价值。方法:6例CT平扫加普通增强螺旋CT;3例CT平扫加增强薄层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延迟的多期扫描。根据CT表现,将肝门区胆管癌分为外生型和浸润狭窄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外生型5例;肝门区肿块向管外生长为主,肿块较大且明确,形态极不规则,有延迟强化,CT应强调增强延迟扫描技术。浸润狭窄型4例:表现管壁浸润、狭窄,管腔内部肿块或肿块不明显,CT技术应强调薄层螺旋扫描。血管受侵犯情况,仅增强螺旋CT动脉、门静脉期扫描能显示。结论:螺旋CT诊断肝门胆管癌非常准确,依据不同的病变类型,侧重选择不同CT检查技术, 可对病变精确定位、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CT平扫加增强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分析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9例平扫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7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动态增强12例有延迟强化。对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CT扫描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表现特征是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和肝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伴肝内胆管扩张。CT在判断肿瘤浸润范围虽有一定局限性,但目前仍为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门胆管癌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及肝门区肿块,大部分肝门肿块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逐渐强化。大部分肿瘤经手术切除。病理结果12例为中、高分化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显示肝门胆管癌的形态特征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及肝吸虫病与胆管癌的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性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与MRCP征象,包括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①肿块型胆管癌:9例,表现为肝内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②浸润型胆管癌:16例,表现为胆管内浸润性生长,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呈渐进式强化.③腔内型胆管癌:3例,表现为病变区胆管腔内充盈缺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呈全瘤较均匀强化.④MRCP:肿块型胆管癌表现为肿块周围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合并肝内末梢胆管小囊状扩张;浸润型及腔内型胆管癌显示梗阻区远端胆管中~重度扩张.结论: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因素,肝脏末梢胆管小囊状或杵状扩张为吸虫病较特异征象,MRI动态增强结合MRCP技术对肝吸虫性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CT平扫和增强的征像,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CT表现肝内胆管扩张31例;肝门区显示肿块14例,平扫肿块密度低于肝脏密度,增强扫描肿块密度有不同程度强化。4例胆管壁呈环状不规则增厚、强化。延迟扫描5例肿块密度与肝密度相似。CT诊断定位准确率88%,定性准确率64%。结论:CT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增强延迟扫描可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管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胆管癌的影像征象。每位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肝细胞期及胆管期扫描(CE-MRC)。从肿瘤形态、位置、胆管扩张程度、管壁增厚程度、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各方面分析图像,并记录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①外生型胆管癌1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不均匀低信号,CE-MRC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②浸润型胆管癌10例,表现为胆管内浸润生长的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不均匀低信号,CE-MRC不能显示胆管系统;③息肉型胆管癌2例,表现为胆管内单发或多发息肉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全瘤较均匀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均匀低信号,CE-MRC延迟显影;④混合型胆管癌3例,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前述类型的表现。结论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可用于不同类型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E-MRC的成像效果受总胆红素水平影响,并与胆管癌类型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64例,采用MRI平扫、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4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MRCP),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42例MRI肝门区可见稍长T_1、稍长T_2的肿块影,22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42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22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肝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肝脏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的PICC患者27例,术前均行常规的MSCT平扫+三期增强延迟扫描,根据其CT增强延迟强化程度进行分型:强化值≥40 HU为富血供型;强化值20 HU而40 HU为少血供型;强化值≤20 HU为乏血供型。根据平扫结合增强影像改变探讨PICC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结果本组27例PICC患者,增强呈斑点斑片状强化4例、不规则细筛网状强化13例、边缘环状强化3例、结节状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6例。延迟呈周边渐进性延迟强化19例,其中以少血供型多见18例,富血供型5例,乏血供型4例;以富血供型误诊率最高达60%(3例),其次为乏血供型误诊率50%(2例),少血供型误诊率最低22%(4例)。平扫检查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8例、左右叶受累4例;其中平扫呈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病灶22例、呈等低混杂密度4例、等密度结节1例;肿块内多发斑点斑条状高密度影4例、肿块伴多囊征19例、肿块内或肿块周围胆管扩张征8例;病灶远段胆管扩张并结石4例;邻近肝包膜凹陷及肝脏萎缩6例;肝内子灶2例;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实验室检查AFP升高1例、CA199升高3例、CA125升高1例、γ-GT升高4例。结论 PICC的MSCT检查典型者平扫呈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肿块伴多囊改变,增强动脉期呈筛网状强化并渐进性延迟强化是PICC特征性影像表现,延迟扫描呈少血供型多见,其中以富血供型及乏血供型误诊率高。规范的MSCT平扫+三期增强延迟扫描,并熟知其影像增强延迟扫描的分型特征,可有效地提高PIC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1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肝外胆管癌23例,所有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并经MPR、CPR处理,回顾分析胆管癌各期CT表现及胆管癌显示率。结果肝外胆管癌上段9例,中段8例,下段6例;动脉期16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静脉期3例轻度强化,13例中度以上强化,4例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静脉期均呈明显强化;22例延迟期中度以上强化,1例各期无明显强化:CT直接征象为胆管不规则局限性增厚、环状不均匀增厚或表现为结节、肿块状,间接征象为肝内外胆管扩张:MPR、CPR能直接显示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周围浸润情况。结论合理运用MPR、CPR技术,能准确显示肝外胆管癌直接征象、位置及浸润范围,结合各期CT表现,对确立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CT的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位于左叶13例,右叶8例,同时累及左右叶2例.CT平扫呈低或略低密度,多呈圆形及类圆形、不规则形,4例呈多囊状,4例可见点状钙化,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的13例,其中5例扩张的胆管包绕肿块,合并肝硬化4例,出现肝脏边缘脐样切迹9例,合并胆管结石11例,肝门淋巴结肿大7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23例病灶实质部分强化较动脉期略明显,其中出现边缘不规则环状强化8例,中心呈片絮状强化、网格样、斑片样强化12例,轻度不规则斑片状增强3例;延迟多例病灶持明显续强,少数延迟强化与前期强化相近,极少病例同前期相比略下降.全部病例未见门静脉、腔静脉瘤栓.结论:IHPCC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30例见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31例病灶渐进性、向心性持续强化,1例病灶未进一步强化,其中显示肝脏包膜皱缩凹陷征象的12例,肝叶萎缩的9例,周围胆管扩张的16例,4例病灶内出现钙化,6例合并胆管结石。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轻度多样性不均匀强化,延时期持续渐进性、向心性强化为特点,肝叶萎缩、周围胆管扩张及肝脏边缘包膜凹陷是其重要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7例胆管细胞型肝癌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3例为囊性,14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13例,病灶远侧肝萎缩11例。增强扫描13例囊性病变中有9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形强化,门静脉期12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14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m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胆管细胞型肝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病人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其中6例病灶所在肝叶呈萎缩状态,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17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的轻度强化;门静脉期20例均有轻度强化,无定形强化14例,环形强化6例;延迟期20例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均有进一步强化,强化从周边向中央集中,呈渐进性及向心性增强.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ass.forming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MICC)动态增强CT的典型与不典型征象。方法17例经病理证实的MICC患者,均行平扫与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扫描各期征象。结果17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1个,直径1.8—5.3cm。CT平扫上多数肿块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境界不清。15个病灶(71%)动态增强CT表现为典型的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肿块中央部分向心性强化;6个病灶(29%)表现为非典型的动脉期全部或部分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肿块原强化区造影剂迅速流出,表现为“快进快出”。5例患者病灶邻近肝包膜凹陷,7例患者伴随胆管扩张。结论MICC的动态增强CT征象与病灶的生长方式及其内各组织成分的比例、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细胞癌的C丁平扫、动态增强特征及MRI平扫、强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大致分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不均匀性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癌体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性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MRI平扫T1加权像肿瘤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性高信号,扩张的肝内胆管呈软藤样高信号。MRI增强扫描4例,呈早期边缘部强化延时推移呈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MRI动态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早期的边缘部增强随时间推移呈向心性增强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6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肝叶萎缩8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