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足背等处创面的护理措施,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方法采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对30例患进行手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足背等处创面,采取加强皮瓣血运的观察,合理应用烤灯照射,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等对患进行专业护理。结果腓肠神经皮瓣组16例中,14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另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隐神经皮瓣组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1例皮瓣边缘坏死,均经中药生肌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6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足背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实施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皮瓣的坏死率,有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皮瓣血循环特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皮瓣远端蒂部予以结扎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0例、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缺损6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均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结果:16例皮瓣术后均成活,无静脉同流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改变了皮瓣血液循环模式,扩大了该皮瓣的修复范围及能力,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其中21例与受区皮神经吻合获得保护性感觉恢复,经过6个月至2年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是修复同侧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不需吻合血管,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2-03/2006-0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中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外伤后皮肤坏死跟腱外露6例,胫前、外踝和足背慢性溃疡各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缺损面积6cm×7.5cm~10cm×12cm,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2cm×14cm。清创后在腓骨小头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的轴线上,依据缺损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外踝上6cm为旋转点,皮瓣移植修复缺损。11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无功能障碍。患者行走和负重正常。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中下1/3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足背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 2 3例 2 5处。结果除 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 1/3坏死 ,行二期手术修复外 ,其余 2 4个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多种形式转移 ,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与足踝部深度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刘伟杰 《临床医学》2011,31(2):10-1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对5例足跟或外踝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结果 5例患者除1例部分坏死,其余均完全成活。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患者的皮瓣质地色泽良好,厚薄均匀,足部外观功能恢复较好,供区愈合良好。足跟部创面痛觉、触觉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解剖恒定、不牺牲重要血管及不需要吻合血管、切取方便、技术容易掌握、修复范围较广、皮瓣较薄等优点,是修复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1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经验。对17例应用较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踝部、足跟、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区准备;术后取合适体位、严格抗凝治疗、预防血管痉挛、给予营养指导及康复指导。16例皮瓣生长良好,1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柴亚胜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51-1852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面积最大13 cm×8 cm,最小8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9例,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治愈.[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蒂部小隐静脉是否需结扎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应用体会.方法:自1990年以来,我院根据68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面积、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使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9例,肌皮瓣12例,足外侧皮瓣23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24.0 cm×8.0 cm.结果:68例皮瓣中有65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9年,平均2年9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应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足外侧皮瓣均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魏平  杨骞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90-1291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9例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原皮瓣下适当游离直接缝合、局部旋转皮瓣、游离植皮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下感染边缘愈合不良通过换药、冲洗逐渐愈合外,其余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远期随访皮瓣未再次产生并发症并恢复了较好的功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一安全,抗感染能力强的皮瓣,转移修复胫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是一良好的选择,但术前应做好准备及术中清创彻底,术后应加强观察护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产生并发症者根据其原因及类型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以来我科收治儿童足部轮辐伤14 例,年龄4 ~ 13 岁,平均9 岁.其中,自行车伤7 例,摩托车伤5例,汽车伤2 例.损伤部位足背6 例,足跟5 例,足踝3 例.合并骨折4,无骨折10 例.切取同侧小腿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结果:14 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完全消灭.其中10 例随访1 年,皮瓣外观满意,足踝功能良好.结论: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择收治的79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缺损形式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进行修复:5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45例)与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13例),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7例前踝、外踝、后踝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6例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及穿支供血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5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有5例出现部分坏死,换药处理之后均全部成活;其余行皮瓣修复术者均全部成活;8例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感觉测定S0、S1;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成活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程度、大小、位置以及周围血管应是确定皮瓣选取的综合考量因素,以此选择安全性最高、操作最简单、损伤最小的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既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健康机体的损伤程度,也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①选取2002-06/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车祸引起小腿中下端软组织缺损5例,外伤后瘢痕溃疡2例,均可见胫腓骨外露。缺损面积3.2cm×4.5cm~5.7cm×6.8cm。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及胫前部缺损4例,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桥式转位修复胫前缺损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部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外踝足跟部缺损1例。皮瓣面积为5.0cm×8.0cm~7.0cm×9.0cm。③设计要点:依据创面部位、形状选择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小腿后正中线中点向外踝与跟腱中点之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腓骨小头前缘与外踝尖前缘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隐神经、大隐静脉走向相同,轴心点为内踝上3.0~5.0cm。④以轴心线为中心于小腿中近部置入定向柱形扩张器(200~250mL)。隔天开绐微量泵持续冲水,0.5~1.0mL/h,以观察皮瓣无明显苍白为准,一般需14~21d。完成扩张行皮瓣转位时,将神经断端与创面附近皮神经显微镜下作端侧吻合。置冲洗管及负压引流管于皮瓣下,术中及术后冲洗管内滴入地塞米松及有效抗菌药物。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1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中途无脱落。①术后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皮瓣血运良好,均未出现肤色青紫现象,苍白改变,无皮瓣异常肿胀,皮纹消失。术后负压引流通畅,2周后待引流液低于10mL/d且无明显感染时拨管。创面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供区留下线形瘢痕。②随访1年结果:皮瓣外观不臃肿,有弹性,色泽接近正常,创面无破溃。拆除内固定钢板后骨折已愈合,未出现继发性感染。两点辨别觉为2.0~3.0cm。能负重步行、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供区线形瘢痕不明显。结论:微量泵持续预扩张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在改善骨折及深部组织愈合的同时能够重建皮瓣感觉功能,兼顾供区修复符合现代创伤修复理念,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中前足背软组织覆盖较薄,容易造成肌腱、骨头外露,导致组织坏死,功能欠佳.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用于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车祸及其他重物压伤易致中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常用修复方法包括带蒂皮瓣修复,游离血管皮瓣修复以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这些修复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外踝上皮瓣或筋膜瓣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但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9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30 cm×18 cm,最小8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缘坏死,换药愈合。随访8个月~3 a,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