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综合医院内科患者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和常见慢性疾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内科门诊患者心理障碍患病率27.7%,发病率以神经内科患者为最高,住院患者患病率27%。心理障碍多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症状,尤其是睡眠障碍最为突出,高达95%。提示心理障碍是综合医院常见的心理性疾病,患者多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临床医师在明确了器质性疾病之后,对某些症状应考虑有无心理障碍的存在,可用SDS和SAS进行测查,以便及时发现躯体疾病背景下的抑郁症、焦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中精神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及诊疗情况,为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心理门诊组恐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内科疾病组(P0.05);内科疾病组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内科非疾病组(P0.05)。结论综合医院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时,要从社会、心理、生物等多个角度入手,在利用生物学手段治疗疾病时合并心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刘建  张艳  朱欢丽  糜涛 《中国康复》2004,19(2):90-91
目的 :观察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6 8例患有躯体疾病患者填写Zung量表 (抑郁症自评表 ) ,按Zung量表评分标准 ,>4 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抑郁症。结果 :内科疾病组 5 5例中 2 5例 (45 .6 % )患有抑郁症 ,显著高于体检组 13例中 2例 (15 .4 % )患有抑郁症(P <0 .0 5 ) ;对内科疾病组 2 5例抑郁症患者中的 10例 ,在躯体疾病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其有效率 80 .0 % ,显著高于未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40 % ,P <0 .0 5 )。结论 ;躯体疾病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症 ;对这些患者同时给予适当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内科患者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综合医院内科患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内科门诊就诊患和常见慢性疾病住院患进行调查,发现内科门诊患心理障碍患病率27.7%,发病率以神经内科患为最高,住院患患病率27%。心理障碍多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症状,尤其是睡眠障碍最为突出,高达95%。提示心理障碍是综合医院常见的心理性疾病,患多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临床医师在明确了器质性疾病之后,对某些症状应考虑有无心理障碍的存在,可用SDS和SAS进行测查,以便及时发现躯体疾病背景下的抑郁症、焦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主要问题为:抑郁和焦虑,躯体不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角色强化,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方法:对45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临床主要表现进行心理维护及治疗,应用对策为:心理维护及心理治疗方法。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同其他精神疾病及内科疾病相比有其独特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案报告了2例心身疾病的治疗,表明心身疾病继发焦虑、抑郁情绪反应,出现各种各样的相关症状,并加重原有躯体疾病,在综合医院临床中十分常见,除了进行相关的疾病治疗外,心理治疗必不可少,对于心身疾病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1例,常规出院后继续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于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对病人分别进行自评抑郁量表(SDS)及自评焦虑量表(SAS)心理测评.结果31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61.48%,焦虑症状54.96%;治疗后抑郁44.43%,焦虑34.82%.家庭心理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SAS、SDS评分比较,标准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不同类型以及疾病不同阶段肾脏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于2004-03/04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完成。84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为男49例,女35例,年龄18~76岁,病程0.3~360个月,接受肾透析者19例,接受肾移植者11例,其他为一般肾脏病患者。应用90项症状清单、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生活事件量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由专人负责分组进行,严格按量表评定方法及标准进行评定,采用上海惠诚心理测试软件分析,对发现心理症状的患者进一步面谈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结果:共调查84例肾脏疾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90项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肾脏疾病患者躯体化症状、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疾病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组犤(1.80,1.37),(1.86,1.62),(1.85,1.50),(1.75,1.39),(1.81,1.48),(1.57,1.29)犦。②不同肾脏疾病精神状况比较结果:免疫代谢患者抑郁精神状况筛检阳性率最高为80.0%,炎性疾病的患者最易出现强迫症状和驱体化症状,发生率均为45.5%,肾衰竭易出现躯体化和敌对症状,发生率均为45.0%。③肾脏疾病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分析:肾脏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大都与人格精神质、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婚姻、工作、人际关系及疾病本身对患者造成的躯体或社会功能损失显著相关。不同精神障碍与不同的因素有关,躯体化障碍与家庭、工作、环境、上网等因素显著相关,焦虑受学习、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满意度的影响。结论:肾脏疾病患者存在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恐惧、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多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在不同类型、阶段肾脏疾病中的分布仅抑郁症状有差异。个性、生活事件、躯体状况、环境、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心理障碍,精神心理因素也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相关。而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且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对其亦有明显的疗效。因此,我们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及其目前的心理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在综合医院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重新评估病情,详细询问反复就医病史,排除器质性疾病,了解有关心理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问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脏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状况。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抗焦虑抗抑郁治疗,观察1个月再次进行评定。结果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抗焦虑抗抑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控制好,各量表再次评分达正常范围。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治疗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控制血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F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列入抗抑郁组与抗消化不良组,每组25例,抗抑郁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抗消化不良组采用心理治疗与消化系统药物,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改善情况以及FD症状评分。抗消化不良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抗抑郁组,有情绪障碍的FD患者而言,抗抑郁疗法的疗效要显著优于抗消化不良疗法,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采用心理治疗与消化系统药物治疗F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及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40例心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并行心理治疗;对照组使用三环类或四环类药物,并行心理治疗。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8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行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躯体症状障碍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诉,患者对健康和躯体症状存在高水平焦虑,对疾病缺乏自我认知,经常转诊且疗效不稳定,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以抗抑郁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还包括家庭治疗、正念减压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疗效较好。本文对该病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心理干预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41.2±3.7)及SAS(34.6±5.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胃肠反应亦减轻。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肺癌、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与药物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明确诊断的焦虑症123例,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组42例、心理加药物治疗组41例,心理学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经8周治疗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焦虑症多伴有恐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躯体化等。治疗效果以心理+药物治疗组最佳,症状缓解率分别为:心理治疗组46%、药物治疗组58%、心理+药物治疗组89%,心理+药物治疗组与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心理+药物治疗组SCL-90的焦虑、恐怖、抑郁、强迫、人际敏感、躯体化等症状因子明显降低(P<0.01),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症状因子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治疗焦虑症心理疗法药物干预是必须的,心理加药物治疗是焦虑症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护理对满足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60例内科门诊患者进行音乐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将音乐护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160例内科门诊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值均较高,音乐护理后6个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合性中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就诊量大,有心理需求的患者大量存在,音乐护理可以让患者的身心得到一定放松,有利于获得某种自尊和自信,积极努力地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门诊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与治疗。方法对心理咨询门诊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障碍的类型依次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及其他心理障碍。男性多见焦虑障碍,女性多见抑郁障碍。男性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x^2-10.68,P〈0.01)。治疗方法多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结论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心理咨询是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躯体治疗与综合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7例住疗养院的冠心病患者先予躯体治疗2~4周,再进行心理治疗与人性化护理干预2~4周。干预前后对其症状、心电图、Zung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单纯躯体治疗时比较,综合干预后,77例患者总有效率由80.5%提高到97.4%(P〈0.05),其中单用躯体治疗效果不佳的心理倾向型和混合型患者,疗效提高更明显(63.6%、83.3%与95.9%、100%,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配合心身治疗和人性化护理的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和巩固躯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与治疗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治疗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情绪的效果。方法:将126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支持治疗。实验组63例患者除给予支持治疗以减轻躯体症状外,还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与治疗,包括一般心理治疗方法、暗示和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躯体化症状明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支持治疗及心理护理与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患者经支持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与治疗有助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患者心理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1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手法治疗),在初诊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症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颈椎病治疗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和心理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因病程较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辅助心理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