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乳腺癌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5例乳腺癌的高频超声及MRI资料,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式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15例经病理证实非浸润性癌51例,早期浸润性癌34例,浸润性癌30例。非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74.5%(38/51),MRI诊断准确率86.3%(44/51),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6.1%(49/51);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5.3%(29/34),MRI诊断率94.1%(32/34),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97.1%(33/34);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6.7%(29/30),MRI诊断准确率96.7%(29/30),两者联合诊断率100.0%(30/30);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率明显低于MRI(均P0.05);非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单独应用诊断准确率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应用(均P0.05);早期浸润性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应用(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乳腺癌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在发现早期乳腺癌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但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尤其是对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并与CT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灰阶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肾脏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定性诊断,并与CT诊断对比.结果: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83.9%(26/3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抱球型和丰富血流型的肾脏肿瘤,术前均定性诊断正确(21/21).而对于少血流型肿瘤,均未提出正确的定性诊断.超声及CT对于肾细胞癌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肾细胞癌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血供丰富的肾肿瘤意义更大,可作为肾细胞癌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诊断凶险型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检查的16~37周孕妇共2.14万例,其中发现高危胎盘植入疑似病例48例,48例产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检查,诊断结果与产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联合MRI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用与联合MRI诊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的特异性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用(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用与联合MRI诊断率、误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用的漏诊率明显高于联合MRI(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联合MRI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肾细胞癌、肾盂癌灌注参数的特点,探讨灌注成像对肾细胞癌及肾盂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肾细胞癌、15例肾盂癌,行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西门子工作站分别测量肿瘤及对照组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参数:血流(BF)、血容量(BV)、开始时间(TTS)、达峰时间(TTP)、Patlak血管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结果①肾细胞癌BF、BV、PS、PBV低于对侧正常肾皮质(对照组),而TTP则高于对照组肾皮质,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TTS高于对照组肾皮质,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盂癌BF、BV、PS、PBV低于对侧正常肾皮质(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盂癌TTS高于对照组肾皮质,而TTP则低于对照组肾皮质,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细胞癌BF、BV、PBV高于肾盂癌,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TTS低于肾盂癌,而TTP、PS则高于肾盂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细胞癌、肾盂癌及正常肾皮质DSCT灌注参数不同。DSCT灌注成像在肾脏D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及肾盂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51例PT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及胃镜检查,观察肿瘤发生位置、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51例PTD患者中,鳞癌8例,腺癌31例,腺瘤5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淋巴瘤2例,间质瘤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检出率为86.3%(44/51),显著高于胃镜检出率60.7%(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十二指肠球部肿瘤,胃镜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0%(5/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漏诊1例,检出率为80.0%(4/5),漏诊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后壁,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大乳头周围及降部肿瘤,胃镜检出21例,检出率为77.8%,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检出23例,检出率为85.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升部肿瘤,胃镜检出5例,检出率为26.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检出17例,检出率为89.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胃超声造影剂检查简便易行,患者痛苦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应用于十二指肠肿瘤的筛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对98处颈动脉斑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CEUS检查,依据文献对颈动脉斑块形态进行分类,比较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和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差异。结果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应用CD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较低(30.00%,35.00%),而应用CEUS可明显提高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的敏感性(85.00%),且与CT诊断一致性较高(κ=0.9002),低年资和高年资医生间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诊断颈动脉溃疡斑块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梗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DSA、CT增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梗死患者,记录患肾大小、病变处二维回声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与DSA、CT增强及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肾梗死灶二维超声切面呈三角形,发病早期回声偏低,后期呈强回声。肾动脉主干栓塞者肾脏体积缩小,回声杂乱;梗死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消失,不能测到动脉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梗死的检出敏感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选择64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91个结节)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2个结节)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结果两组二维超声回声、钙化、纵横比及血流丰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肿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为85.71%(78/91)、特异度为88.89%(64/72)、阳性预测值为90.70%(78/86)、阴性预测值为83.12%(64/7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Ⅰ型、Ⅱ型比例更低,Ⅲ型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一些微小癌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或合并其他良性疾病,易造成漏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与增强CT在肾脏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肾脏外伤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肾外伤分级标准及肾外伤CT分级判断外伤程度,并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超声造影发现1例I级肾外伤,而增强CT未发现;CEUS漏诊2例I级肾外伤;1例CEUS将Ⅲ级高估为Ⅳ级;2例将Ⅳ级低估为Ⅲ级。增强CT与CEUS各自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91.2%,两者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0)。结论 :CEUS在评价实质器官外伤上具有优势,而增强CT在判断腹部合并伤方面更具优势,两种检查技术的有机组合必将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肾盂癌的肿瘤体积、CT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变化特点的定量分析,为肾盂癌的准确诊断提供定量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盂癌患者及25例肾透明细胞癌(肾癌)的术前增强CT影像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获取病灶各期的体积、CT值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肾盂癌肿瘤小于肾癌肿瘤的体积(中位体积分别为5.87cm 3、8.11cm 3),P<0.05;平扫期肾盂癌肿瘤CT值大于肾癌〔平均值分别为(34.59±7.01)HU、(30.28±5.95)HU〕,P<0.05;皮质期、实质期肾盂癌肿瘤CT值(中位CT值分别为61.50HU、66.00HU)小于肾癌(81.00HU、74.00HU),P<0.05,分泌期两者CT值〔平均值分别为(58.07±11.60)HU、(65.53±15.11)HU〕,P>0.05。肿块浸润肾实质型肾盂癌的体积<侵犯肾盂的肾癌〔平均值分别为(25.22±34.85)cm 3、(119.44±69.28)cm 3〕,P<0.05,两者的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分泌期肿瘤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盂癌的体积显著小于肾癌,CT增强具有轻中度延迟强化的特征,可以为肾盂癌的准确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诊断乳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9例常规超声疑似乳腺癌肝转移者行CEUS和增强CT(CECT)后,采用穿刺活检、手术病理、影像学随访超过半年临床最后确诊。结果:89例常规超声疑似乳腺癌肝转移经CEUS及相关检查临床最后确诊为良性41例。48例乳腺癌肝转移经CEUS明确诊断47例。CEUS对乳腺癌肝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97.92%(47/48),假阴性率为2.08%(1/48),特异度为100%(41/41),阳性预测值为100%(47/47),阴性预测值为97.62%(41/42)。经CEUS发现新增转移病灶10例。CEUS从常规超声53.93%(48/89)的诊断准确度提高到98.88%(88/89)。CEUS对乳腺癌肝转移的诊断率与CECT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833)。结论:CEUS能发现乳腺癌较小的肝转移灶,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癌肝转移的鉴别能力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肾盂癌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肾盂癌19例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肾盂癌的检出率.结果 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肾盏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肾盏积水.CT平扫见肾盂、肾盏内软组织肿块;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时,显示肾盂及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病灶密度不均匀,内有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9例患者中,术前IVP检查12例,9例IVP显示病灶,B超检查16例,10例显示病灶,CT扫描19例,18例显示病灶,MRI检查3例,3例显示病灶.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IVP和CT是诊断肾盂癌的首选方法,B超可作为普查手段.当肿瘤侵犯肾实质或有远处转移时,CT和MRI明显优于IVP.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迷走血管源性肾盂积水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迷走血管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临床疑似肾脏迷走血管所致肾盂积水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迷走血管的走行方向、进出肾脏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并与外科手术、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15例肾盂积水患者在患侧肾下极检出迷走血管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迷走血管源性肾盂积水.14例经手术、肾盂造影、血管造影证实,1例误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肾脏迷走血管的走行方向、进出肾脏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在诊断迷走血管源性肾盂积水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肾移植患者135例,分为功能正常组、AR组和ATN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灌注及血流指数变化并作比较.结果:AR组移植肾长径、实质厚度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增大(P<0.01);而ATN组移植肾长径、实质厚度较功能正常组略有增大,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和ATN组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功能正常组(P<0.01),而AR组和ATN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得移植肾RI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能用作鉴别AR和ATN的绝对依据,需要综合移植肾声像图改变来协助鉴别AR和AT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阴囊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5例阴囊急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睾丸扭转诊断符合率90.0%(18/20);睾丸附睾炎诊断符合率95.6%(108/113);睾丸外伤诊断符合率100%(12/12)。以上3类阴囊急症中,超声对睾丸外伤的诊断效果最佳,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达100%。睾丸附睾炎Vmax为(0.31±0.09)m/s,三者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附睾炎Vmin为(0.07±0.01)m/s,为最高,与扭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扭转的RI值0.71±0.05最高,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阴囊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影像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检查方法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经IVP、超声、MRI、螺旋CT检查,分析其敏感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占52.4%。超声检查20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65.0%。MRI检查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85.7%。螺旋CT检查28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9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6例,占89.3%。增强19例中1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生长方式是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无论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癌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和MRI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CT与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外肾盂的MRI和超声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肾外肾盂的68例患者,所有病例都同时行泌尿系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肾外肾盂的MRI及超声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盂肾盂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中,其中单侧54例,双侧14例,左侧38例,右侧44例;伴发同侧肾积水49例,肾外肾盂最大径线15~82mm,平均42.3mm;MRI诊断61例,误诊7例,其中5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2例;超声诊断48例,误诊20例,其中7例误诊为肾盂旁囊肿,肾盂积水13例。MRI及超声对肾外肾盂的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2=7.81,P=0.005)。肾外肾盂在MRI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表现为肾窦外长T1长T2水样信号,并且与正常肾盂相通。超声表现为肾门外与肾盂相延续囊状液暗区,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正常肾实质包绕,肾外形及肾实质无改变。结论 MRI及超声均是诊断肾外肾盂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MRI可以多平面显示肾外肾盂与肾脏的位置关系,对肾外肾盂的诊断优于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简称“穿刺手感”)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0-01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超声诊断科进行超声检查、CEUS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手感患者312例(312个结节),每个结节在穿刺过程中均记录穿刺手感,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特征曲线(ROC)评价CEUS、穿刺手感和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果。结果 312例中共有良性结节116个,196个诊断为PTC。穿刺手感联合CEUS的准确率(97.450%)高于单独使用CEUS(87.244%)或穿刺手感(63.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和穿刺手感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767)大于单独使用超声造影(0.734)及穿刺手感(0.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EUS与穿刺手感在诊断PTC 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联合穿刺手感对PTC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一使用超声造影或穿刺手感。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包括50例透明细胞癌、17例乳头状癌、8例嫌色细胞癌和2例集合管癌,术前行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肾皮髓期和肾实质期),测量肿瘤、腹主动脉及邻近正常肾实质的CT值,并计算肿瘤与主动脉、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同时评价肿瘤的强化方式,对不同病理亚型肿瘤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在皮髓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时肿瘤与主动脉、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P<0.01),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匀强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92%)、乳头状癌(82.4%)和集合管癌(100%);而均匀强化常见于嫌色细胞癌(62.5%),其与透明细胞癌(P=0.010)和乳头状癌(P=0.017)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T增强扫描时分析肿瘤与主动脉和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及强化的均匀度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5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分为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延迟期,将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表现分3型:病灶局限于肾盂内者25例;超出肾盂范围与肾实质分界不清6例;4例仅表现为肾孟肾盏积水扩张,但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13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与相邻肾实质相比肿瘤呈低密度,14例延迟增强扫描见肾盂内不规则强化.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可提高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正确率,但更应重视肾延迟期的CT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