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晶状体后囊混浊(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PCO的形成与术后房水中短期的蛋白水平增高和残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自分泌机制调节下持续增生有关.对于PCO不同阶段旁分泌和旁分泌信号传导系统的深入研究将对PCO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物预防晶状体后囊混浊的相关机制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晶状体后囊混浊(PCO)是白内障行囊外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因术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和变性纤维化所致,尽管混浊的后囊膜可以通过再次手术或激光的方法改善一定视力,但这会破坏晶状体后囊的屏障作用,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能用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则能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本就不同药物预防后囊混浊的相关机制及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保留晶状体前囊晶状体切除后其前囊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眼科研究》2001,19(3):205-207
目的 探讨保留晶状体前囊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保留上皮细胞对前囊透明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家兔12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对照眼实验眼行保留前囊晶状体切除术,并行上皮抛光去除对照眼施同术,但保留前囊下上皮细胞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晶状体前囊透明情况,并取双眼做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眼与对照眼前囊透明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眼术后3个月前囊下未见上皮细胞存在和增生;对照眼可见上皮细胞依然存在,并保持单层结构。结论 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切除术中,去除晶状体上皮与保留晶状体上皮对前囊透明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囊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中晶状体囊不同的处理对效果的影响。方法 保留后囊组:24例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13例在前房注人黏弹剂及缝合角膜切口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手术,11例未行类似处理。保留前囊组:27例经睫状体平坦部行晶状体切除术,10例在前囊中央咬切3mm的圆孔,17例保留完整前囊。结果 保留后囊组:在前房及角膜切口未行处理的病例中,4例(36%)在玻璃体切除中损伤后囊,而经过处理的病例后囊均保持完整。保留前囊组:所有病例在术后1月均出现逐渐加重的前囊浑浊,在前囊中央造孔的病例,通过小孔可窥见眼底。结论 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前房填充致弹剂并缝合角膜切口可以减少术中后囊的损伤;前囊中央造孔有利于术后眼底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囊袋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完全居中的、大小适宜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利用囊袋夹持固定法(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完全植入囊袋内而2个袢位于前囊前表面)使人工晶状体达到稳定的囊袋固定,以处理白内障手术中发生的后囊破裂。分别对接受囊袋夹持法的1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平均视力大于等于0.5的患者17眼(85%),夹持于囊袋的人工晶状体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居中位置,后囊破裂的大小稳定,所有术眼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相关的葡萄膜反应。结论在后囊破裂较大,无法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时,可以利用前囊撕囊孔进行囊袋内夹持固定法固定人工晶状体。良好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不仅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是囊袋夹持法固定人工晶状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最常见的并发症。PCO不论按照临床表现还是病理机制均可分为纤维型和再生型。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预防PCO的技术为术中机械性晶状体前后囊膜抛光,但是否有效预防PCO一直存在分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晶状体前囊膜抛光对纤维型PCO有抑制作用或没有作用,而对再生型PCO很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明  王勤美  赵云娥 《眼科》2004,13(6):372-372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见于白内障摘除行连续环形撕囊并囊袋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最早由Davison在1989年描述。我院自1999年至今发生白内障术后晶状体CBS 3例,采用YAG激光切除后囊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38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4±4.51)月。结果34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成功。此34眼中18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经随访2眼术后3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其余32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PCO)的作用。方法 对365例(426只眼)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5例(426只眼)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术后随访2~3年后囊混浊未见发生。结论 在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对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是可行的,它避免了后囊混浊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4例196眼,术后观察视力、撕囊口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关系及PCO等情况,随访12~26(平均16.3)mo。根据Sellman等的PC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为没有PCO或极轻微PCO不减少红光反射,也没有珍珠样小体或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Ⅱ级为轻度PCO减少了红光反射,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Ⅲ级为在IOL区域内发现中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但视轴(中心3mm)是透明的;Ⅳ级为重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并扩展到视轴区,并且严重减少红光反射。术后后囊膜出现Ⅱ,Ⅲ及Ⅳ级统计为临床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病例。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120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2眼(35.0%)。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76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1眼(53.9%)。两组病例术后在临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上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口大小与术后后囊膜的混浊有关。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脱位,包括先天性、外伤性、正常白内障术中发生睫状小带断裂时的应用。方法对上述患眼8例(8眼)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同时植入囊袋张力环,然后顺利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随诊中未发现后囊皱缩或人工晶状体偏心。视力提高至0.3~1.0。结论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解决有睫状小带断裂及晶状体半脱位时,可恢复囊袋生理特点,帮助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及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随访过程观察到其屏障作用及接触性抑制作用,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与移行,防止前囊与后囊浑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是后囊膜胶原产生进而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生物学基础,去整合素可与细胞外基质(ECM)竞争结合整合素分子,理论上可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研究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眼晶状体后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istrin注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兔均行右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建立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模型,术毕kistrin注射组囊袋内注入80 mg/L kistrin 0.2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5、7、14 d,在裂隙灯下观察实验动物晶状体PCO情况,并按照Odrich法进行分级.术后14d及3个月分别处死两组兔各6只,取出晶状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病理改变;行Masson染色观察晶状体囊袋内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兔晶状体后囊Ⅳ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术后14 d,生理盐水对照组与kistrin注射组各级PCO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术后1、2、3个月,生理盐水对照组形成2~3级PCO的眼数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14、0.022).晶状体组织学检查表明,术后14 d生理盐水对照组LECs层数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瞳孔区后囊膜可见单层细胞黏附,kistrin注射组后囊则保持光滑,术后3个月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后囊的LECs转化为纤维细胞,kistrin注射组较少见.Masson染色显示术后3个月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前囊膜撕囊口处与后囊膜之间胶原纤维的蓝绿色染色明显多于kistrin注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术后14 d及30 d,生理盐水对照组晶状体后囊膜Ⅳ型胶原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kistrin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 结论 去整合素kistrin能够抑制兔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后晶状体后囊LECs和Ⅳ型胶原增生.  相似文献   

13.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远期并发症,是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一间质转化,以及术后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结果.术中植入含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缓释系统或囊袋张力环均有可能降低PCO的发生.本文就药物、缓释系统、囊袋张力环在预防PCO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并构想一种可生物降解载药性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来预防PCO.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莉  孙洪洲  田骋  王海颖 《眼科研究》2003,21(2):193-194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等进行分析讨论。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前囊孔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不分离速度过快,术后黏弹剂未彻底清除是导致囊袋阻滞的主要因素。结论 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部阻塞撕囊边缘是囊袋阻滞综合征的首先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植入开放型囊袋张力环( capsular tension ring,CTR),以增加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已成为常见方法。术后并发症较少,可以有效减少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以及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偏心和倾斜的发生,并且不影响IOL度数的计算及未见较常规白内障手术增加像差的引入。本文就CTR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晶状体后囊破裂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269例(301眼)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29眼(9.64%)晶状体后囊破裂,其中25眼玻璃体脱出,相应处理后25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分析后囊破裂原因:11眼因水分离或娩核造成截囊口后裂、囊袋撕脱;14眼注吸皮质时误吸周边部前囊或直接损伤后囊;4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已有后囊破孔。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与手术熟练程度、水分离、娩核、截囊方法、手术设施、白内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晶状体囊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的作用。方法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30例30眼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不同分2组。保留后囊组:13眼术前检查为非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保留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并保留前囊。8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保留后囊组:13眼均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中除3眼原有晶状体前囊小破口外,14眼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前囊。术后随访6~24月,平均9月,无1眼发生角膜变性,近期一过性高眼压3眼,8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良好。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可减少角膜变性、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并有利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科新进展2005;25(5):442—443]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capsularblocksyndrome ,CBS) ,又称囊袋膨胀综合征 ,是指在白内障术中或术后晶状体前囊连续环形撕囊 (CCC)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 ,导致视力下降、眼压升高、屈光度改变 ,甚至继发性青光眼等一系列眼部改变的综合征。我科系统观察诊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 ,57岁。 2 0 0 0年 3月 9日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术中估测CCC开口直径为 5mm ,术后最佳视力 0 6。术后 10月视力又逐渐下降 ,2 0 0 1年 12月 2 5日 ,右眼视…  相似文献   

19.
晶状体囊染色技术在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染色技术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难以看清晶状体前囊的65例(83眼)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囊染色剂vision blue(0.6 g·L-1的苔盼蓝缓冲溶液)气泡下染色法进行前囊染色,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囊染色剂vision blue对晶状体前囊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可使手术操作变得安全易行,术中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囊染色剂vision blue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对晶状体前囊染色的应用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晶状体囊眼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8例无晶状体囊眼,经3.2mm角膜缘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植入Alcon单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双襻用10-0聚丙烯缝线缝合固定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眼内炎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术中出现前房积血。术后随访3~18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植入治疗无晶状体囊眼是可行和有效的,长期的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