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66例乳腺炎性病变患者进行观察,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及诊断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急慢性乳腺炎39例(59. 1%),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28. 8%),浆细胞性乳腺炎8例(12. 1%)。超声诊断明确提示为乳腺炎性病变33例,炎性病变可能15例,增生结节可能10例,可疑乳腺癌8例; 8例可疑乳腺癌中,病理结果确诊乳腺脓肿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乳腺增生伴慢性炎症4例。结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I资料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共83例,分别对病灶形态学、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类型进行评价及测量。结果 54例表现为肿块,包括单灶(29/54,53.7%)和多灶(25/54,46.3%),形态以不规则形为主(27/54,50.0%),边缘多不规则(27/54,50.0%)或清楚(21/54,38.9%),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7/54,50.0%)或环形强化(27/54,50.0%)。29例表现为非肿块强化,分布方式以节段样强化为主(16/29,55.2%),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20/29,69.0%)。T2WI/IDEAL WATER (T2 weighted image/iteration decomposition of water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序列多表现为等信号(31/83,37.3%)或稍高信号(31/83,37.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以稍高信号(33/83,39.8%)或高信号(46/83,55.4%)为主,平均ADC值为(1.15±0.30)×10-3 mm2/s。TIC类型以平台型为主(52/83,62.7%)。病灶内常伴有囊变及坏死区(54/83,65.1%)、灶周水肿(35/83,42.2%)、部分病灶伴出血(9/83,10.8%)。伴随征象包括邻近皮肤异常改变(30/83,36.1%)、胸壁异常改变(11/83,13.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3/83,27.7%)。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非哺乳期乳腺炎 (non-lactation mastitis, NLM)的临床症状及声像图表现均不典型,常被误诊为乳腺其他疾病,超声检查是诊断NLM的重要手段。本组回顾性分析研究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NL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分析NLM声像图表现的特征,探讨本病与乳腺癌的超声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非哺期乳腺炎22例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和BI-RADS分类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群体诊断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调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44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并进行BI-RADS分类,构建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活动,探讨超声检查及BI-RADS分类...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0例,将其作为A组,另选取同期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B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整合分析,给予全部入选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处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及超声表现(病灶边缘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微钙化、是否存在伴囊性成分、病灶后方回声是否呈现衰减趋势、UE评分、内部血流分级情况)。结果 A组40例患者中共计存在48个肿块,B组40例患者中共计存在51个肿块。两组的病灶边缘完整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较之B组,A组中微钙化、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流Ⅱ~Ⅲ级信号等项目的占比显著下降(P 0.05),A组中伴囊性成分、UE评分为1~3分等项目的占比明显提升(P 0.05)。结论超声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鉴别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同时能够并为疾病的后续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造影的特征,以及联合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对该病变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所有病灶BI-RADS分类均为4类。超声造影特点:多数病灶增强范围较二维扩大,形状不规则,部分伴蟹足样增强,其他特点如高增强区相对局限,周围可观察到沿cooper韧带走行的血管。弹性成像评分:1分10个,2分6个,3分2个,4分4个。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仅依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容易误诊,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3月于洪湖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8例乳腺癌患者为A组,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B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组的超声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NMP患者64例,准确率为95.59%,包含15例浆细胞乳腺炎,39例慢性乳腺炎,1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现乳腺癌患者53例,准确率为77.94%,超声影像学检查诊断NMP的准确率高于乳腺癌(P <0.05);A组血流信号分级在三级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B组(P <0.01)。结论:超声影像学检查在对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鉴别的时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以为临床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结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和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结果NLM组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Ⅱ~Ⅲ级血流、RI0.70及UE评分1~3分与乳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多累及脂肪层,伴有周围组织水肿,部分呈"倒三角形"低回声,病灶内出现斑点状或小条状钙化斑,血流信号丰富,RI0.70,UE评分1~3分,上述超声表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拟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并应用后获得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以及65例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设为A1组(乳腺癌组)以及A2组(非哺乳期炎性肿块组);就所有乳腺疾病患者于临床均拟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展开疾病诊断,并且就诊断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明确各乳腺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对于62例乳腺癌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发现,2例患者患有乳腺增生结节疾病,60例患者患有乳腺癌疾病,最终符合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6.77%以及3.23%;对于65例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发现,2例患者患有纤维腺瘤疾病,63例患者患有非哺乳期炎性肿块疾病,最终符合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6.92%以及3.08%;最终发现A1组乳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同A2组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各乳腺疾病之间的准确鉴别,从而对于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疾病的早期确诊与治疗提供依据,利于乳腺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以及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病理证实为NPM的病例,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PCM)54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LM)17例,比较这两种病理类型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两种不同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相似的声像图表现,但GLM更常见腋窝淋巴结增大,与PCM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 PCM和GLM本身的声像图表现相似,结合病史及腋窝淋巴结情况可以帮助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 NPM)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 IDC)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对肿块型NPM与乳腺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肿块型NPM患者17例为乳腺炎组,乳腺IDC患者86例为导管癌组。2组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测定峰值强度比、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比较2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病灶距乳头距离、乳腺癌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及超声造影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乳腺IDC的效能。结果 乳腺炎组年龄[(40.80±3.50)岁]小于导管癌组[(52.40±1.40)岁](t=-3.236,P=0.002),未绝经比率(76.47%)高于导管癌组(50.00%)(χ2=4.009,P=0.045)、病灶距乳头距离[(1.38±1.09)cm]短于导管癌组[(2.48±1.77)cm](t=-2.415,P=0.017),乳腺癌家族史、乳头溢液比率及病灶最大直径与导管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和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MRI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MRI表现特征。 结果本组75个病灶,17个为PCM,20个为GM,38个为其他类型乳腺炎,包括化脓性炎、小管炎及结核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的形态、回声水平、血供程度、血供模式及向脂肪组织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47,P=0.021;χ2=10.923,P=0.027;χ2=29.609,P<0.001;χ2=10.806,P=0.029;χ2=7.939,P=0.019)。其中PCM病灶血供多丰富,且以边缘型为主,同时更易向脂肪组织蔓延;GM病灶血供则以混合型为主。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位置及其边缘光整差异,以及超声探及的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的腺体致密、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35;χ2=15.576,P=0.016;χ2=12.457,P=0.014;χ2=6.394,P=0.041)。PCM病灶多为肿块样强化;GM则以非肿块样强化及环形强化者较多,强化后腋窝淋巴结显示者较多。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平扫信号、位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75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2.0%(39/75),误诊率为48.0%(36/75);MRI诊断准确率为26.7%(20/75),误诊率为73.3%(55/75);超声联合MRI诊断准确率为57.3%(43/75),误诊率为42.7%(32/75)。 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检查方法联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超声征象,同时对比分析超声、钼靶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提高对于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1例患者共计43个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其中19例患者共19个病变同期行钼靶检查,对比分析超声、钼靶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恶性病变超声征象多表现为边缘不光整、有钙化、阻力指数(RI)≥0.7、腋窝淋巴结肿大,与良性病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钼靶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妊娠哺乳期囊实性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845、0.774、0.857。相比于超声或钼靶单独检查,超声联合钼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结论:边缘不光整、有钙化、腋窝淋巴结肿大RI≥0.7的超声征象对于妊娠哺乳期乳腺囊实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超声与钼靶联合使用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BC)及非哺乳期乳腺炎(NPM)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非肿块型BC和27例非肿块型NPM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结果 NPM组患者年龄小于BC组(P<0.05),常规超声图像中两组在病变边缘、后方回声变化、内部钙化情况、病变侵犯层级、腋窝淋巴结分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图像中,两组在增强后边缘、造影剂分布、有无灌注缺损区及灌注缺损区边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非肿块型NPM与非肿块型BC均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充分认识两者的声像图及造影图像特点,并结合患者病史,可提高NPM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穿刺抽吸或穿刺活检诊断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女性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麦默通行乳腺炎病灶微创清除术.结果 32例患者共旋切36处病灶,超声均能清晰显示病灶微创旋切及脓液抽吸全过程.术后复查有2例2个病灶未被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94.4%,1例患者创面血肿形成.32例患者病理结果 阳性率100%.结论超声引导麦默通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定位切除准确、病理诊断率高、创伤小、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邱小菊 《系统医学》2021,(4):124-126
目的 探讨多普勒彩超检查手段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两类乳腺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8例作为BI组(乳腺炎组),选取同期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BC组(乳腺癌),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和超声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或肿块穿刺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乳腺癌患者110例(乳腺癌组)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肿块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等情况。结果:乳腺癌超声图像特点病灶边缘成角,肿块呈“直立”状,病灶向边缘浸润呈“蟹足样”或“毛刺样”改变,肿块内部见微粒样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流以Ⅱ~Ⅲ级血流为主。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图像特点肿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肿块内部多呈低回声或无回声,部分肿块内液化可见细弱样点状回声或絮状低回声,加压可见流动,内部血流以Alder 0~Ⅰ级血流为主。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在微粒样钙化征、肿块边缘成角、后方回声衰减及血供特点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微粒样钙化征、肿块边缘成角、后方回声衰减等超声征象及肿块血供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超声能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回声、大小、边界、有否钙化及血流情况,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予BI-RADS分类.结果:46例病例中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0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超声图像有大片液性回声区为其特征性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回声紊乱,偶见少量液性区;浆细胞性乳腺炎无特征性表现.BI-RADS分类为3类31例,4类13例,其中4C类4例.结论:综合分析乳腺肿块高频超声特征,结合病史及体征,是提高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常表现为乳腺肿胀、疼痛或结节,特点类似乳腺癌,容易误诊。本组收集了42例女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患者的超声资料,并将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