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1]。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MN(少见血型)血型不合较罕见。1病因和发病机制新生儿溶血病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母亲体内不存在胎儿的某些由父亲遗传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当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或母体通过其他途径(如输血、接种疫苗等)接触这些抗原后,刺激母体产生相应抗体。当此抗体(IgG)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即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致敏红细胞),继之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近20年因母婴Rh系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种类的变迁,为预防和避免人类输血反应,降低母婴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死亡率,提出行政管理策略和建议。方法:1991年12月1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测江淮地区汉族18 050对夫妇的ABO血型、RH(D)血型,筛选和鉴定稀有血型抗体,跟踪随访Rh(D)阴性与Rh(E)阴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结果:①1991年12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期间共检查了6 085对夫妇,共发现41例Rh(D)阴性,其中孕妇中发现25例Rh(D)阴性,丈夫16例Rh(D)阴性,共鉴定出Rh系新生儿溶血病6例,其中仅1例Rh(E)新生儿溶血,5例Rh(D)新生儿溶血,实施换血疗法均成功。②2000年1月1日~2010年7月31日产前免疫检测11 965对夫妇,共发现78例Rh(D)阴性,其中孕妇中发现有41例Rh(D)阴性,丈夫37例Rh(D)阴性;共鉴定出Rh-HDN8例(共7胎),发现4例Rh(E)新生儿溶血;实施蓝光治疗和输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均成功。③统计Rh(D)阴性占0.337%,Rh-HDN患病率20世纪为0.986‰,21世纪为0.669‰,Rh(E)阴性母亲所产的Rh系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比例由原来的16.670%上升为≥50.000%。结论:①Rh-HDN是可预防和治疗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起到早诊断、早治疗作用。②Rh-HDN的溶血性与母体IgG血型抗体效价呈正相关。③20世纪与21世纪江淮地区汉族Rh系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最高由IgG抗D变为IgG抗E。④Rh(E)溶血病均因产前延误诊断或忽视检测而造成,Rh(E)溶血病发病率跃居第一位。⑤该项研究涉及每个学科,且危及人的生命,故提出相关卫生管理策略和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母子Rh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子Rh血型不合与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夫妇,母子血型及血型抗体的规律以及母子血型不合与发生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住的28例母子Rh血型不合进行Rh与ABO血型检测,对其中的2l例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的血型与抗体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中以换血疗法为主)。全部病例均进行光疗、支持、酶诱导剂、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结果】28例Rh阴性孕妇中查出Rh血型抗体者21例(抗D抗体16例、抗E抗体3例、抗DE抗体1例、抗C抗体1例)。7例母亲孕期均末查出Rh血型抗体,新生儿Rh血型抗体为阴性,7例中有6例母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Rh血型抗体阳性21  相似文献   

4.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之后人类发现的又一个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而其中以RH(D)抗原的免疫性最强,临床意义最大,因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而备受关注。根据D抗原的数量、性质、抗原性不同,将D抗原分为以下几种表达方式:正常D、弱D、部分D、DEL、增强D。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亲血液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目前已知血型抗原有160种以上,但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为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辽宁大连读者夏玮来信:请解释新生儿溶血的病因及预防办法,可否通过婚前检查予以避免。 答:新生儿溶血症多发生于红细胞血型中的Rh血型系统,故又称Rh溶血病。由红细胞所含抗原不同而区分的ABO血型系统,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称ABO溶血症,但症状要比Rh溶血病轻得多,而且发病率也很低。同时,我国汉民中Rh血型大多为阳性,阴性者只有0.62%~2.9%。鉴于此,无法要求所有男女青年在婚前检查中予以查实  相似文献   

7.
孕妇Rh血型及免疫抗体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孕妇Rh血型及免疫抗体检测对Rh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剂检测Rh血型,用标准红细胞检测孕妇血清中免疫抗体及其效价。结果:836例孕妇中,Rh4例阴性,阴性率为0.48%,1例孕妇血清中检测出抗C、抗D复合性免疫抗体。结论:孕妇应常规检测Rh血型,特别是对有流产史、死胎及输血史的孕妇检查Rh血型及免疫抗体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及妇幼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Rh溶血病(Rh HDN)是由于孕母体内的IgG类Rh系统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结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本病的Rh系统抗体主要有抗D、抗E、抗C、抗c等,以及有抗-Ce、抗-cE等复合抗体参与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也时有报道〔1,2〕。然而,有抗G抗体(即抗CD抗体)参与引起的溶血病却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对11例Rh溶血病患儿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1年1月~2005年9月本院经新生儿Rh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确诊为Rh溶血病患儿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1~7天。1.2试剂与仪器抗D、抗C、抗c、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孕妇孕期管理、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的40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37例(92.5%),母体ABO血型抗体抗-A或B(IgG)不同效价之间,新生儿脐血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有差异(P﹤0.05),母血抗-A或B(IgG)效价1︰128共14例(37.84%),其新生儿脐血改良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及24h新生儿黄疸发生明显增加;孕妇ABO血型抗体滴度与新生儿外周血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母婴Rh血型不合溶血病3例(7.5%),母体Rh血型抗体效价均≥1︰512,最高达1︰1024,新生儿均接受了换血治疗。[结论]夫妇ABO血型不同的O型孕妇,母体ABO血型抗体效价≥1︰128时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夫妇Rh血型不同的Rh(D)阴性孕妇,应加强孕期Rh血型抗体等监护及产前产后胎婴儿观察和处理。建议在对孕妇进行血型鉴定时,同时筛查ABO血型抗体及ABO外抗体。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个,各个血型系统彼此在遗传上是独立的,多个血型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早,症状突出,病情重,常有危及胎儿及新生儿生命的溶血[1],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如果能产前检测出Rh系统HDN并对症加以治疗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自己所接触的40例病例作了临床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称为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病,简称新生儿溶血病。常见由ABO或Rh(D)血型不合所引起,其次约2%病例与其它次要血型,如Kell血型、E血型、Lutheran血型和C血型等有关。据上海市13个单位(1957~19T7年)所见835例新生儿溶血病中,ABO不合者占85.3%,Rh不合者占14.6%,MN不合者占0.1%。本病预后除与病型轻重、肝脾大小有关外,也和诊治早晚有密切关系。如能早期  相似文献   

12.
Rh阴性血型是人类血型中一种少见的血型,是由于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但D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强,Rh阴性血型的人多次接触Rh阳性血液时易产生致敏,造成溶血性疾病.目前对于Rh阴性血型的孕妇,主要在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疾病的发生,合理、有效的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可以极大降低孕妇多次妊娠的风险.作为临床医师应该充分对该类特殊病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及溶血三项试验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送检的26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及Rh阴性或O型的产妇脐带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在内的溶血三项试验,并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在262例标本中,其中82例为母婴血型不合,有51例经检测为新生儿溶血病(HDN)阳性,阳性率高达62.12%。在51例经检测为HDN阳性者中,51例放散抗体试验均为阳性,44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14例直抗试验阳性。在82例血型不合的标本中,ABO HDN阳性率达73.13%;Rh HDN阳性率达13.33%,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7例ABO系统不合标本中,其中A型阳性率达80.65%;B型阳性率达69.4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系统不合标本中,Rh C均为HDN阴性;Rh D阳性率达14.28%,Rh E阳性率达20.00%。经比较,三者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是抗体释放试验,可为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其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不合,Rh D不合引起的溶血发生概率较Rh C以及Rh E高,而A型血患儿则较B型血患儿发生溶血的概率高。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致敏抗体对Rh血型检测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行Rh血型检测,并对溶血病患儿致敏红细胞用45℃红细胞抗体放散后再检测Rh血型。结果:107例直抗试验阴性患儿的Rh血型101例五种方法结果一致,6例结果不一致;49例直抗试验阳性患儿的Rh血型31例结果不一致。37例Rh血型测定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经45℃抗体放散后测定的结果一致。对10例Rh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红细胞放散后测定的Rh血型完全符合临床现象。结论:患儿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达到一定数量可影响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Rh血型的鉴定,45℃抗体放散后再鉴定血型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正确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献血热线     
《健康必读》2009,(4):14-14
1 什么是血型抗体? 血型抗体是体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针对血型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类免疫球蛋白类物质。Rh血型抗体主要有5种,以抗-D为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其次是抗-C,因此,Rh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也可出现在Rh阳性的母亲,这是由于母婴的C、C、E、e等抗原不合所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发病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别立莉  陈赞  马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72-1673
Rh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要意义,RhD抗原是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原之一,也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红细胞抗原。RhD阳性血液输给RhD阴性的患者会产生免疫应答而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无偿献血者Rh阴性表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有利于建立完善的Rh阴性稀有血型档案,避免同种抗体产生,为临床安全及时供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查输血前验证受血者Rh血型并对其抗体进行检测,为预防临床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剂对28 980例受血者输血前行Rh血型鉴定,分别采用聚凝胺法、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血液中Rh阴性抗体.结果 输血前受检的28 980例患者中,检出Rh(D)阴性患者72例,其中5例检出Rh(D)免疫性抗体(男2例,女3例).结论 输血前筛查受血者Rh阴性血型并对其抗体进行检测,对预防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安全输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084例住院患者Rh血型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3 9年发现Rh血型抗原以来,Rh血型已成为继ABO血型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系统之一[1 ] ,近年来,临床上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和母婴不合的妊娠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等案例时有报道,而在临床住院病人这一群体中的相关报道以及如何加强防范措施的报道甚少。因此,我们从2 0 0 4-0 4开始,在临床住院申请备血、输血的病人中开展了Rh血型[仅相Rh( D) ]鉴定工作,将其作为血库的常规检查项目,对Rh阴性的患者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处理。迄今为止,共查10 84例住院病人,其中Rh阴性5例,在进一步降低输血反应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抢…  相似文献   

19.
刘悦芹  毕汇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55-4657
目的:研究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从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选择2010年1~6月1 096例孕16周以上血型为O型Rh阳性孕妇,且丈夫为A型Rh阳性、B型Rh阳性或AB型Rh阳性者做血型抗体效价,并跟踪观察出生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有直接关系,血型抗体效价高于正常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几率大。但血型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溶血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关系。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新生儿抽血的时间不一致、治疗情况不同、母亲未妊娠前抗体效价的基数。结论: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20.
RhE抗原是Rh血型系统中48个抗原之一,其抗原强度在Rh血型系统中位于第二位。近年来,临床因RhE抗原不合而输血,产生RhE抗体,引发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的时有报道[1,3]。为了使临床输血安全、科学、有效,将RhE抗原不合引发的不良后果消灭在萌芽状态,了解分析掌握RhE抗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RhE抗原进行了初步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