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0例小儿ITP进行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分析,并探索外周血小板与骨髓巨核细胞变化的关系,发现急性ITP中、重度者血小板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呈正相关,慢性ITP巨核细胞数明显多于急性ITP,而形态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儿童ITP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治疗与病情转归.方法 (1)统计患儿发病的诱因,部分患儿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自身抗体.分析病毒感染与ITP预后关系.(2)分析难治性与慢性TIP预后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1)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无关.(2)有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22例,其中12例(54.5%)为难治性或转为慢性;无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77例,其中19例(24.7%)为难治性或慢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难治性ITP转慢性的12例治疗效果均欠佳.(4)慢性ITP有特殊病毒感染者6例,其中好转的4例均多次短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此4例中的3例同时或之前应用抗病毒药物,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无特殊病毒感染史者13例,治疗好转6例,无效6例,均未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论 由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ITP预后欠佳,加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的力度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呈多样性,疗效也与多种因素相关,现将我院近4年收治的92例ITP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患儿年龄从新生儿到14岁以下,其中新生儿1例,3岁以下58例,占63.0%,4~6岁26例,占28.3%,7~14岁8例,占8.7%,男44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1∶1.2。入院时轻度出血13例,占14.1%;中度出血63例,占68.5%;重度出血12例,占13.0%;极重度出血4例,占4.4%,其中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颅内出血1例。所有病例都有皮肤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5.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4年来共收治ITP患儿125例次,使用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对象:125例ITP患儿均为住院病例,符合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ITP诊断标...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目前治疗常规首选皮质激素。为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剂型、剂量及方法的疗效 ,对我科1990年~1999年住院的42例ITP患儿分组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2例ITP患儿诊断符合1998年山东荣成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17例 ,女25例 ;年龄2个月~14岁 ;病程<6个月38例 ,>6个月4例。入院时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BPC)<10×109/L21例 (50.0 % ) ;10×109/L~30×…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约 2 0 %~ 2 5 %的急性ITP发展而来 ,其治疗特点呈慢性难治性 ,目前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抗D抗体、α -干扰素治疗、脾脏切除及其它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歇短程大剂量冲击疗法副作用小、花费低且能获得几乎 5 0 %的有效率 ;静脉免疫球蛋白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对急危重症其疗效可达83~ 88% ;抗D抗体有效率可达 80 % ,且能持续保持良好反应 ;α -干扰素的治疗可用于延迟小儿脾切除或者脾切除术前提高血小板数 ;抗CD2 0 单抗可尝试用于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ITP。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 ,其完全缓解率可达 70~ 80 % ,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及相关因素变化,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996年1月~2000年6月住院治疗ITP患儿32例,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诊疗建议(修订草案)诊断标准。男20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岁6个月。急性型24例,慢性型8例。分为小剂量丙球治疗组(小剂量组)12例(急性型9例,慢性型3例);标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常用的五种治疗ITP方案,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及小儿ITP特点的治疗方法,Ⅰ组口服氨肽,素。Ⅱ组在Ⅰ组在的基础上加氢化考的松静点后改强的松口服。Ⅲ组在Ⅰ、Ⅱ组的基础上加用IVIg。Ⅳ组则在Ⅰ组基础上单用ⅣIg。Ⅴ组在Ⅰ、Ⅱ组基础上加长春新碱静注。结果:五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1.7%、75%、60%、50%。统计学处理后Ⅰ组疗效优于Ⅳ、Ⅴ组,而Ⅰ组与Ⅱ组、Ⅲ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  相似文献   

11.
12.
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特点.方法 从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对77例ITP患儿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结果婴儿组男性占75%,年长儿组男性占60%; 诱因为疫苗接种:婴儿组占28%,年长儿组占4%;诱因为感染...  相似文献   

13.
14.
15.
6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儿血液》2001,6(5):197-199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诊断上需与其他伴随血小板减少疾病相鉴别,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少数慢性难治性病例可反复发作,处理较为棘手。现将该病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进展作一介绍,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因素所致的患者血小板损伤有关。其具体发病机理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免疫细胞介导的血小板凋亡等有关。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药物、疫苗、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凋亡、免疫分子等多种因素可能是ITP发生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免疫异常导致的疾病。它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但目前对其诊断、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ITP的诊断、临床分级、鉴别诊断、治疗情况作一介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3):185-188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治疗前血小板数均值为19×109/L并伴有明显出血症状。选择口服醋酸泼尼松组19例,剂量为1mg/kg,疗程6—8周。静脉丙种球蛋白组28例,剂量为0.25—0.40/kg,时间为2—5天,用前给地塞米松3—5mg预防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组11例为西艾克3mg/m2/周或VCR1.5mg/m2/周,静脉缓慢滴注,用4—6次。切牌组19例均选择激素无效或依赖者。醋酸泼尼松组显效率为57.9%,无效率为10.5%,总有效率为89.5%。静脉丙种球蛋白组28例,完全反应率为71.4%,总有效率为89.3%。切脾组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89.5%。长春新碱总有效率为63.6%。醋酸泼尼松仍作为首选药物。静脉丙种球蛋白费用昂贵,只能作为急救药物,适于急重症ITP,采用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并可减少病人负担。切脾应掌握适应症,选择年龄大于4岁和病程半年以上为宜,因年龄太小易出现凶险感染。长春新碱类药物适于难治性ITP或年幼儿不能切脾的重症I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