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应用眼科专用超声对27例(27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患者进行探查,记录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结果:本组23例(23只眼)为单发性视网膜囊肿,4例(4只眼)为多发性视网膜囊肿。声像图上表现为脱离的视网膜光带劈裂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结论: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有特殊的影像表现,超声检查对其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上有裂孔和变性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封闭视网膜裂孔和变性是视网膜复位的关键,方法很多,本组报道了用激光光凝法封闭视网膜周边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34例,其中8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为一眼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已手术治愈,另一眼为视网膜周边裂孔和变性,治愈率达90%。并对激光治疗视网膜周边裂孔和变性的适应证及注意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的探讨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149-149,152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血管炎,以广泛的视网膜血管旁渗出为特征,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以及类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的反应。本病治疗以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同时进行抗病毒及病因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不失为一良策。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脱离后的视网膜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层游离、萎缩、脱离,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大脑接受从眼部传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导致视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现报道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大面积脱离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73例干性视网膜裂孔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观察其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裂孔全部封闭,无1例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第1天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第3天后视力和眼压无明显变化,未增加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未见角膜、虹膜损伤和晶状体混浊.结论: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裂孔简便、有效而且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不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眼科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因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不好而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26例26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裂孔封闭不好行视网膜光凝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视力有所提高.结论视网膜光凝术后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不好患者有明显疗效,减少了因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限性视网膜浅层脱离氩激光治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3眼相应的氩激光治疗病例资料。结果:局限性视网膜浅层脱离的氩激光治疗有效率为52.8%。视网膜变性范围≥2个象限或视网膜脱离范围≥2PD或有自觉症状者,光凝疗效差。结论:视网膜变性/裂孔局限于1个象限、裂孔周围视网膜浅脱离〈2个PD者适宜推荐氩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水平及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 ,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青紫兰家兔制备视网膜脱离模型 ,模型制备后 8h ,1d ,4d ,7d ,14d以夹心酶免疫反应方法检测玻璃体NGF的水平 ,同时制备视网膜光镜、电镜标本 ,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动态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家兔正常玻璃体NGF的水平为 (16 48± 2 5 2 )ng/L。视网膜脱离后 8h玻璃体NGF水平已增加 ,1d后达正常水平的 12 6倍 ;脱离后第 4d为正常水平的 4倍 ;第 14d降至正常水平。②视网膜脱离后第 4~ 7d变性及凋亡视细胞数增加 ,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负相关。③视网膜脱离 7d后神经节细胞层的厚度与玻璃体NGF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NGF对视网膜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提示外源性NGF可应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网脱复位后未脱离区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0d、20d、30d处死实验兔并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在复位早期表现为色素上皮层基本正常,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排列紊乱,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均有变性。结论:RD复位后视网膜上光感受器的不完全再生,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变化,均可影响视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40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0眼中,原裂孔未封闭8眼,出现新裂孔或遗漏裂孔12眼,巩膜嵴偏位7眼,裂孔区凝固过度局部视网膜皱缩牵拉成裂孔3眼,裂孔后缘鱼嘴形成4眼,视网膜皱褶形成6眼。手术后解剖复位32眼,占80%。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或加重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最重要的原因。确定视网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硅油取出术前进行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来预防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再行硅油取出的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疾病的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激光光凝组(64例)和对照组(49例).激光光凝组于硅油取出术前行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于硅油取出术前未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患者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113例患者硅油眼内填充时间10~76周,平均填充时间(21.3±3.2)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者15例,占13.3%;其中激光光凝组4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6.3%;对照组11例,占对照组患者的22.4%.激光光凝组与对照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视网膜再次脱离患者中,4例为激光光凝组,其中2例为下方新裂孔、2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1例为对照组,其中3例为下方新裂孔产生、2例为原裂孔重新开放、6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 硅油取出术前周边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切除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患者行周边视网膜切开术、视网膜切除术、联合膜剥离,水下电凝,眼内激光治疗,最后行气液交换。结果:第一次手术视网膜全复位28眼(68.3%),复发眼13例,其中13例复发眼中有11例行二次手术,有9例成功(81.8%),二次手术后共37眼视网膜全复位(90.2%)。视力较术前提高有10眼(24.4%)。结论:手术成功与术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情况、视网膜切开、切除范围及部位有密切关系,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能缓解网膜紧张状况,以达到余网膜更好复位。但视网膜切开及切除应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光照性视网膜损伤,本文研究了间接检眼镜光照后试验兔视网膜DNA定量的变化,结果显示DNA的水平和光照时间相关,光照2d和2周后,30min组,1h组和对照组比较视网膜DNA含量明显降低,而15min组没有显著变化。证明间接眼镜光照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采取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分析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时间以及术后成功率。结果:41例中38例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2.7%;其中28例在术后3天内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方法:取出生后7 d的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采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建立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105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建立成功.高氧组小鼠CD105显著表达,积分光密度为(9 985.63±1 016.28)/鼠,阳性染色面积为(14 246.61±6 052.29) μm2/鼠,而正常对照组仅有微弱表达[积分光密度为(1 625.36±638.44)/鼠,阳性染色面积为(3 619.31±1 760.03) μm2/鼠],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检测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定性、定量评估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氧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方法新生Wistar大白鼠40只,建立高氧诱导的新生鼠模型,心脏墨汁灌注进行视网膜形态学观察,并进行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测量、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测定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计数。结果视网膜主干血管直径高氧组明显小于空气对照组(P〈0.01);视网膜周边血管复盖率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高氧组明显高于空气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诱导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缝针穿刺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的体会陈积中,宋汝庸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简称排液)使视网膜靠近脉络膜,因此,手术所产生的愈着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助于视网膜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所以排液亦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简称网脱复位术)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排液有多种方法。我们两...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囊肿典型表现为在玻璃体内可见一类圆形囊样回声光带,后运动不明显。视网膜囊肿常合并视网膜脱离,表现为一条状光带,光带两端与球壁相连,中央部一囊泡状隆起。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改变与视网膜病变进展有关。传统的扩瞳眼底检查受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且对眼底微小病变容易漏诊。近年来,随着眼底数码成像技术以及血管分析软件的发展,精确测量视网膜血管管径成为现实。该文就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变化、测量方法及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视神经外伤后视网膜形态的变化,了解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不同时间减压动物模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相对体积数密度(体密度,V_v)为0.072,小细胞所占比例为49.5%,视网膜厚度为108.9μm,节细胞以内层的厚度为19.5μm;48h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52,小细胞占比例为66.8%,视网膜总厚度为101.9μm,节细胞以内层厚度为16.9μm;14d减压组RGCs体密度为0.042,小细胞占比例为76.4%,视网膜总厚度为96.5μm,节细胞以内层为15.5μm。[结论]48h减压较14d减压可以较好的保存RGCs和视网膜的形态,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应该尽早解除周围因素对视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