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月新生儿是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不足2500克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说明胎儿在宫内营养不良或宫内发育迟缓所致;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为巨大儿,多与遗传、营养过剩有关,或与妈妈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有关,所以妈妈在孕期应定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对于保证其胎儿正常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 足月低体重儿指胎龄≥37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低体重儿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甚至远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围产儿死亡率也较正常体重儿高。因此了解低体重儿及其预后,并积极采取措施给予防治,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1985年1月~1989年12月间分娩的足月低体重儿4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使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对低体重儿进行初步的了解,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全市所有2013年1-3月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877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显示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分娩孕周小、多胎、女婴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高文化程度、多产次、母亲孕前体重重、孕期增重多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受多因素联合作用影响,应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保健管理,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现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88 365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孕41周出生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最重,达3 512.55±383.03g.孕41周之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其增速在第31周、34周及37周时出现3个高峰,分别增重195.97±25.76g、219.48±15.67g、277.64±8.66g.从42周开始,出生体重逐渐减轻.不同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 297.65,P<0.0001).在早产儿、足月儿及过期产儿三组中,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分别为11.17%、4.59%、8.75%;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率分别为4.24%、21.21%、10.17%.SGA、适于胎龄儿(AGA)及LGA的构成比在三组中的分布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 185.65,P<0.0001).结论 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延长而增加有一定的规律.在我国应加强产前教育,避免无必须医学指征的提前分娩,进一步研究胎儿生长规律,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5.
出生体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测量所获得的体重,单位为克。孕周是指末次月经来潮第一天至胎儿娩出后的间隔时间,单位为周。出生体重和孕周两者关系密切,是围产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因素或研究结局。它们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儿和婴儿的疾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与小儿的长期预后(如疾病、残疾或死亡)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过期产儿、多胎妊娠儿.出生体重<1500g者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者则称为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2].低出生体重儿主要由于孕期不足导致各器官形态功能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或由于宫内缺氧使胎儿营养不良或生长障碍.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极弱.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为4.75%~8.5%[2],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为17.6%,极低出生体重儿更高,达30%~50%[3].积极预防和治疗低出生体重儿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产科自1998~2004年抢救、治疗低体出生重儿116例,成功率93.9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兆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74-3975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母儿的影响,为妇婴保健部门制订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493例低出生体重儿为低出生体重儿组,选择11 817例正常体重儿为对照组,统计每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证实相关因素、孕周、来自区域及母体孕期保健次数,随访并记录所有新生儿及母体围产期及出生后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各相关因素构成比依次为:多胎(101/493)、高龄(98/493)、早产(84/493)、营养不良(79/493)、脐带因素(51/493)、新生儿窒息(46/493)、初孕(34/493).农村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市(P<0.05).孕期保健≥7次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期保健<7次者(P<0.05).孕周≥37周低出生体重儿构成比显著低于孕周<37周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低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P<0.05).低出生体重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主要相关因素为多胎、高龄、早产及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会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应加强上述相关因素的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5%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2.5千克),被称为低出生体重儿,这些小儿多数是早产儿(即母亲妊娠不足37周即产下的婴儿),还有少部分是“足月小于胎龄儿”(即胎龄虽超过了37周,但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同样胎龄儿的平均体重)。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社区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怀玉  赖雪辉 《现代医院》2008,8(6):146-148
目的为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针对病因进行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和员村街2001~2006年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3.8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与分娩孕周、双胎妊娠有很大关系,同时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贫血、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因素、参加孕检的次数也有一定关系。结论做好婚前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婚检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妇幼保健网络,预防早产,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因素,规范高危门诊,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分析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分娩的7 35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孕母年龄、孕母职业及不同产次有关,早产低体重儿为58.01%,足月低体重儿为2.37%,孕母<20岁低出生体重率增加,孕母>30岁巨大儿发生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凡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均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00O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曾于1986~1987年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1843284名新生儿进行了调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3.9‰,其中早产儿占44.1%,足月及过期产小于胎龄儿占55.9%.极低出生体重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7.4%.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100‰)我国的发生率偏低,尤其是早产儿相对更低,发达国家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2/3,且体重小于1000g者较多.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出生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1995年 12月 1日至 1999年 11月 30日在我院出生存活新生儿共 2 559例 ,本文对其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作一回顾性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孕产妇平均年龄 (2 6± 2 58)岁。剖宫产分娩 10 88例 ,阴道分娩 1471例。孕 2 8周至不足37周的 79例 ,孕 37周至不足 4 2周的 2 387例 ,孕 4 2周及以上的 93例。来自城镇的 1810例 ,来自农村的 74 9例。1·2 诊断标准 ⑴低出生体重儿 :孕 2 8足周 ,出生体重在 2 50 0g以下者 ;⑵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孕 37足周及以上而出生体重小于…  相似文献   

13.
正常孕妇妊娠图筛选宫内发育不良儿效果评价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周玉清,王海琦"宫内发育不良儿"(IUGR)即出生体重低于同龄新生儿平均体重的第十个百分位数,一般指孕龄≥37周时,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低体重儿。这些新生儿不仅体质较弱生成能力低于正常出生...  相似文献   

14.
288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77-3278
目的:探讨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昆山市各级医院出生的288例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孕28~30+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它两组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施春亚  徐婉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20-162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海县2002~2004年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宁海县3年中低出生体重儿408例,发生率为2.36%,与孕妇的孕周、双胎、体重增长、早期新生儿死亡都有明显的关系,与孕检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完善妇幼保健网络,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高危门诊,加强高危妊娠系统化管理,防止早产,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因素,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与母亲孕产期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993~1996年嘉兴市秀城区9337例活产儿(269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保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低出生体重儿(<2500g)的平均发生率为2.88%,有逐年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与母亲的文化、身高、妊娠胎数、产前检查次数、分娩孕周以及胎儿性别有关。结论做好围产保健、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利于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孕妇血糖及体重控制对出生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扬州地区活产新生儿1 138例,检测孕妇血糖水平,记录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计算孕妇妊娠期增重,分析孕妇血糖及体重控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体重儿组孕妇孕期和孕前20周增重明显小于正常儿组和巨大儿组(P0.05),巨大儿组孕妇孕20~30周和孕30周~产前增重明显高于低体重儿组和正常儿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和孕妇妊娠期体重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孕期应合理饮食,纠正孕早期营养不良状态,控制孕晚期热量摄入,积极调控血糖,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院11年间1068例足月低体重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资料分析 我院自1980~1990年共接分娩15916例次,其中足月低体重)儿1068例(孕周≥37周,体重≤2500g),发生率为6.71%;足月低体重儿孕妇年龄最小15岁,最大42岁,平均25.6岁;胎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率的  相似文献   

19.
230例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艳婷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31-2031
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人群,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儿高8倍,且活婴日后常有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发达国家的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230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母亲分娩年龄、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现况调查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完成了8372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现场测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分组(18~38岁每增加1岁分一组)、按每个孕周分组(孕28~44周)研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结果调查样本8372例,其中低出生体重儿699例,发生率为8.3%(699/8372),体重均值(2.04±0.4)kg;按母亲分娩年龄18~38岁分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数据显示,在27~32岁年龄段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其前、后年龄段,呈现分娩年龄的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16~26岁、27~32岁、33~44岁3个年龄段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9.2%(369/3991)、7.0%(230/3278)、9.1%(100/1103)(P=0.002)。孕28~36周出生的低体重儿492例,发生率为61.9%(492/795),体重均值(1.93±0.4)kg;孕37~44周出生的低体重儿207例,发生率为2.7%(207/7577),体重均值(2.29±0.2)kg;两组发生率比较:χ2=3290.27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母亲分娩年龄、不同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存在差异。母亲分娩年龄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