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牵引的潜在性危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牵引疗法可用于多种颈椎疾患的治疗 ,其主要治疗机制是解除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制动、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孔。因而 ,颈椎牵引疗法可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病和颈项部肌肉痉挛等[1] 。一般说来 ,颈椎牵引疗法安全可靠。如果掌握得当 ,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反之 ,可造成患者的医源性损害[2 ] 。由于颈椎牵引疗法的基本作用机制多为推测 ,加之一些医生不熟悉颈部疾病的病理特征 ,特别是牵引状态下中枢神经的变化 ,因而时有颈椎牵引失误的临床报告[3、4 ] 。本文作者就颈椎牵引的潜在性医源性损害作一分析 ,以期为本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综合征200例,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00例。结果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99%,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4%。提示小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对治疗颈椎综合征均有疗效,但小针刀疗法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初步观察颈椎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方法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椎本体感觉反射疗法组(治疗组)及颈椎澳式手法组(对照组),以颈椎关节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椎病症状分级确定手法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后(第21、28、35天)的颈椎关节屈度范围除颈椎前屈疗效不如对照组外(第21天:Z=2.33,P=0.02;第28天:Z=2.45,P=0.013;第35天:Z=2.44,P=0.0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疗效相当,认为本体感觉反射疗法规范化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综合征200例,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100例。结果小针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99%,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4%。提示小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对治疗颈椎综合征均有疗效,但小针刀疗法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熊国才 《现代康复》1999,3(12):1503-150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手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方法:于2002-02/2006-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50例。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采用颈椎定点伸引疗法,对椎管狭窄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背部和肩胛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8.62±1.39,2.36±2.80,χ2=2.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多数获得控制,以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1.12±2.78,χ2=4.02,P<0.01)。其中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颈椎挤压试验阳性率,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5,9.02,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8%,78%,78%,χ2=6.31,6.11,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火罐疗法配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颈椎病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火罐疗法加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枕颌牵引带床边牵引;其他护理相同.结果治疗组90例,有效率94.34%;对照组92例,有效率83.6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火罐疗法配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McKenzie诊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ckenzie疗法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颈椎Mckenzie疗法进行治疗,并结合牵引,手法整复或加用物理因子等常规疗法,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项目有VAS、Mckenzie运动功能缺失度等。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都高,疼痛明显减轻(P<0.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Mckenzie疗法对现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和颈椎活动度增加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适用于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潘国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438+2467-2438,2467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疗效评分为6.05±1.13分,治疗后为16.3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0 d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4]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手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作用。 方法;于2002—02/2006—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50例。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采用颈椎定点伸引疗法,对椎管狭窄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背部和肩胛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8.62&;#177;1.39,2.36&;#177;2.80,x^2=2.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多数获得控制,以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1.12&;#177;2.78,r=4.02,P〈0.01)。其中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颈椎挤压试验阳性率,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r=9.25,9.02,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尤显著性意义(P〉0.05)。③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8%,78%,78%,r=6.31,6.11,P〈0.01)。 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络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酌情选用理疗、颈椎牵引、颈椎体操等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经络整脊疗法。结果治疗组34例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70.6%,94.1%,优于对照组的23.5%,76.4%(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加快(P<0.05或P<0.01),且治疗见效时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络整脊疗法对颈椎病康复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火罐疗法联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治疗护理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罐疗法加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对照组用枕颌牵引带床边牵引.结果治疗组80例,有效率为91.5%,对照组72例,有效率为79.1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火罐联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火罐疗法联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治疗护理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罐疗法加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牵引,对照组用枕颌牵引带床边牵引。结果:治疗组80例,有效率为91.5%,对照组72例,有效率为79.1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火罐联合DR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A、B2组各53例,均服用常规降压药和采用肌肉起止点疗法,弹拨、拿捏,隔日1次。A组同时加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7d1次。治疗前后2组各测量血压,评定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30d,颈肩部症状积分和血压指数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B组比较,A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64.2%、96.2%与45.3%、86.8%,P0.05)。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术结合肌肉起止点疗法可纠正颈椎的移位,缓解颈交感神经的刺激,使血压明显下降,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以正骨推拿为主的治脊综合疗法治疗颈性心率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 ,在继续口服抗心率失常药物的基础上应用正骨推拿、颈椎牵引方法纠正错位的颈椎或上胸椎 ,辅以超短波热疗消除无菌性炎症 ,椎间或椎旁水针注射以稳定脊柱、巩固疗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优良率和总有效率 (88 % ,97 % )均较对照组 (40 % ,73 % )为高 ,P<0.01。结论 :因颈椎或上胸椎病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心率失常 ,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应用正骨推拿为主的治脊综合疗法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前列地尔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心率失常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在口服抗心率失常及活血祛瘀药物的基础上静滴前列地尔注射液、颈椎牵引纠正错位颈椎,辅以超短波热疗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颈椎牵引、超短波热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54.5%,93.9%)均较对照组(9.1%,60.6%)高(P<0.01)。结论:因颈椎病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心率失常,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颈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本体感觉反射疗法组和澳式手法组,观察两组颈椎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痛域及耐痛域。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颈胸交界区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治疗后,治疗组颈椎右侧屈活动度[(44.67±2.43)°]、左旋活动度[(68.33±5.56)°]分别优于对照组[右侧屈(42.37±3.08)°、左旋(64.67±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颈椎关节右侧屈范围疗效治疗组[(44.85±2.43)°]优于对照组[(43.2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治疗颈胸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状况,运用颈椎运动疗法,观察其对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的治疗效果。[方法]在958份有效问卷中有730名颈椎亚健康大学生,从中自愿招募颈椎亚健康状态志愿者43名(最终有效36名),指导其做颈椎运动操,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周期为30d,每天早晚各做1次,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的颈椎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36名志愿者颈椎亚健康评分在实验前后发生改变,采用秩和检验,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运动疗法干预颈椎亚健康状态疗效确切,对颈椎病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正果  赵宁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852-185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V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4月。纳入中医正骨手法对比其他方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共1394例患者。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5.30,95%CI(3.41,8.24),P0.00001]。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6,95%CI(-1.32,-0.60),P0.00001]。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更高,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颈部疼痛VAS评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