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共3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用THE BUSH静脉瓣膜刀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其中16条行膝上动脉吻合,12条行膝下动脉吻合,4条行胫后动脉吻合,2条行胫前动脉吻合。结果踝肱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36上升至0.85。29例下肢疼痛消失,间歇跛行消失,皮肤温度变暖,肢体溃疡愈合,1例无改善。随访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2.18%、87.14%、84.99%。结论静脉瓣膜刀的应用能有效破坏大隐静脉的瓣膜,保证了移植静脉良好的通畅率。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对于膝关节以下股~胴动脉搭桥有较好的效果,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 结果  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  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结果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结论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受等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对移植血管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患者中,有80例得到完整随访,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组,结合随访结果,统计远期通畅率。结果:移植血管近期通畅率98.5%;1年、3年、5年远期通畅率分别为82%、71%、57%。腹股沟以上动脉旁路术中,移植血管5年通畅率85%;腹股沟以下动脉旁路术血管5年通畅率54%。腹股沟以下动脉旁路术中,移植血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5年通畅率66%,而采用PTFE人工血管5年通畅率41%(P=0.022)。结论:术前详细评估,结合患者状况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适宜的移植物,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 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双股动脉 ,股总动脉、动脉 ,对侧股总动脉、同侧股深动脉及股动脉、股动脉耻骨上交叉旁路移植术。结果 :2例并发其他疾病于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疗效评估为优 19例 ,良 8例 ,中 5例 ,差 3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2年通畅率 77% ,5年通畅率 6 3%。结果表明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式选择应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为原则 ;对流出道内径 >3.5mm ,特别是年龄大、全身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首选人工血管移植 ;临床Ⅳ期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THE BUSHTM瓣膜刀为26例患者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结果 患者术后近期自觉症状均缓解,25例静息痛消失,皮温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坏死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1例患者术后原位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于外院截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2提高到术后0.78。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6.1%、88.5%、80.8%。结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缺血的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自2000-2006年15例患有下肢股浅静脉闭塞症并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中9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症状总缓解率86%;转流桥远期通畅率为40%.结论 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的通畅率不高,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时对治疗下肢股浅静脉血栓后遗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探索自体组织包瓣材料的效果。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施行了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其中8例环包材料采用身体阔筋膜,1例为自体大隐静脉,另1例为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包窄术治疗有效率100%,采用自体组织为环包材料的复发2例,复发症状轻微。结论:包窄术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壁是一种易得、效果良好的环包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输入红细胞对于术后近期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 年6月至2015 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OPCABG的106例(共127例,失访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围术期红细胞的使用与否分为两组:组Ⅰ(输注红细胞组,71例);组Ⅱ(未输注红细胞组,35例).术后1年左右行冠脉CT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组Ⅱ桥血管通畅率(96.97%)高于组Ⅰ(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96.92%)高于组Ⅰ(8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围手术期输血会加大近期大隐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正力  郁正亚 《北京医学》2003,25(6):382-38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硬化造成下肢缺血濒临截肢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可行的方案。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缺血患者20例,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BI)=0.29,对其中17例21条肢体进行血管重建术,其中人工血管旁路术19条肢体,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2条肢体。结果手术后均可及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术后平均ABI=0.87,2例术后24h血管通路阻塞,再次行手术取栓及血管重建术。术后随防2~20个月,一期通畅率88%,再次手术后总通畅率为94.1%。结论对糖尿病伴严重下肢缺血造成下肢濒临截肢的患者采用血管重建术为抢救肢体、降低截肢平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45例(51人次)血管移植透析内瘘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异体动脉和人造血管(E-PTFE)材料,移植瘘管的一年透析使用率为81.58%,使用3年以上8例,病人带功能移植瘘管总时间最长达76个月以上。每100个移植瘘管随访月平均并发症发生率为3.62,其中血栓形成和回流静脉或流出端吻合口狭窄是移植瘘管的主要失功原因。作者认为异体动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较高的瘘管使用率和血管材料的相对可选择性,是移植血管内瘘的较理想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血流频谱特征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左侧乳内动脉(LIMA)、大隐静脉(SVG)、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复合桥(LIMA+SVG)和桡动脉(RA)术后通畅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阐明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外科血管搭桥(BPG)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糖尿病足临界性肢体缺血(CLI)的290例患者中69例选择外科BPG方式重建肢体血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和3年并发症发生率(不包括死亡)分别为12.3%±4.1%和15.7%±5.1%,5例死亡,1年和3年生存率为94.2%±2.8%和92.0%±3.5%,搭桥血管1年和3年通畅率90.6%±3.6%和87.2%±4.9%,1年和3年截肢率均为6.5%±3.1%。4例(5.8%)患者术后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其中2例(2.9%)通过取栓后血流恢复,另2例(2.9%)取栓术后再次血栓形成,最后导致截肢;2例(2.9%)术后人工血管感染、血栓形成,手术取出人工血管后下肢缺血坏疽导致截肢;1例(1.4%)术后流出道腘动脉闭塞行人工血管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2年肢体良好;1例(1.4%)术后发生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经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修补破口后术后4年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肢体良好。其他患者在血管搭桥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搭桥后下肢血流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速度加快。结论加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从扩充液的角度对比研究17β-雌二醇作为扩充液与其他传统扩张液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选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大隐静脉损伤最小的扩充液,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静脉壁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在临床应用上能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方法筛选2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取术前未进行扩充的大隐静脉,留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剩余的血管分割成3段,每段长约2em为3组,用不同的扩充液扩充每段分割好的大隐静脉,A组1713-雌二醇组(n=21);B组婴粟碱组(n=21)和c组自体血液肝素混合组(n=21),比较各组扩充液扩充后血管的损伤情况。结果应用17β-雌二醇作为扩充液扩充后的血管通过光镜、血管免疫组化及电镜结果观察损伤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选取17β-雌二醇其作为桥血管扩充液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可更好地保持术后远期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和OVH组术后6个月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4.7%和95.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近期内有良好的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序贯桥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并完成随访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EVH)组85例和开放静脉采集(OVH)组156例,比较2组术后1年时下肢水肿范围、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临床预后(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陈旧心肌梗死、高血压、左主干病变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H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高于O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VH组比较,EVH组序贯桥血管支数、序贯桥主干流量、主干搏动指数、每支桥血管流量和每支桥搏动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手术下肢水肿比例和程度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2组术后1年新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及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术中采取EVH采集小腿大隐静脉作为序贯桥血管能有效降低下肢水肿,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并不影响序贯静脉桥1年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